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在银行理财的避坑指南安利?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什么?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最受普通投资者青睐的理财方式,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稳定、风险低,普通人也可以放心购买,反正不会被“坑”。直到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事件被爆出,大家似乎才知道,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下面我们小编经整理出了一些如何选购银行理财产品的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注意理财产品的发行出处很多理财新手可能不了解,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并不是银行发行的。因为银行除了
会卖自营的理财产品,还会帮第三方机构卖产品,俗称“飞单”,即银行员工为了赚取差价,私自向顾客出售非银行自营的产品,比如信托、保险、基金等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要注意的是这类产品并没有银行自营的“靠谱”,而且一旦出了问题,银行并不会承担相关责任,因为银行一般会认为这是员工个人行为。
所以我们不建议新手购买非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一是风险大,二是出了问题“无处申
冤”。那么如何辨别银行自营理财产品和非自营产品呢?有以下几个要点:
1、查说明书中的产品登记编码。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都会有一个以大
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把这个产品登记编码输入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查询,就能查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查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银行自营理财产品。
2、看收益率。“飞单”的收益特别高,一般是银行自营理财产品的两三倍,如果投资者
盲目追求收益,就很可能掉进“飞单”陷阱,使本金遭受损失。
3、看合同。投资者在拿到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不要怕麻烦,尤其是仔细看看合同
上写的发行方是不是银行,如果是,合同中会明确标明银行名称。
二、注意理财产品类型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一直觉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稳定,甚至可以说“稳赚不赔”,其实这种认知也是不正确的,银行的理财产品并不是那么“稳”。因为理财产品有三大种类: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就能一举打破你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固有认知。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个这三种类型的理财产品:
1、保本固定收益型:大家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知大多都出于这个类型,顾名思义,此类产品银行会为理财本金和收益提供保障,风险较低,收益较稳,是新手最爱的选择。
2、保本浮动收益型:此类产品银行依然能够保障理财本金的安全,但收益是不固定的。但其实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少出最终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的情况,所以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心,只是在选择时要认清“浮动收益”这一点,放好心态。
3、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这类产品可以说是第二类的升级版,也即银行不提供为本金及收益提供保障,投资者不仅收益会面临风险,连本金也会面临一定风险,建议有一定投资经验的知友购买。但实际上,非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的风险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大,据统计,此类产品的收益达标率在99%以上,也就是说,很少有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率,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更是极少,所以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大胆尝试。
看了以上三种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家对银行理财产品一定有了新的认知,但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还是相对较小的,只要在选择时别一味听介绍,主动了解产品类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就不会“被坑”。
三、了解和防范风险要防范风险就要先了解风险,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和风险来源。
风险等级一般是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风险收益特点、流动性等不同因素来设定的,一般有五个等级: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激进型)。根据题主的描述,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五个等级的特点:
R1和R2级:首先说一下,R1基本保本保收益,风险很低;R2不保本,但风险也相对较小。把这两个放在一起是因为R1和R2级别的投资范围基本一样,大多都是风险比较低的交易所市场债券,资金拆借、信托计划、银行之间的市场及其他金融资产等。通常来看,R1级别投资低风险部分的比例更高,且通常具有保本条款,也就是“保本保收益类”或“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
R3级:不保本,风险适中。这一级别的产品除了可以投资于债券、同业存放等低波动性金融产品外,还可投资于股票、商品、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后者的投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但该级别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本金风险,收益浮动。
R4级:不保本,风险较大。该级别产品与股票、黄金、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挂钩,且比例可超过30%,不保证本金偿付,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投资较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亏损的可能性较高。
R5级:不保本,风险极大。该级别产品可完全投资于股票、外汇、黄金等各类高波动性的金融产品,本金风险极大,同时收益浮动且波动极大,投资较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当然,对应的预期收益也会较高。
总结来说,风险在R3以下的产品相对“安全”,R4和R5的理财产品就不太适合普通人购买。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里面是否有“股票”字样,如果有,那么风险级别至少在R3以上。我们建议新手或者对风险偏好不是很高的知友,选择R1、R2级别的理财产品就可以了,R3级别以上则需要谨慎购买。
了解了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产品。所以购买理财产品前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评最好认真完成,根据测评结果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也是规避风险的办法之一。
另外,其实我们可以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产品来区分风险,先说说什么是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产品:
1、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风险比较低,也就是大家印象中的“稳”。
2、结构性理财产品:上文提到,含有“股票”字眼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至少R3以上,这就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则一般都和股票、黄金、外汇、信贷、石油等相关,风险级别较高。当理财产品涉及到此类字眼时,投资者们就需要注意了,因为这类产品收益率是浮动的,有最高预期收益率和预期最低收益率,如果在产品说明书上预期最低收益率为0.5%,预期最高收益率为8%,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为该理财产品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然而并不是因为收益率是个区间就需要注意,而是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却很大,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
其实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主要区别就是投资方向和投资标,这也决定了它们的风险等级相差很大。如果求“稳”,我们建议选择非结构性的产品,如果风险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高的,可以在慎重考虑之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但不建议新手和缺乏经验的投资者选择。
最后要说的是,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分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和非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同理,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分为保本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和非保本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不一定就是保本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不一定是不保本的,但是如果选择非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那就要格外注意了!
买银行理财怎么避坑?银行理财小技巧
;浙商银行买到8亿假理财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个新闻一出,很多投资者开始担心,连银行都能被骗,理财产品这么多坑,是不是不能买了?其实买银行理财,多注意一点就好了,下面就来聊一聊买银行理财的注意事项,请看下文。买银行理财怎么避坑?
一、警惕虚假宣传
一般来说,银行对产品宣传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但是每行每业总有不靠谱的人。有个别理财经理,保不齐就跟你大忽悠,口头承诺一些不靠边的事,比如“这款产品保本保息”“预期收益能有多少”。
实际上,自从资管新规出来后,银行保本理财已经不复存在,银行也不许承诺预期收益,有的银行理财还允许投资股市,所以理财经理的意见参考一下就好,最安全的还是自己看产品合同。
二、看理财合同
评估一款银行理财,最重要的是看这款理财的底层资产,看这个产品的钱,最终去购买了什么产品,比如债券、存单或者货币基金,这些都是预期收益比较我呢间的。
如果钱是借给某个不靠谱的企业或者烂七八糟的项目,又或者投资了股市,这款理财产品就要谨慎对待。一款理财产品的合同,对投资标的、资金流向、资产结构是写的清清楚楚的,了解了这些能够充分掌握这款理财的风险点。
三、分清自营和代销产品
银行理财和银行买的理财不是一个概念,银行自营理财有银行信用背书,它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银行代销的其它起购的产品就不一定了,代销产品银行是不负责的,如果这款产品本身风险较高,或者流动性很差,投资者买到就很亏。
要分清自营和代销产品,最简单的方法是登录中国理财网查询,银行自营理财一般有产品登记编码,在这个网站能查到这个登记编码就说明确实是银行自营理财,至于代销的理财产品,我们可以到手机银行等官方渠道查询相关信息。
好了,关于银行理财怎么避坑就说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银行存钱时,该如何避免被坑?
现在大家其实非常不喜欢用现金,尤其是年轻人会喜欢用第3方支付平台来支付,如果手里有现金的话,会喜欢把钱存到银行卡里,但是在银行存钱的时候也是会遇到一些雷坑的,很多人也都被银行的柜台给骗了,所以在银行存钱时如何避免被坑?首先要记住在存款的时候,避免盲目听从银行柜台人员的介绍,目前银行当中有一种结构式存款,这是个理财产品,所以如果购买了这个理财产品是会有一定风险的。而且也要注意避免将自己的存款变成购买保险,要知道有些保险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可能会比银行本身的存钱利息还要低,所以在进行存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所办理的业务就是存款,而并非是购买什么理财产品或者保险。
定期存款的选择
目前在银行定期存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选择定期存款之后,在一定时间后是可以进行随时取款的,这个时候再进行选择的时候是可以选择自动转账或者手动转账。根据银行柜台人员的建议,一般是选择人工转账,小编也是建议大家选择人工转账,因为人工转账也是有一定好处的,是可以以到柜台和柜台人员进行商量提高利率,所以尽量选择去到银行去商量这件事情,是能够帮助获得更高的利息。
存钱注意事项
在存钱的时候是需要注意对于存款的到期处理,有很多人在存钱的时候是会面临银行柜台人员的咨询,会选择自动转存,其实自动转存的方式是非常麻烦的,而且也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钱和之后的利率变少,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去到银行办理存钱的时候,尽量选择人工转存的方式是比较好的。
最后银行现在也是有一定套路的,所以在办理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上套路,千万不要因为贪小便宜,听柜台人员说有高收益就被骗,否则就很容易吃亏。
买小金猪定期年金需要避坑么?
最近,后台私信有不少粉丝要求学姐来一期年金险的测评,宠粉的学姐自然不会回绝粉丝朋友们的要求。
今天,学姐为大家找来了小金猪定期年金保险,到底这款产品有什么特点呢?学姐就来为大家测评一下。
为了避免小伙伴们在购买保险时掉坑,下面准备了一份避坑指南,记得收藏:
《学会这招,远离年金险99%的坑 》
一、小金猪定期年金这些坑,你知道多少呢?
依据惯例,我们先浏览一下小金猪定期年金的形态图:
想必大家在阅读了小金猪定期年金的保障具体内容后,大家其实很容易就能够发现隐匿在小金猪定期年金中的小心思。
缺陷一:缴费期限死板
小金猪定期年金在缴费期限这一点上,能够拿出的方案不多,只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清保费或分3年交,交费期限还蛮不灵活的。
有众多的年金险产品存在于市面上,针对缴纳费用的期限设定蛮适合的,比如5年交、10年交、15年交都行的。
通常来看,年金险产品需要缴纳的保费金额是很高的,对于预算宽松的伙计而言,一次性就把保费付完不是问题,然则相对预算不充裕的朋友而言,小金猪定期年金这么死板的缴费期限,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如果有小伙伴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缴费年限的内容,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缴费年限怎么选才不会亏?》
缺陷二:缺少万能账户
年金险这类理财产品都需要复利增值,年金险产品都需要万能账户,复利的收益放进万能账户里面,实现收益还可以产生收益,这能够让达到最大利益。
许多年金险万能账户的保底利率可以达到3%这个样子,有些甚至更高,这样我们如果想要本金和利息收益涨幅过高不是能够实现了吗,万能账户对于年金险来说算是非常重要的。
审核不完就重新规定结算时间为周日晚上,那时候在整理题目就可以结算,只能领取固定年金,不能领取二次复利,较其他有万能账户的年金险而言,此款小金猪定期年金产品的确不出色。
缺陷三:领取年金少
想要领取小金猪定期年金,那么只能在保单的第5~20年领取,每年只能领2%年缴保费。
返还比例低这个问题暂且搁置一下,保额等到保单的第20年才可以领取,这返钱时间真的太长了吧?
大个比方说年交保费为5万,那么这个时候就等保单到第20年领取年金,50000*2%=1000元是每年最多能够领取的钱了。在与市面上的领取比例高的年金险相比之下,能在小金猪定期年金领取的钱太少了,每年都是这样!上面为大家整理的只是小金猪定期年金缺陷的一小部分内容,小金猪定期年金险的收益我们肯定在后面会计算出来,直接不想说话了。
二、小金猪定期年金真实收益曝光!学姐看完直呼好家伙!
小金猪定期年金的收益到底好不好呢?学姐就为大家演示一个简单的例子,相信很多人就能明白。
假设30岁的老李投保了小金猪定期年金,分3年交每年缴2万元,基本保额为117200元,对于年金和满期保险金的领取情况,我们做了一个仔细的对比:
>>年金
在35-50岁这个年龄段内,老李每年可以领取20000*2%=400元,也就是说想要领取到6400元,必须缴满16年才可以。
>>满期保险金
老李50岁的时候刚好保险期满,在保险金额以内,得到最高的保险金额117200元,老李可以领取的123600元是包括这些年领取的年金在内的。经过学姐的统计,该款小金猪定期年金保险产品的irr是3.9%,其实这个收益算不上优秀,学姐看到收益率在4%、5%的年金险产品有很多,小金猪定期年金的收益在这些产品中不是格外的出色。
那么市面上有哪些收益较为出色的理财险可以下单呢?学姐这里有一份关于理财险的排行榜单,要用到的朋友自己浏览:
《十大理财险排行 ▏想买高收益理财保险?这10款别再错过了!》
综合:小金猪定期年金的整体收益一般,而且还不能搭配万能账户增值生息,总的来说并不是很优秀。
【写在最后】
我是【学霸说保险】,专注于客观、专业、中立的保险测评;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还可以来公众号【学霸说保险】咨询我;
我会以多年来为10W+家庭配置保险的经验,给你最专业的建议。
公众号:【学霸说保险】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在银行办理理财业务时,有哪些必须警惕的套路?
首先,“理财变保险”恐怕是最高发的一种套路。
银行通常会和其他金融机构有合作,代销它们的产品。这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在这些代销产品中,要数保险产品最多。并且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销售保险产品能拿到的提成也是最多的。
所以为了业绩和工资,很多工作人员会可了劲儿地向你推销保险。
关键是,很多时候他们还不告诉你这是保险,只告诉你这款理财产品保本保息,风险很低,几年后就可以取出。
但当几年后你想取出时,却被告知这是一款保险产品,要退休后或者多少岁以后才可以取出。
甚至有些时候,他们还会说当时卖你产品的不是他们银行的人,是保险公司的人员在那驻点。
那时候,你就很被动了。
还有些工作人员会向你夸大理财收益。
比如某款产品的预期年化回报率范围是3%到9%,他会向你强调这个9%的收益。
但他不会告诉你的是:
这其实是一款结构性产品,也就是产品的一部分资金大致保障本金,另一部分拿去外汇、股票、期货之类的东西去,博取高收益。
所以基本上是达不到最高收益的,最后大概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
还有一种情况是,工作人员可能会无视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故意对你回避或者弱化产品的风险。
他们为了卖出有业绩考核的某种风险较高的产品,可能会忽视你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一味地说这款产品的好,就是不提他的风险有多大。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你买了和你的需求不符或者风险不匹配的产品。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购买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投资方向。
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类产品等具有良好收益性与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些风险相对较小,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未来公募理财产品将可间接投资于股票,投资的范围扩大后,有利也有弊,因此我们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查看清楚投资方向。
最后,如果你被银行理财的销售套路坑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挽回呢?
如果银行确实存在着销售误导,可以到银保监会去举报,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若无结果,还可以委托律师介入处理,向法院提起诉讼。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不是存在误导并不好判定。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最开始就避免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