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要如何整理?
简述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与创新的实践。
【答案】:总述: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包括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货币政策机制的完善、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增强等。 1、调整货币政策目标,由数量调控逐步转为价格调控。 2、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构建结构性货币政策。 (1)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应用; (2)创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结构性调控。 3、完善货币政策机制,转变调控方式和操作手段。 4、宏观调控注重国际协调,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什么
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指 中央银行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有效协调发展,所采取的不同于统一货币政策的有差异化的货币政策。 由于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发展不均衡情况的存在,需要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不能一视同仁,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拓展资料:
1、所谓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在总量工具基础上附加央行结构性要求。央行使用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过程中不附带结构调整目的。例如常见的降准和降息操作,针对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基于央行主观调控意图,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往往附带差异化的定向操作条件。例如鼓励小微企业信贷的定向降准,即在普通降准的基础上附加“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要求,如此央行可以针对支持小微企业信贷的具体情况,对不同金融机构给出差异化宽松条件。简言之,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核是“传统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要求”。
2、中国目前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我们一再强调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新式不可穷举,也不可准确预测。然而结构型工具的内核总归是传统总量工具基础上附加结构性条件。按其依附的基础总量工具类型,我们将目前中国既有的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分为四类。第一类,以降准为工具基础的定向降准操作。具体形式有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支持定向降准等。第二类,以央行贷款为工具基础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具体包括“五行业、四品种”等产业结构导向的再贴现,以及今年推出的再贷款支持民企债券融资工具等。第三类,以公开市场操作为工具基础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具体包括SLO、CBS等。第四类,以定向流动性投放为工具基础的各种借款便利,具体包括SLF、MLF、TMLF、TLF和PS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