31 省份上半年人均收入「8 省份超 2 万元,上海北京超 4 万元」,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31省份平均工资出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近日来,国家统计局披露了31省份平均工资数据,以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21》
总体来看:31个省份无论是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还是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其平均工资都同比有较小幅度的增长(私营单位就业的云南、海南、天津平均工资例外),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即使在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仍处于稳中向好的状态。
就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来看,宁夏、上海、青海的平均工资同比增长幅度较大,而就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上海、湖南、青海的平均工资同比涨幅相对较大。从工资的具体数额来看,北上广深仍然是高工资的代表,也依然是年轻人奋斗的首要选择,但宁夏、青海、湖南的同比涨幅也侧面表明了目前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相较而言就业机会、上升机会也相对的较多。
以上数据同样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21》,其中无论是私营单位还是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工资都是处于全行业收入前三的行列。这也就表明,根据供需关系,当今社会对这三类行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仍然是巨大的。同时也说明,有意向进入这三类行业相对而言的发展空间比较大,也对大学生专业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指出,上述平均工资的数据是税前数据,因此真正到手的工资数字一定是相对较少一些的。
需要指出的是:平均工资之所以称之为平均工资,其中还含有少数的收入极高人员,以及大量的收入极低人群。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例如金融行业的保险销售和基金管理员,所以我们要做的依旧是提升自己。
31省份经济三季报出炉,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31省份经济三季报,透露出以下几个比较值得广大人民群众注意的关注点:
第一个关注点,国内对于疫情的控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经济总量的结果上分析,国内整体经济发展重新回归正轨,各省份2021年前三季度GDP相对于上年度而言,有着非常明显的增长,同时,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也比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增速提升,这所有的一切都得益于国家对于新冠疫情的高标准的管理,疫情零报告的高强度管控政策,不仅迅速地让国民生活正常化,而且还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生产、商业交流的活力,因此,国内经济发展在良好管控疫情的前提下得到了健康发展的平台基础。
第二个关注点,江苏区域成为新的经济活力点。此次三季度报告中由于江苏区域所处的地理优势问题,导致江苏区域在背后广东强大基础经济的前提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别于广东地区发展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向,这种新方向主要受益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性,而这种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有可能带来各省份调整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个关注点,河南省。河南取得了2021年前三季度GDP里面是排名第五名优异成绩,但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中,河南的增速百分比是处于倒数的位置,这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河南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境,虽然河南经历了各种自然灾难以及疫情的影响,但河南身仍需调整自身经济发展方向,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总的来说,国内经济发展已经趋于平稳,甚至某些省份的强势得益于国家政策的红利,但整体而言,在国际复杂形势、疫情与不可预测的自然灾难面前,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要集中精力,时刻准备着迎接更大的挑战。
对于31省份2020年居民收入的这份榜单,你有何看法?
能挣会花,在各项经济数据中间,我想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无非就是自己的收入。
所有省份过2万大关
那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市,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2.3%)基本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国还有两个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2万元,到去年所有省份均已跨过了2万大关。
其中,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9个省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线。
“苏大强”赢了“粤老大”
尤其是上海、北京、浙江,分别“独居”7万元、6万元、5万元三大“台阶”。上海以72232元,成为全国“最有钱”的城市;北京紧随其后,以69434元,位列第二; 浙江以52397元,位居第三。
天津、江苏、广东,则成为“4万+”梯队的成员,位列第四至第六位。
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五、第六的排名。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省,以41029元,排名第六。而作为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省,以43390元,排名第五。
大家要知道,除了GDP外,现在评价一个城市经济的时候,经常还会用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衡量。
所以,就有人调侃说,“苏大强”在GDP上是输了,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是赢了“粤老大”,两者不相上下。
工资收入是关键
当然了,这些地区收入多,花钱也多。
我们看到,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210元。那么,上海较全国水平翻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2536元,是全国唯一超过4万元的地区。
北京又是位居第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8903元,同时进入“3万元俱乐部”的还有浙江,人均消费支出31295元,天津、江苏支出是在2万元以上。
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排在前五位的省市,与居民收入的排序保持一致。
那么,在这份数据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工资性收入占据可支配收入的大头。
从全国范围看,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791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7%。从各省市来看,也是如此,以广东为例,它的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782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7.8%。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工资的增速是否会限制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速?我们看到,2020年居民工资收入增速很低,名义上仅增长了4.3%,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相似。
所以说,消费要起来,居民的工资收入增长,是个关键。
2021年北京经济“成绩单”出炉,其中哪些数据值得关注?
2021年一季度地方经济概况已经发布,那么这些数据反映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得知,当地的经济复苏卓有成效。一季度31个省份实现GDP两位数增长,8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增速。这八个省份是湖北、海南、安徽、广东、浙江、江苏、江西和重庆。湖北虽然受疫情影响最严重,但经济增速最快。
其中,工业生产、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的经济复苏呈现积极趋势和强劲势头。2021年经历了全球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低迷、国内舆论、能源短缺等诸多扰动。中国经济发展富有弹性、活力和光明,仍然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2021年GDP增长8.1%。据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这次经济复苏不仅是生产的恢复,也是消费市场的提振。
总的来说,产业链整体复苏。并且各省经济复苏相辅相成,最终使得今年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复苏。去年中国经济增长8.1%,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特别是这一成绩是在坚持动态清障、避免付出人道主义代价的前提下取得的,尤为可贵。但中国去年四季度GDP仅增长4%,三季度为4.9%,下行压力在加大。也就是说去年总分不错,但是趋势相当不好,让人担心。
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国内的信心,特别是经济界的信心正在动摇。而且在各地的经济发展中,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广东,信息技术等尖端技术带来的产值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比例超过25%。尖端制造业、服务型和智能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产品类别包括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在山东,传统制造业也面临新一轮转型升级,正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全产业链走向高端生产。今年一季度,各行业共有5082项技术改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都出现了积极的趋势。
31省份2020年居民收入榜发布,你觉得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31省份,2020年居民收入榜发布。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在91,000块钱左右,然后上海这个居民消费是在42,000块钱左右,北京紧随其后,上海无论是平均的收入还是平均的消费都是最高的。
上海居民平均月收入是在9100块钱左右,然后平均每年的可支配收入是在91,000块钱每年的消费支出是在42,000块钱左右,这个大致的数字是平均下来的,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不能代表所有群体,只是作为一个基本的参考,在收入榜上面还是消费榜上面上海人都是最能赚的也是最能花的,因为上海本身在4个超一线城市里面,单纯的经济发展的话也是相当靠前的。
北京紧随其后。居民的消费上面也是不差到哪里去,因为北京虽然更多的突出政治职能,但是基础设施相当完善,毕竟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了,之前可能是没有过多的突出经济因素,但是因为是首都的原因,很多大企业会坐落在此自然就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很多的研发中心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研发,就是一个投入很大,但是真的有成果之后产出也很大的行业,有研发中心的地方,都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发展。
上海本身的消费水平也比较高,虽然说赚的多但是花的也多,所以上海更多的突出经济功能,上海是在国际各个大都市里面知名度最高的,你要是提起深圳,可能很多国外人会不认识,但是你提起上海很多人都认识,而且上海每年的程度人口里面有1%是外籍人士有很多的外企坐落于此,这些外籍人士本身的收入都属于中高阶级,因为外企员工平均工资是在50万到70万,当然了,这是指那些外籍员工的平均很多国人在外企里面工作是达不到那么高的收入的。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在消费支出方面,去年一年降幅最大的是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这个个人觉得也挺好理解的,因为去年一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内各个城市的消费结构都受到了影响,饮食住房等方面的支出仍然是不变的,但是像娱乐教育肯定就会受到影响,因为很多线上线下的教育机构都是在垂死挣扎,资金链断裂,然后倒闭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文化教育娱乐支出略有减少是很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