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是怎么把杭州的求职和招聘市场搅乱的?

2023-12-18 08:23:34 来源 : 网络 作者 : 魔法林财经网

看完这个万字处罚书,我整明白了阿里被罚182亿的原因


大家所关注的阿里巴巴反垄断案,在经过了 4 个多月的调查之后,终于尘埃落定了。


就在 2021 年 4 月 10 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罚款 182.28 亿元。


这个罚款金额是按照《 反垄断法 》中所规定的根据销售额的 1-10 % 进行罚款所制定的。


2019 年度阿里巴巴的中国境内销售额是 4557.12 亿元,其 4% 也就是 182.28 亿元。


金额上,这次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行政处罚金额,在世界上也是第三高,仅次于欧盟对于谷歌 的两次罚款。


但是绝对金额很多,相对金额却没多少,尤其是对于阿里巴巴来说。


2020 年,阿里巴巴的现金结余有 3000 多亿元,180 亿的罚款,看起来是天价,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也就是个毛毛雨啦。


不过,在这个处罚决定公布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也在官网上公布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处罚决定书。


出于好奇,我把这个一万多字的处罚决定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我对咱们市场监管总局的工作人员的分析能力,调查能力由衷的佩服。


在处罚决定书中,因为阿里巴巴注册地是开曼群岛,市场监管总局的相关人员首先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证明阿里巴巴是中国企业,而且还是网上购物平台。


然后,重点来了。《 反垄断法 》针对的是在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的企业,所以, 市场监管总局必须要做的就是证明阿里巴巴具有支配地位。


而阿里巴巴也知道这一点最关键,它提出了 市场份额数据不统一,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单一平台依赖不高 等等理由,来说明自己其实并没有支配地位。


在阿里巴巴看来可能确实是这样,毕竟网购平台那么多,你怎么就说我阿里份额高呢?


而且一个拼多多靠着微信链接就让淘宝疲于应对,京东又发展的挺好,可能在它们看来确实准入门槛不高吧。。。


这么多品牌都在各个平台也开店,又怎么能说我都依赖我淘宝呢?


但是,市场监管总局的人也不是傻子,直接拿出来了一大组数据来证明阿里巴巴的支配地位。


首先是收入上,阿里巴巴从 2015 年 - 2019 年,每一年的收入都在全国 10 个网购平台合计的 70% 以上,而且从交易额上,虽然在逐年递减,但是也都在 60% 以上。



接着,市场监管总局提出了两个指数,一个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还有一个是 CR4 指数。


这两个指数简单来说就是来判断市场是否是寡头垄断的指数,第一个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1 的话是完全垄断,越接近 1,这个市场就越集中在单一企业。


具体的算法就是讲市场占有率平方,然后对平方进行加总。


这是计算公式


在实际计算的时候,一般会把这个指数乘以 10000,方便计算,而电商平台这个指数一直都在 5000 以上,在 2015 年之前,甚至达到了 7400。 可以说,是几乎完全被阿里巴巴垄断。


另外一个 CR4 指数也类似,越接近 100,市场就越集中。这几年,网购平台都是 90 多。


市场监管总局用这两个指数证明了阿里巴巴所在的网购平台市场确实是高度集中,然后又说明了阿里巴巴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地位上都有支配地位,实力雄厚。


说实话,我看到这里的时候,还觉得挺好笑的。


第一次看到阿里巴巴说 “ 我不行,我没支配地位,我没有 ”。

政府官员反而对阿里巴巴一顿狂吹 “ 你可以,你有支配地位,你行。”


总有一种很荒谬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 “ 阿里巴巴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事实和依据 ” 了。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大家所关心的 “ 二选一 ” 事件了。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 4 个多月的调查取证,证明了阿里巴巴确实存在 “ 二选一 ” 的问题。


首先,阿里巴巴会书面和口头协议上禁止大品牌在多个电商平台开店。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已经在多个平台开店的企业,如果选择淘宝,阿里巴巴还会不让他们参加相关的促销活动。


而且,如果你真的不听劝,头铁的参加平台的活动。


阿里巴巴还会用各种手段来惩罚,从初级的减少活动资源,取消资格,到暗地里搜索降权,终止合作,应有尽有。


说起来,京东在 2015 年双十一之前,就实名举报过淘宝,说他们强制让品牌方二选一;后来,拼多多崛起之后,在 2018 年之后,又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可以说,二选一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阿里巴巴的 “ 杀手锏 ”。


不过,这玩意成为杀手锏的原因,本质上还是因为阿里已经开始慌了。。。


我们从上面的数据也能看到,阿里的市场地位从 2015 年的绝对垄断已经开始逐年下滑了。


一开始是防着京东,搞得东哥头疼的很,结果东哥还没防住,又来了个黄峥。


拼多多起来之后,阿里巴巴原来那套打法已经跟不上趟了,拼多多在这左砍一刀,右砍一刀的,砍的阿里只能用 “ 二选一 ” 来当杀手锏。


只是,现在,这个 “ 杀手锏 ” 终于给阿里巴巴招来了监管的处罚,以后恐怕也没有机会用了。


在处罚决定的最后,监管部门还分析了一波阿里巴巴的垄断地位对市场环境有什么坏处,对消费者有什么坏处。


总的来说就是垄断企业,搅乱市场,损害公平竞争,损害品牌自主权,损害消费者交易权。


但是我觉得吧,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一条其实应该是抑制了市场主体活力,影响平台经济创新发展。


这一条才是最致命的。


要知道这些互联网企业早期都是带着创新来的,结果垄断之后,不想着创新,天天想着怎么守着自己的护城河,利用自己的流量来垄断市场。


之前,它们甚至把手伸到了买菜上面,这些大公司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来抢地盘,砸优惠,本来应该靠技术抢市场,结果全想着靠垄断地位,用资本和流量去抢市场份额。


在阿里巴巴这个处罚决定出来之后,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在说 “ 谁是下一个。”


比如说,这两天大家都很关心腾讯会不会被处罚。


同样是拿着全国绝对市场的地位的 IM ( 即时通讯 ) ,同样在软件中存在封禁其他平台链接的情况,看起来就非常的适合呀。


但是,只是占据市场地位并不意味就要处罚,还是要看具体有没有利用垄断地位去支配市场。


而如果说以后阿里的这次处罚会被作为行业标准,那么根据报告里的市场地位,腾讯现在的微信,这种禁止部分外站链接的行为可能也会被处罚。


诶,这么看滴滴靠网约车,用大数据杀熟,搞价格歧视;饿了么,美团根据算法来弄收取不同的外卖费用。。。


这不都有可能被罚吗?


还有这好事?


最后,我想说说,反垄断会改变什么?


它改变最大的就是让我们意识到: “ 大企业这么做是错的。”


以前在淘宝 “ 二选一 ” 的时候,我见过有人说 “ 这不一直这样吗?”


微博发个淘宝的链接,都要在评论区的时候;微信聊个天都要把视频下载下来再发的时候。。。


我也见过有人说 “ 一个地方就遵守一个地方的规则,这不一向如此吗?”


一向如此,难道就对吗?


时代在发展,也一直在变化,逐渐我们会意识到,大企业也必须意识到:这么做,是错的。


2015 年,面对工商总局发出的指责淘宝假货多的白皮书时候,阿里巴巴的蔡崇信说。


“ 我们认为,这份报告是有瑕疵的。”


2020 年,面对市场监管总局的处罚通知书的时候,阿里巴巴说:


“ 对此处罚,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怎么着?大人,时代变了?


阿里巴巴著名的“管理三板斧”是什么?

先说结论:阿里三板斧,也被成为阿里巴巴管理之道,说的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如何通过简单的三招,实现管理团队的力量,成就自我的成长与整个团队的发展。

由于阿里在业内的广泛影响,著名的管理三板斧,还被其他很多优秀企业学习吸收,比如滴滴公司,借鉴了三板斧,形成了滴滴管理之道。

区别于传统的团队管理概念,三板斧更加重要的关于用简明易懂,容易上手的办法,管理管理者的方法与系统。


2、阿里”三板斧”是什么

管理三板斧说的是进行有效进行管理的三个核心环节或动作。具体说来,针对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和不同的管理层次,三板斧是不同的。

1)、针对基层管理者的三个指标: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2)、针对中层管理者有三个指标:“HIRE&FIRE(招人才)”“TEAM BUILDING(建团队)”“GET RESULT(拿结果)”

3)、针对高层管理者的三个指标:揪头发、照镜子、闻味道


3、“三板斧”的准则与智慧

阿里把管理者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基层管理、中层管理与高层管理。

基层管理的三板斧:定目标、跟过程、拿结果。

定目标:以目标为本,建立结果导向思维,可以起到激励与考核作用。

跟过程:跟进项目的过程,追踪细节与进程,持续的反馈与改进,不在过程中出现纰漏。

拿结果:用结果来考核,比对目标。采用“六点工作制”,即紧急重要的事最多不能超过六件。

中层管理的三板斧:Hire and Fire(招人才)、Team building(建团队)、Get result(拿结果)。

Hire and Fire(招人才):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可以证明中层管理者的外部链接能力。

Team building(建团队):一个良好的团队就像训练有素的军队,不同岗位各司其职。

Get result(拿结果):依然是结果为主,没有好的结果,过程再努力都是徒劳。

高层管理的三板斧:抓头发、照镜子、闻味道。

抓头发:眼界能力。拥有比常人更开阔的眼界,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

闻味道:心力。高层管理需要让公司大的味道一致,即有共同的价值观。

照镜子:胸怀。《旧唐书》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阿里人以彼此为镜,互相成长。

除去这管理三板斧,马云在湖畔大学分享了战略和战术三板斧:

企业制定战略前,应当想清楚你有什么,你想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淘宝的使命正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创立时,马云提出的两个愿景是:阿里要活102年,要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阿里99年成立,102年就可以横跨三个世纪。

在设置KPI之前,马云说:“如果有人告诉我他调整了战略,我最关心的是你打算关掉哪些部门?合并哪些部门?哪些领导上位?哪些领导下台?这才是战略的开始。”

阿里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时间,总结出了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层次概念,认为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一个管理者是通过成就自己团队的成员,通过给予团队成员机会,支持团队成员发展,辅导团队成员进步,最终成就团队成员价值,而获得自己作为管理者价值。

笫二层次:一个中高层管理者的一定要理解,优秀的管理者是通过自己团队的努力,成就其他团队的价值。我们所有的子团队都是大团队达成最终目标的,一个环节和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彼此是对方的土坏,是价值传递中不可或缺的创造者。

笫三层次:一个高层的管理者是通过成熟体系之外的价值,来成就体系之内的价值。穿过管理者的迷雾,优秀的管理者是在管理自己的内心信仰。

2,阿里"三板斧"是什么

管理三板斧说的是进行有效进行管理的三个核心环环节或动作。具体说来,针对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和不同的管理层次,三板斧是不同的。

1)针对基层管理者的三个指标: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定目标: 我们要知道自己和团队的目标,每个人都是清晰的。给团队定目标,明确的告诉他们,我国希望在三天结束之后拿到的结果的是什么。

追过程: 在过程中,需要持续改进和反馈。除了定目标,还要知道是如何分工的,在实施过程中团队遇到各种问题,理解或者不理者,快或慢,一定要追踪每个细节和过程,前面越清晰,越知道问题在哪里。

拿结果: 基层管理者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打仗,最终拿到了,结果,以结果方式付酬,为结果鼓掌。一线管理人员在每个阶段都要拿出明确的结果,否则就是不达标。釆取六点工作制(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最多不超过六件,定计划然后量化目标和总结)。

2)针对中层管理者有三个指标:招人才,建团队,拿结果。

"H|RE&F|RE(招人才)"在阿里巴巴招人管理者的事情,如果管理者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就不是好的管理者。

"TEAE BU|LD|NG(建团队)";中层管理者必须要打造一支团队,给你一群人就可以管好。如何打造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要有士气,要有战斗力。

"GET RESULT(拿结果)":既要人的结果,也要事的结果。

3)针对高层管理者的三个指标:揪头发,照镜子,闻味道

揪头发: 一个人会向上思考,这是眼界,往往屁股决定脑袋,但是我们不仅要基于自己的位置去思考做事,更要跳出自己的位置思考问题,比如站在老板的角度。揪头发的目的是大开眼界。

照镜子: 我们要成为别人的镜子,告诉别人,你有什么问题,也要让别人可以随时照到你,能够让彼此在这样的土壤中互相支持地成长。

"闻味道": 你要比别人更敏感地发现尚未萌芽的问题。而且你要能发现很多别人没有发现的事,它既能发现很多别人没有发现的事,它既能代表你对未来的判断,也代表你个人在灵魂,哲学,精神上的思考。(真实,担当,视人为人)

去年入职阿里,今年三月份被通知去大区参加底部的三板斧,一开始没有概念,最后一个老阿里P6的同事说特别特别的痛苦,白天讨论项目晚上赋能,做PPT。第二天集团中供后台,高层管理,客户,做评委,随便由上一组抽一个人出来讲PPT,很荣幸我是第一个被抽到的人。第一晚上我们做到两点,第二晚上四点,第三晚上直接到天亮,可贵的是不管多晚,管理层都陪着,不多说了。







喵星人的回答很全面也很到位,比我知道的还要详细!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对这三板斧准则很有体会,下面只说说三板斧背后的本质。

首先,无论是哪一阶层的管理者都必须消除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性弱点,以发挥团队的集成优势。这是任何一个管理团队都要做到的,人性化在组织行为中不应被扩大,而应被削弱!是的,在团队、组织的对外行为中,人性化必须被削弱,才能冷静、合理而高效地完成目标!

其次,结果永远是第一!不是刻意弱化过程的重要性,而是让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明白成功是对付出唯一的回报,这是生存基础!只有如此,才能避免人性中同情、姑息、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防止管理铁幕被人为撕裂放纵的口子!

再次,无论是人还是组织,决策性的头脑很重要!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要学会找到性价比最佳的那条路!所以,你还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人才,是一个能够接受新事物并迅速转化成养分的高效优化者,是一个有能力坐上更高一层主管位置的次级主管! 最后,批评和自我批评更重要!审视自己是为了完善自己,批评别人是为了帮助别人,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是组织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消除人性的部分了,人性的弱点我们人人都有,但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叠加集成扩大以后就会形成很可怕的惯性、潜规则的力量,最终摧跨组织!所以,一个团队和组织要想保持生命力,必须削弱人性的弱点,并以真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武器来实现!

关于人性化管理的一些理念前些年十分流行,现在也是被大家推崇备至,我想说的是人性化的本质是为了激发人性的优点,是为了放入组织或者团队时倍数扩大人性的正向作用,它不应该成为福利、享受和权利的代表而被过度消费!

上述是我个人对三板斧管理背后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帮到大家!

马云把蚂蚁上市玩砸了,但阿里巴巴能有今天的成就,与马云对阿里巴巴的管理有很大关系。


以马云为首的18罗汉在杭州于1999年成立,截止目前,阿里的业务已涉及电商、金融、生活服务、移动支付、 健康 、理财等多个领域,并且在很多领域都是行业排头兵。


虽然马云在最近的蚂蚁金服上市上“翻车”,阿里受连带影响,市值蒸发近万亿,甚至被美股股东起诉,但马云对于阿里的管理,仍然让很多企业家望其项背。 马云对阿里的管理不是靠吹牛和“画饼”,而是靠阿里巴巴管理核心的“三板斧”。

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并不是浅显的三两句话可以说清的,可能需要一本很厚的书,这里简单的分析为三个层次。

01、基层三板斧,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阿里巴巴将招聘和解聘、建团队和拿结果作为基层管理的“三板斧”,这是企业管理从任务执行和落地层面的深度考量。 基层管理的执行力度、执行效率,将决定企业整体的运转通畅性,是决定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石。


举个简单的例子,淘宝作为电商的代表,需要服务的是数千万个商家和数以亿计的用户,每一个客服都是淘宝的一面旗帜,服务好不好,能不能解决问题,从一个客服就能反映出来。如果对客服的招聘把控不到位,数百亿的投入,将可能因为一个客服付之东流。 当然,如果一个客服因为工作不顺利,离开阿里,然后反过来对阿里的企业文化传递负面影响,这将对阿里巴巴整合产业链带来冲击。

只有将招聘环节把控好,才能建立优秀的团队,单兵作战,阿里肯定到达不了今天的位置。阿里巴巴的优秀并不是马云一个人做出来的,而是一个个优秀的团队共同打造出来的。

有了团队看结果,也才能拿到好的结果,基层团队根基稳固,这是阿里巴巴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的根本原因。

02、中层“三板斧”,从战略到执行的过渡

懂战略、搭班子、做导演是阿里巴巴中层管理的三板斧,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让阿里具备了快速扩张和高速运营的能力。 基层是执行的主要角色,高层只会制定战略,而中层就是中间的润滑剂和动力转换机。阿里巴巴对中层干部的培养和重视在业界少有,他们手里有权利,也有责任,既要明白高层的想法和方向,又能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任务。


战略是空洞的,就像刘强东说马云是个骗子一样,刘强东是片面的在理解阿里的战略,而考虑不到阿里的中层管理。把“饼”变成从和面、烙饼、调味的各个操作步骤,再交给基层团队去执行,这就是中层管理的关键价值 。他们不仅要懂战略,还要搭建基层团队,让团队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还要做好导演,让每个步骤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中层管理“三板斧”,是高层战略落地的信心,也是基层执行的源泉,中层管理的出色表现,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发展的持久动力。

03、高层“三板斧”,定好战略,做好裁判

阿里“十八罗汉”是商界的奇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如此多的创始人,是如何带着阿里前行的,这与阿里巴巴高层管理三板斧有很大关系。 指定战略、造土壤、断事用人,高层管理团队围绕三个核心原则,将阿里从默默不闻推上了 历史 制高点。


高层不是套套股票,换换现,喝喝茶就能解决问题的。阿里巴巴近4万人员工,往哪里走,怎么走,决定权在高层团队手里。 阿里高层将战略的制定与市场高度结合,各项业务推出的时机恰到好处;搭建好资源和平台,讲好故事,把交接棒给中层管理团队去消化;同时,做好大事、关键人才的管理,高层管理的步调一致,为阿里巴巴业务的快速拓展提供了根本的智慧源泉。

总结分析:

听起来很平凡,没有什么亮点,但马云能让阿里巴巴的团队真正执行到位,高层能克制,中层愿付出,基层能干活,高举“三板斧”,让阿里巴巴在激流勇进中走上了前端。


再好的理论分析也是书面的论述,归其根本,还是要创新可靠的战略和高效的执行,阿里巴巴占据了这些核心,并且做的很好,所以阿里巴巴成功了。

不过,阿里巴巴也不是神话,蚂蚁上市未果就是最好的证明,马云玩翻了蚂蚁,阿里又将走向何方,管理“三板斧”或将成为阿里的最后生机。

996是福报

大家提阿里巴巴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马云,说明马云给阿里巴巴注入了灵魂。

很多人以为马云能成功是靠忽悠,可很少有人研究马云的经营哲学思想。

阿里巴巴著名的“管理三板斧”,以为只是管理手段,都可以模仿,不觉得厉害。

首先马云是个得道高人,能将很复杂的事,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讲出来,目前世界上还无人能比。

三板斧其实就是:天道,商道,人道。

每个新员工进入阿里首先学人道,就是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人生观,忠于阿里,忠于团队,忠于领导。

想进入中层就要开始悟商道,就是做商人的道理,要有服务客户,服务消费者,服务阿里的精神。

想进入高层就要悟天道,就是做学问的道理,要了解人性,悟出人性的需求,再用技术加以利用。

马云厉害就在这,给你机会悟,悟性高就提拔。

我来说正确答案阿里高层三板斧是:“愿景、使命、价值观”

阿里管理三板斧:揪头发、照镜子、闻味道

基层三板斧是指招聘和解雇、建团队、拿结果,是任务的落地和执行层面,是从做事到做人的单一模块;

阿里都要考核“价值观”,价值观不好不能重用,价值观不好但业绩特别好俗称野狗 ;不会升职。价值观不错但没业绩叫小白兔;也是被开除的对象。阿里的价值观: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一切为客户着想。

基层管理,中层管理和高层管理!基层是获取市场信息汇总收集并执行汇报,中层管理把控各团队运营调整并作报告向最高层。高层观眼整盘棋,哪个棋子掉链子了并作及时调整,盘整好整个公司的运营能力及获利结果。三者相辅相成,必须在一根链子上拧成一股绳。

阿里的蒋凡被认定为杭州高层次人才,公式却遭市民投诉,这是为什么?

阿里的蒋凡被认定为杭州高层次人才,公式却遭市民投诉,这是为什么?

据媒体报道,淘宝、天猫总裁蒋凡被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拟认定为高层次人才。据杭州智慧人才平台公布(如图):蒋凡,工作单位为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男,1985年08月出生,经审核,拟认定为C类(经授权企业自主认定C类人才)高层次人才,现予公示,公示期三天。



该公示一经媒体转发,立刻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和议论,不外乎蒋凡究竟是不是合格的高层次人才。然而从C类高层次人才认定是由企业自主认定以及已经通过杭州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的公示来看,可以说在企业层面和官方层面已经得到认可,并且公示期只有短短三天,如果不是“眼尖”的媒体披露,估计大多数网友都不会知道有这么回事,而且很快就会通过,这不仅让人对之产生疑问。

首先我们来看看杭州的人才引进政策,依据《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5〕2号)操作细则,除了第一条第八款“人才最高荣誉制度”对“杭州市突出贡献引进人才”要求有良好声誉和职业道德外,其他并无对个人品质进行要求。而对于高层次人才C类(省级领军人才)的认定,只是对学历学位有适当要求,并且明确规定公示日期为5个工作日,再无其他太多规定。


从网上披露的信息显示,蒋凡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曾任职Google中国,还是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友盟”创始人,现任淘宝、天猫、阿里妈妈事业群总裁,天猫法定代表人以及董事长兼总经理。因而如果仅仅从个人所受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以及所在公司规模和税收来看,按照杭州市的规定似乎蒋凡应该是符合条件的。

然而,虽然杭州市没有规定,可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对于高层次人才认定的理解是“德才兼备”,这既符合国人传统,又对企业和社会有着积极意义。关于这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有经典评价:“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司马光说的非常有道理,道德败坏人品卑劣的人,倘若不慎重,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有的人可以列举出汉代陈平的例子。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陈平因为魏无知的推荐得到刘邦重用,当其他将领进谗说陈平“盗嫂受金”品质低劣的时候,刘邦指责魏无知,魏无知说:“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意思是,我推荐的是才能,并不是品行,魏无知进一步说,现在兵荒马乱,群雄争霸,需要的是奇谋之士,如果推荐像春秋时期守信而死的尾生、孝子典范孝己那样的人才,对战局是没有帮助的。在陈平的辩解下刘邦信服并予以重任,后来为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我们要了解,当时的背景是群雄逐鹿楚汉争霸,刘邦之所以选择人品低劣的陈平,是因为形势所迫,正所谓“成王败寇”,为了打败项羽,刘邦选择了才而忽视了德。可是我们也要注意,刘邦有自己的“驭才之术”,时刻区分“功人功狗”,对臣下分三六九等,或敬或抑,择其才而用,因而陈平既能发挥才干,又不至于劣迹斑斑。从这方面来讲,选才需要根据背景时代做出不同的选择,当然这更需要领导具有相当高的管理水平。


如今是和平年代,经济繁荣,企业竞争虽然激烈,不过并非战争年代你死我活的斗争,那么在人才的选择上,首选自然最佳是德才兼备。由于当前人们受到的教育水平普遍都较高,除了少数领域需要真正的杰出人才外,大多数领域管理者的水平趋于相近或相同。况且如今的企业竞争,由于资本的垄断和财团的扩张,大数据下的渗入和人工智能的运用,使得很多竞争变成资本的游戏而不是真正的创新才能比拼,因而选才相对比较容易,可以说一抓一大把。

如果人才相对好找,那么,品德重不重要?有的人可能对人才的品质评价嗤之以鼻,其原因是现在有太多权贵的个人操守和品德为人诟病,有的人昨日还是道貌岸然谦谦君子,转身就是鸡鸣狗盗作风败坏之徒,况且有的人隐藏的很深,如果坏事一日不被披露或揭发,就一日光鲜靓丽,光环围绕;甚至丑行暴露后,也要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因而人才的品质是最难平定的。



不过,在信息时代,隐藏的再深,也有露出狐狸尾巴的时候;遮盖的再严,也有纸包不住火的时刻。而且,往往一个人的劣性为人所知,对其个人以及所在单位造成的杀伤力是特别巨大的,这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不管是国外抑或国内,结果皆然。诸如近些年众多的企业高管性侵事件、行贿受贿事件以及个人恶劣言行等,都对个人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轻则受人唾骂、企业一蹶不振,重则惨遭清盘销声匿迹。因而,人才的品德和才能相比,不但同样重要,甚至可能更加关系到企业生死。

我们再回到蒋凡身上,从今年的报道来看,蒋凡和网红女出轨事件沸沸扬扬引得全网皆知,虽然后来阿里集团对蒋凡做了处分并予以冷处理,可是也引发了人们对阿里的信任危机,认为继续重用这样一个人品低劣的高管,对标榜“铁军文化”的阿里,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和某种意义上的纵容。


重用也就罢了,毕竟阿里有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只要不触犯法律法规,如何经营和用人是企业的自由和权利,哪怕人家奖励蒋凡再多的奖金和期权,别人只有眼红的份,而无从指摘。可是,如果侵犯到公众权利,这就有点不厚道了。诸如这次高层次人才认定,从上面可以看出,所谓的C类人才,是经过阿里推荐和选取的。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无论阿里如何宣扬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蒋凡被推荐来看,阿里还是重才不重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人品再低劣,只要有才,阿里就认可。

可是,杭州市出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是为了促进杭州市快速高效的发展,吸引人才落户和为杭州做贡献的一个政府举措和激励措施,是利用广大纳税市民的税收来鼓励人才的一种补贴和回馈。作为城市名片,同时也宣扬了杭州优秀厚重的文化底蕴。当然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政策,这也是当前人才争夺战白热化的一种表现之一。不过,既然拿税收来激励,这就是一种公众权利,必然要公平公开公正,并受到监督。



然而,如果这次蒋凡的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得以通过,人们不仅会产生联想,企业重才不重德也就罢了,难道城市管理者也要这样?难道前半年的网络事件没人知道?难道在审核阶段就没有人提出异议,并堂而皇之的公布于众,且公示只有短短三天!这样的高层次人才遴选,不但会对阿里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作为所在城市,是不是也有点尴尬呢?

另外,据《杭州市区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符合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条件的B类人才补贴标准为100万元;C类人才补贴标准为80万元;D类人才补贴标准为60万元。蒋凡作为淘宝高管,收入自然不菲,也许不在乎这80万。可是,为何不把指标奖给其他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呢?

再看阿里,前不久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今天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涉嫌垄断行为立案,再到淘宝高管蒋凡被拟定为高层次人才,接二连三的引起舆论发酵,阿里的江湖我真的不懂,企业负责人是不是该认真反思一下呢?

阿里员工内网发的《致阿里》内容是什么?

最近阿里内网出现了一篇爆文《致阿里》,文章是一个年轻的阿里程序员写的,言辞犀利,直指阿里的种种问题,一经发出立即引发热议。

原文如下: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写这篇帖子的想法了,苦于不敢,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终于痛痛快快地和大家一起交流下一些关于公司的想法了。

首先我觉得大家基本上进到阿里之初,多少是带有一些憧憬的。不论我们来到以后如何去评价阿里,但我觉得当我们在围城外的时候,对这家公司的规模业绩以及庞大的体量多少都有点敬佩,公司在国际上可能规模有限但放之国内互联网绝对算超一流公司。

所以这就造成了我进阿里以后的第一次迷茫,如此体量的公司,为何一直在不停的贩卖焦虑?

关于焦虑,我相信每个阿里人都深有体会,毕竟361的制度本身就是为了制造焦虑。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高P同学会出来圆场诶呀我们361不是为了剥削同学是为了更好地让同学成长,说句正儿八经的话,这种话说出来你们这些新来的高管自己信么?如果你一个P9干了一年拿个35-你会觉得公司是在帮你成长还是公司是傻x呢?

马上就出现了我在阿里的第二次迷茫,就是这样天天宣传真实不装的公司,我从未见过一句真话。我觉得很搞笑,我不知道是管理层年龄太大了还是说他们懒得去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公开公平的去谈论这些事情而是一定要扯什么帮你成长帮你进步甚至向社会输送人才呢?

就简单说,你搞361,我们不反对,我们也反对不了对吧,接受你就留下,不接受你就另谋高就,ok,我觉得其实一切都还好。

公司就明目张胆的公开说,我们阿里就是要奋斗逼,我们就是一家很焦虑的公司,我们的目的就是不让员工过得舒服因为舒适会让公司发展滞后,我们阿里的理想是超越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创造一亿个就业机会养活2000w人这都ok,但是请你把新六脉里面那个员工第二拿掉可好?

你可能好奇,这有什么区别?我骗着你剥削你,跟我直接剥削你,不都是剥削你?那真的区别大了。可能高层大部分都是7080后,不了解90后以及马上到来的00后,这批人是年轻人,是成长在自由文化之风下的年轻人,我们不喜欢什么官话客套阳奉阴违那一套。

你就假设我是一头拉磨的驴,你就一直在拿鞭子抽我,我觉得很正常啊,没人觉得不正常,那我是驴你是主人嘛,我想偷懒,驴之常情,你不想我偷懒,人之常情,大家都是按照常情办事,你给我饭吃。

所以你抽我几下逼我干苦力,我觉得也是人之常情,大家都可以理解,可是问题是, 你不能一边抽我,一边问我爱不爱你吧?

我相信到这为止,所有底层P6789里面的年轻人都已经知道我在表达什么,但我觉得对高层他们还是看不懂,我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20年前,阿里刚刚起步,那时候阿里是正儿八经的创业公司,阿里面临着所有创业公司都面临的风险,典型的例如发不起工资,我相信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必然是这个月算计下个月下个月算计下下个月,那个时候的阿里,招人,必须招那种哪怕我半年不给你钱你都要跟着我干的那种人。

也就是马老师所谓的,你不认可马云没问题,但你一定要认可马云想做的事,你要认可阿里巴巴。

但是大佬们呀,时代变了,清朝亡了呀,阿里已经发展20年了,这中间中国经济都发展二十年了呀,当时给你们干活的人,祖辈一半以上吃不饱吧。

现在给你们干活的人,祖辈80%以上都养得活自己的儿子闺女吧,现在你如果去问一一个人,我让你来一家公司干,这家公司很好,文化很牛逼,能培养你的能力,但是呢,半年不给你钱,你觉得人家会搭理你么?

所以20年前,你买一头驴,你一定要确认驴爱不爱你,因为你不一定能给驴稳定的饭吃,驴要是不爱你,你又喂不饱驴,驴很可能就撂挑子跑路了。

但是20年后,你买一头驴,你就给饱饭吃就可以了啊,市场上的驴都聪明了,而且市场也多了,哪家给饭去哪家就好了,你这时候区别来了,给同样的饭,挨同样的鞭子,你这边还逼着人说爱你,另外一边就明摆着告诉你你别爱我我也不爱你你干活我给饭就行,换你们是驴,你们干哪家。

所以真实不装,我是没看出来公司哪里真实了。

马上可以说的话题有很多,我先说下驴的问题吧。我把阿里的员工比喻成驴,我相信聪明的孩子都不会怪我,我没说成狗就很给面子了,重点给一些玻璃心傲娇心或者不觉得自己是驴的高管们解释一下。

我就说一件事, 驴都不用被逼着背价值观,你觉得阿里员工比驴强在哪。说来好笑,阿里的价值观的第一项的第二条,叫做员工第二,仅次于客户第一。

马老师讲话说,公司要给底层人涨工资,因为你给高管涨5000,他们不在乎,你给底层员工涨5000,他很开心他可以改善家人。我想问问各位阿里人,有多少人的工资一涨涨5000了。

阿里每年只有一次调薪,而且调的幅度嘛大家都心知肚明,哪怕你是375,你能涨多少。

ok调薪政策过去,我们直接谈待遇,且不说阿里的工作压力工作方式工作强度,阿里人的工资待遇在业界是个什么水平呢?这时候估计好多人开始想提375股权激励政策。

再说一句大实话,375给你的股权难道不是让你去跳槽时候谈总包用的么?4年,再扣税,再算下通胀,你觉得那很多?

如果你还是坚持觉得,ok, 这很多这不少,毕竟有些人眼里这是笔巨款,那我再告诉你件事,经济学上有个词叫机会成本,如果你第一次听说你可以详细看看,如果你已经深入研究过那你自己算下,阿里给你的待遇是多少。

诸位阿里人,诸位能看到这个帖子的阿里人,阿里对待人的待遇虽然不怎么样,但是阿里招人的标准却是高的一批这个大家都知道。

如今可能唯一能让阿里在人才方面可以吹嘘一下的就是我们招人标准高,非常高,我为什么说这个,对普通人,他们的机会成本很低,因为他们不上班干别的也很困难。

但是对于诸位985211硕士海归各行业工作精英们来说,你们的机会成本无限高,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你们身边,你们的师兄师弟身边,潜伏着无数个黄峥程维王兴,而且脱开阿里这个圈子。

你们本身的实力资源也都远远超越同龄人甚至超越中国大部分,毕竟从高考开始你们就已经淘汰了很大一批,研究生,履历,工作经验你们都在不停的淘汰中脱颖而出,所以你们一定要把自己毕业后十年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日复一日的推磨写PPT上么?

阿里给了员工什么呢?尊重?待遇?福利?我感觉随便拿出一条阿里都会轻松被人完爆,对于一家小市值公司,被完爆很正常。

可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家自诩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公司,三条连家小市值公司,被完爆很正常,可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家自诩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公司,三条连一条都拿不出手不觉得可悲可笑甚至是遗臭万年么?

这就是阿里人的情怀吗?我想问问在座的低P阿里人,你们上一次休10天以上的年假是什么时候?什么你说这不重要?

前年我记得马老师退休后没多久,跑回内网来发帖,说要救大象。

说大象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了,和人类冲突日益严重,阿里这么多人这么多资源能不能做点什么,我就觉得好笑。

马老师,马总,麻烦您百忙之余抽空看一下您的员工,您的员工的生存空间也被挤压,和理想生活的冲突日益严重,阿里这么多人,这么多资源,能不能为您自己的员工做点什么?

马老师一句话,底下一帮人倾巢而出我记得还发过ata搞过总结,估计最后实施起来也要花点心思,我就在想,这些心思要是能分到阿里13w员工头上会是个什么场景,您老现在时不时冲击个国内首富。

您去救大象我靠大善形象一等一的棒,公司股价没准都可以涨了,对我们而言,有用?

大象活不下去了,跟我的孩子上不了学区房,孰轻孰重?为什么同样同龄的孩子,人家的孩子就可以早到家半小时每天早睡觉半小时,我的孩子就要比人天生少半小时?您是觉得阿里的员工过得多自在了还是觉得阿里的各方面关怀多完善了?

我至今都记得来公司的第一个端午节,食堂自发地给去吃饭的同学一人一个粽子,公司啥表示都没有,是阿里体量大,13w人,一人发100块钱的购物卡就要1300w了,可是对员工来说呢?那是公司能记住自己的体现。

哪怕我没本事,我不敢创业,我辛辛苦苦给你当一头磨盘上的驴我还要一边干活一边说我爱你我觉得都可以,起码公司在大节小节都可以记住我,你哪怕给员工发个带阿里标志的贺卡都比你啥都不干强吧?

哦,端午节也不重要,那行吧当我没说。

男生追一个女孩子,女孩子总会说很多事情虽然小,但是不代表你就能不做了,你不做只能代表你懒对我不上心,我希望公司高层真的能听得进去。13w人的公司,福利体系自然不好做,但是不难,要你们干嘛呢?

所以归根结底,阿里对我而言,就是个没长大的巨婴。论体量,阿里巴巴在国内互联网首屈一指,论自信,阿里巴巴毛的自信都没有。

你当然可以说,诶呀公司要发展就不能自信,要焦虑,但这是你一个劲的往底层员工那里灌输制造焦虑的理由么?阿里内部重复造轮子的现象有多严重,这到底带来的是百花齐放的竞争力还是抄来抄去的人力浪费?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程序员你可以说是一种很普通又不普通的工作,因为每个程序员内心深处多多少少都有点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度,什么意思呢,简单讲,对程序员而言,加班其实本质上问题不大,这句话我相信任何一个喜好编程的人都会认可,有时候写出自己想要的代码真的会忘乎时间。

但问题是,361制度的摧残下,你是会选择写你喜欢的代码还是要选择写能给你带来真金白银报酬的代码呢?为什么集团总是喜欢重复造轮子,本质上是创新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大家尽可能地都会去选择眼前的既得利益。

说到这里可能阿里巴巴会很委屈,因为我说的这些问题,有些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通病,但是有句话叫做我们是阿里巴巴,阿里的体量不可能小,阿里每年财报的增速也一直在一条很稳健的赛道上阔步向前。

这么一家体量又大增长又好正值青壮年的公司,为什么一定要甘于平庸拒绝尝试拒绝做那个行业的领头人呢?所有人都这样做,就是对的么?

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在压榨员工贩卖焦虑,这就是阿里可以和所有市面上的公司一样的理由么?

是,我承认,如果把文中我说的这一切放到其他几百人的小公司里面去,我觉得:我不会有这么多牢骚,因为小公司它小呀,它不需要有什么行业使命感责任感,它本身就是乱世中的一只蜉蝣,别人怎么样它就怎么样就好了,可是这句话放到阿里巴巴身上,不觉得令人绝望么?

如果一个行业的老大都不肯站出来说点什么做点什么,依旧跟其他小老弟一样随波逐流放任不管,这个行业的希望和未来又在哪里?

阿里巴巴整天要解决一千万中小商家经营问题创造一亿个就业岗位,然后呢?类似的标语只能让阿里大,能让阿里好么?马老师曾经慷慨激昂我们不追求大我们只追求好,做到了么。

时至今日,招聘市场上对阿里的热度如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阿里人都深有感受,大家自己自行回顾一下,五年前阿里招人,和现如今阿里招人,是一个感觉么?

五年前我相信阿里是家好公司我愿意让其他人来到阿里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五年后的今天,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去让人进来?抛去那个可笑的每个人都要背的招聘KPI?

讲到这里说一点题外话,关于经济体和政治体的区别,我想阿里巴巴实在是给出了现实版的答案。一个经济体无论做到多大,其本质依旧是商业行为,商业,就是成本+利益。

在商言商这句话实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实话,我在想如果阿里是个13w人的政治体,阿里能维持多久?当然你可以说我们就是商业体,那就请不要假模假样地搞什么员工第二这些虚头巴脑的口号好吧,忽悠谁呢。。。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怨气很重,但是坦白讲,我有的不是怨气,而是失望。

任何一家公司,一家企业,一家民营企业,做到今天,不容易,很不容易,非常之不容易,除了这公司创始人和员工的共同打拼和努力以外,这中间还需要无数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但是无论怎样,阿里做到了,阿里完完整整健健康康地活到了二十岁,而且可以共识的是下一个二十年阿里大概率也可以撑到,这就是这样一个身高190体重200斤的壮硕青年小伙,面对肮脏的世道他选择沉默选择无视甚至,选择顺从。

这种选择从本质.上就让人不屑让人悲哀,阿里一直在贩卖焦虑,贩卖增长的焦虑,然而我们抛去阿里如今看起来大而不倒的体量,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阿里人尤其是阿里的高P,你们究竟是想要这样一个大而无用的光环,还是去做一些能让后人世人铭记在心的挑战与改革来的痛快?

诚然,阿里每年好几百亿的净利润绝对养得活一众高P,可是活在这样的光环下的你终究也只是个高P,若干年后提起如今P10P11的名字有谁能记得住?

阿里做出改革做出改变做出挑战必然面临风险,搞不好真的有一天这家公司会分崩离析悄然逝去,但是,这重要么?

是选择烟花一般灿烂的死去还是要选择匍匐在暗无天日的人类历史进程下当一粒莫须有的尘埃?而且真的就是动了,改了361改了公司文化改了公司制度,公司就一定要倒了?

像阿里今天这般行尸走肉的活着,风评每日俱下,所有人都想着来分一杯羹而不是添一把火,有意义?这样的公司真的好,活着并不比死了有意义多少。

无数次我在杭州总部的时候,晚上十点到一点多看着灯火通明的办公楼,就仿佛一个个烧得通红的火炉,多少阿里人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试图在这片纷杂的国度找到自己的理想,然而公司回馈给我们的,除了糊弄就是敷衍。

文中我多次谈到待遇,调薪,绩效考核,员工福利,是因为我从进入阿里以来就一直试图去找到公司重视员工正式员工的证据,诚然,待遇重要,但是对一家真正有文化有热血有骨有肉有情有义的公司而言,待遇反而就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毕竟人的精神需求是不停向上发展的,温饱只是最基本的需求,可问题是一家文化拉垮待遇也拉垮的公司,只会不断地抹黑消耗阿里巴巴这个曾经让人看起来羡慕和憧憬的光环,光环都是需要不断维护的,否则再伟大的光环终究也会暗淡的一天。

最后再说点关于我,阿里也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段职场经历,我个人还是很感恩能在阿里走一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不得不说,能来阿里巴巴对我个人成长而言非常重要。

我不太像各位在看的阿里精英哈,没有贬义,我本身只是个二本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没读研,所以我是真的觉得阿里确实是大佬云集,当然对很多高校硕士来说阿里不过是一众选择中很普通的一个,但是对我而言阿里是我从毕业之时就一直想来的地方。

其实阿里教会了我很多,得益于阿里这样的平台我在阿里也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但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机会成本吧。

如今的阿里并不是机会成本最低的选择,尤其是996的工作模式,耗尽人的青春换来的大概率只是一副空壳,很多时候你的很多成就都不是你的,那都是平台的,抛开这个平台,有可能你真的不过是十年如一日的在重复做一件事。

可能职场终究还是不适合我,但是这句话也是只有在我经历过阿里以后才敢说,打工嘛,IT 圈跳来跳去也就是那么几家大公司了,我觉得我真的已经做到头了,当然也可以去外企,但是外企的月亮应该也没那么远,打工其实在哪都是打工,只能说我个人性格不合适吧。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我喷阿里不代表我否认阿里,我个人本身对阿里是没有太多偏见的,我相信我控诉的这几点也一直都是很多人想说不敢说的,毕竟大家都有一大家子等着吃饭,若不是我真的到了这一天了我以前也是万万不敢。

怎么说呢,政治人,讲官话做面子工程,是因为政治本身并不产生利益,政治的利益都是附加来的,政治本身搞的是权利,权利,说白了就是听话不听话,而且权利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唯一性。在任何圈子里,权利都是唯一的, 不可能出现两股势均力敌的权利长期共存。

这是什么意思呢,搞经济,就不要学搞政治那一套,学不来,玩不转,效果也差得很呐。经济体是多样的,例如我是阿里的员工我辞职了我可以去腾讯,但是政治允许你这么玩么?

你离开了一个组织扭头去加另一个组织么?因为权利的唯一性,所以权利玩的就是人心和尊严,所以公务员国企一类的可以搞得花里胡哨的,但是经济体是不具备这种特性的,你玩花活,人家可以不配合。。。更何况经济本身是会直接产生利益的,是需要实干的。

所以最后的最后,我是真的忍不住想吐槽一句,什么果汁会聆听音乐一类的形式主义, 就停了吧。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各位阿里的英雄好汉,相识一场全靠缘分,既来之则安之,实在待不下去就别勉强自己,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仅此一次,是选择安安稳稳日复一日还是轰轰烈烈辉煌一时,本身并无优劣。

只希望各位大佬都能真真正正地认清本心并且坚持本性,山高路远,我们,江湖再见!

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历程

1999年9月,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 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从软银等数家投资机构融资2,000万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从数家一线投资机构融资8200万美元,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届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于中国雅虎签订合作协议,收购并接管中国雅虎。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完成对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购并重组与雅虎的关系。

2016年4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与新西兰政府指定机构新西兰贸易发展局(NZT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扩展资料: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为马云。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阿里巴巴集团排名300位。

参考资料:阿里巴巴 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 信达证券给予片仔癀买入评级,从商业
    信达证券给予片仔癀买入评级,从商业

    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力度,支持先进制造业,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商业银行加大重视力度,更多地投入到先进制造业制作,基于贷款更低的利息,更加宽松审批制度等方法,更大的支持先进制

    2023-12-17
  • 浙商证券给予科达利买入评级,从商业
    浙商证券给予科达利买入评级,从商业

    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力度,支持先进制造业,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商业银行加大重视力度,更多地投入到先进制造业制作,基于贷款更低的利息,更加宽松审批制度等方法,更大的支持先进制

    2023-12-17
  • 格力集团投资成立房地产新公司,注册
    格力集团投资成立房地产新公司,注册

    马斯克成立X控股,或为商业母公司,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资本化操作,也可以理解为马斯克收购推特的前置条件。在马斯克准备收购推特的过程当中,马斯克需

    2023-12-17
  • 万达电影公告称控股股东万达投资拟
    万达电影公告称控股股东万达投资拟

    深交所针对万达电影重组如何发问?7月4日,深交所向万达电影下发问询函,要求万达电影对此前以116亿元向万达投资等 21名交易对象以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万达影视

    2023-12-17
  • 阿波罗联合创始人表示银行业动荡还
    阿波罗联合创始人表示银行业动荡还

    谁能给系统的解释下美国次贷风波是怎么回事?美国次贷风波 危机在爆发的时候往往显得十分突然,但是引发危机的线索,却往往是在蕴含着风险的繁荣阶段就积累下来的,美国的次贷风

    2023-12-16
  • 德邦证券 8 月 31 日发布研报称,给
    德邦证券 8 月 31 日发布研报称,给

    多地出招促消费,其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多地出招促进消费能力,因为自从疫情爆发之后,很多的地区都遭受到了经济的问题。像有一些城市会选择去发放一些消

    2023-12-15
  • 苹果主要供应商之一纬创计划全面撤
    苹果主要供应商之一纬创计划全面撤

    轮到我们急了?8家苹果代工厂迁往印度后,数万失业者怎么办? 一、首先我们看看报道资讯 在苹果准备搬迁之后,近日也传来了另外一个消息。根据一家名为9to5Mac的国外媒体表示,苹

    2023-12-15
  • 永辉超市称累计完成回购 1.65% 股
    永辉超市称累计完成回购 1.65% 股

    怎么看待公司回购股份?为什么要回购?很多投资者根本不懂得股份回购跟增持的区别,回购股份对于上市公司意义是什么,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回购股份等,投资者只是认为回购股份和增持股份

    2023-12-15
  • 伊利股份成功发行 2023 年度第十二
    伊利股份成功发行 2023 年度第十二

    短期融资券属于公司债券的一种吗?短期融资融券,并不是属于公司债券,而是属于股票和资金。 一、短期融资融券的定义: CommerCommercial Paper,商业票据(国外),又称短期融资券(国内)。

    2023-12-15
  • 太平洋 5 月 3 日发布研报称,给予涪
    太平洋 5 月 3 日发布研报称,给予涪

    多地出招促消费,其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多地出招促进消费能力,因为自从疫情爆发之后,很多的地区都遭受到了经济的问题。像有一些城市会选择去发放一些消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