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通报不合规案例提示依法诚信办理,这起到了什么警示作用?
范思峰偷逃税被罚649.5万,这件事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很多人的收入来源其实是通过工资,而国家在一些基础方面的收入来源其实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税收,税收是非常合理的,根据不同人的收入水平进行不同阶段的收取,而且税收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的很多基础建设其实主要就是来源于税收,但是有很多的人对于法律意识是非常淡薄地存在着一些偷税漏税的行为,就比如说像范思峰就因为偷税漏税被罚了649.5万元,很多网友非常疑惑,这件事情到底起了哪些警示作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编认为这件事情主要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警示作用,第一个方面就是一定不要偷税漏税,要做一个合法的公民,因为国家收税其实是按照比较合理的一个标准的,而且税收其实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能够去帮助国家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更好的国家,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营造收入公平。因为不同的人税收标准不一样所以说一些收入比较高的人就会多交一些水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去促进收入公平。
还有就是如果偷税漏税的话,其实是会受到严重惩罚的,就比如说像范思峰因为偷税漏税被罚了649.5万元,范冰冰之前偷税漏税被罚了八亿多元,薇娅因为偷税漏税被罚了13亿多,这其实都能够体现出偷税漏税带来的严重影响,而且很多人在偷税漏税之后不仅仅要承受罚款,而且还要让自己身败名裂,甚至不能够进入演艺圈等等,所以说一定不要偷税漏税。
总的来说,小编认为这件事情其实给大家的警示作用就是不要随意的偷税漏税,国家其实进行税收是一种非常合理的事情因为为民聚财,为国收税,本身就是税务部门的职责和使命,所以说作为公民应该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要逃税漏税。
因卖凉拌黄瓜,多个餐馆被罚款5千,给行业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因卖凉拌黄瓜,很多餐馆被罚款5000元。主要原因是这些被罚款的餐馆没有取得相应的食品经营资格证,如果一家餐馆要出售凉菜这类冷食类的食品,就一定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因为像凉菜这样冷食食品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食品中特别容易滋生一些微生物,虽然制作凉菜的过程非常简单,但是对凉菜的加工要求还是非常的严格。
如果餐馆想要出售凉菜的话,就一定要将凉菜做的卫生安全,只有食品安全,才能让消费者们吃得更加放心。像凉菜这种没有经过高温消毒的菜品是非常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而且微生物污染是大家都看不见的。所以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严加监管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是要大家吃进肚子里的菜品,所以一定要卫生安全,如果不卫生的话,很可能就会沾染上病毒。
像这种因违规经营凉菜出售凉菜而被罚款的案例之前也是有先例的,也给了这个行业的其他经营者一些警醒作用。不管经营哪一个行业,只要有相关规定,有要求就一定要按照要求做事。如果想要自己的餐饮行业能够经营更多的项目,就一定要让自己做的菜品符合相应的标准,如果不能够满足相应的标准就不要去经营。不过对一些餐饮店规模较小的店来说,这一处罚属实也是有一些重了。也有网友觉得,这样执法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因为卖凉菜也赚不了很多钱,而处罚的金额却非常的高。
其实有关部门做出这样的处罚,也是为了警醒其他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了能够更加稳定的保障食品的安全。如果餐饮行业要增加出售凉菜的项目,就一定要办好相关的证件,做好相关的检查。
21年税务部门查处曝光了一批偷逃税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有哪些安排?
2021年,税务部门切实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和曝光了一批重大偷逃税案件。今天下午,有关地区税务部门还将曝光5起涉税违法案件,持续发挥震慑和警示作用。今年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强化精准性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行纳税人动态信用等级分类和智能化风险监管。依托税收大数据,聚焦高风险行业、领域和纳税人,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稽查并适当提高抽查比例,积极开展部门联合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二是进一步强化常态化打击。着力落实好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工作机制,常态高效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特别是对团伙化、暴力式虚开发票等严重涉税违法行为,对骗取税费优惠和在逐步推开电子发票中的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查严办。
三是进一步强化典型性曝光。对查处的部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涉税违法案件,持续加大公开曝光和联合惩戒力度,力求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
山东通报2起涉公务员考试违法违规行为,这起到了哪些警示?
山东通报2起涉公务员考试违法违规行为,其违法行为体现在以下?
一、某培训机构违法收集考生个人信息。
济南某教育培训机构网站,涉嫌利用公务员招录报名平台非法收集公民信息。该机构违法收集考生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考生须在培训机构网页填好个人信息后,方能进入公务员招录报名平台链接。设置该网页就是为了收集考生个人信息,以便用来查询考生报名、培训和考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向其推送辅导资料,引导其继续报名参加培训,起到精准营销的目的。二、考生赵某通过利益交换谋取考试资格。
考生赵某通过微博“山东省考超话”论坛发帖,企图通过利益交换谋取考试资格,涉嫌扰乱报名秩序。经调查,赵某对其通过利益交换谋取考试资格的行为予以承认。
这件事给我们起到了哪些警示?
1、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不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属于侵犯个人隐私以及被侵犯后带来公民人身安全财产的重大风险。
2、关于作弊国家出台了新规定,不管任何考试考生一旦作弊付出的可能是影响一生的代价,作弊档案将会成为一生的污点,以前作弊处理结果可能只是小范围知道,或者只会当年有效,而现在一旦进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这个作弊的行为事实就会一直保留下来,即使来年再考这个不良记录也是抹不掉的。总结:公务员考试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选择了公务员考试的道路就应该有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望广大报考人员诚信报名、诚信考试、诚信守约,这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更是成为一名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条件。
税务部门再公布5起未按规定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案例
6月9日,税务部门再公布5起未按规定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案例,具体如下:
案例1:虚假填报三险一金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某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存在多名纳税人虚假填报“三险一金”的情况。经查,该单位共有4名纳税人受虚假退税“秘笈”误导,在汇算时抱着侥幸的心理虚假填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扣除,试图申请汇算退税。税务部门立即约谈该公司法人代表及财务人员,要求该公司加强政策宣传辅导。目前,该4名纳税人已撤销了不实的退税申请,在填报专项扣除后办理了汇算。
案例2:虚假填报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吉林省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某出版社存在部分纳税人错误填报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接受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在取得该证书的当年可以享受个税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经查,该单位少数纳税人在汇算时选择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的继续教育,实际仅为取得证书后每年的学时教育,不符合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相关规定。吉林省税务部门进一步对该单位纳税人以前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情况进行了核查,对错误填报的纳税人逐一纠正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滞纳金。
案例3: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
厦门市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纳税人柳某存在虚假填报大病医疗、继续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子女教育五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经查,纳税人在税务部门多次作出不予退税决定的情况下,3月3日-23日先后四次虚假填报上述专项附加扣除并提交退税申请。税务部门对该纳税人以前年度汇算进行了延伸核查,确认纳税人存在虚假填报的情况。3月27日,在税务部门向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并按照“五步工作法”约谈警示后,纳税人认识到自身错误并更正了历年汇算申报,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
案例4:少填报收入
山西襄汾县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某钢铁企业多名纳税人存在少填收入、多列扣除的问题。经查,该企业多名纳税人受内部谣传年度汇算错误填报方式的蛊惑,在办理汇算时少填收入、多列扣除,以达到退税或减少应补税额的目的。税务部门迅速与该钢铁企业联系,对财务人员及纳税人当面进行辅导提醒,23名纳税人已更正申报。
案例5:错误享受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
海南省澄迈县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纳税人贾某存在错误享受了海南自贸港个人所得税减免税政策的情况。经进一步核查,发现该纳税人在海南的任职受雇单位,不符合自贸港个税优惠政策要求的实质性运营条件且该单位已注销。税务部门立即约谈纳税人,并就海南自贸港个税优惠政策进行了辅导。目前,纳税人已更正个税汇算申报,并补缴了税款。
税务部门郑重提示广大纳税人,依法办理个税汇算是每个纳税人的法定义务,轻信所谓退税“秘笈”或虚假传言,不仅会因虚假填报影响自己的纳税信用,而且可能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给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希望纳税人在办理汇算时,通过个人所得税APP认真查看自己的收入、扣除、扣缴税款等信息,依法诚信办理汇算。对于存在虚假填报收入或扣除项目、篡改证明材料等恶劣情节的,税务部门将依法严肃处理,追缴税款和滞纳金;对拒不整改的,将依法依规立案检查。在此,税务机关也提醒广大扣缴单位,冒用他人身份,为纳税人办理虚假扣缴申报是违法行为,扣缴单位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依法履行全员全额明细申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