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央行行长称在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放缓,这其中有哪些相关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哪些困境?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哪些困境论文如下:
一是全球GDP大幅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0年全球GDP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约为-4.4%。这是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闷庆最大戚漏幅度的产出萎缩。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六次名义GDP的萎缩,2020年是少有的一次实际GDP大幅萎缩。
二是失业率明显上升。疫情暴发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均处于历史低位。疫情暴发后,很多国家失业率明显上升。秋冬季疫情反弹,全球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
三是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均有所下降,部分经济体出现了通货紧缩。疫情及疫情防控导致各国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但是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的现象表明,各国需求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表现为总需求不足。
四是国际贸易显著萎缩。受中美两国经贸摩擦以及美蚂仔握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影响,全球国际贸易在2019年出现了萎缩。
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国际贸易继续萎缩,且萎缩幅度显著扩大。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4%和-21.3%。比上年同期降幅分别扩大4.0个和18.1个百分点。
世行警告加息潮推高全球衰退风险,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首先是在不引发全球衰退的情况下,通胀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例如,中央银行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在决策上保持清晰明确的沟通,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溢出效应。在不引发全球衰退的情况下,通胀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例如,中央银行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在决策上保持清晰明确的沟通,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溢出效应。
其次是全球央行为对抗通胀而同步加息,可能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金融危机,造成持久损害。该研究呼吁发达经济体充分考虑本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效应。全球增长正在急剧放缓,并且随着更多国家陷入衰退,可能会进一步放缓。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将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口造成毁灭性的长期后果。
再者是高杠杆贷款市场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借款人。可以以不怎么高于美国政府借款利率的利率筹集资金。投资者通胀预期增强,纷纷抛售美国长期国债等债券,导致其价格下跌、收益率上扬,进而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能提高利率,以遏制资本外流,而这些国家刚刚萌芽的经济复苏则要被扼杀了。
要知道的是流动性过剩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得不提早加息,以遏制本币贬值和高通胀,尽管它们仍深受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 发达经济体继续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以促进自身经济复苏,这将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2023年有什么特殊周年
2023年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因此中国政府将在这一年举办各种庆祝活动。2023年也将是印度总理莫迪执政的第二个任期的最后一年,因此印度政治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然而,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仍可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3年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术和产业,例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继续加剧,导致更多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将继续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以应对这些挑战。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取得更大的进展,并成为许多行业的主要驱动力。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可能会得到更广泛淘宝上市时一股多少元人民币
纽交所上市927美元开盘,阿里巴巴市值238332亿美元。
纽交所敲钟台的代表由7位中国人和1位美国人组成,这8位客户分别代表了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他们包括前奥运冠军劳丽诗、农民网商王志强、带动青川地震灾区电商创业的王淑娟等几位淘宝店店主;
一位资深淘宝买家兼职云客服的90后大学生黄碧姬;边送快递边为贫困地区收集旧衣旧书的快递员窦立国;“淘女郎”何宁宁;“铁杆粉丝”乔丽;通过天猫将车厘子卖到中国的美国农场主PeterVerbrugg。
扩展资料主要业务
1、淘宝网
淘宝网创立于2003年5月,是注重多元化选择、价值和便利的中国消费者首选的网上购物平台。淘宝网展示数以亿计的产品与服务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多个种类的产品和服务。
2、天猫
天猫创立于2008年4月,致力为日益成熟的中国消费者提供选购顶级品牌产品的优质网购体验。
3、聚划算
聚划算于2010年3月推出,主要通过限时促销活动,结合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以优惠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商品。
4、全球速卖通
全球速卖通创立于2010年4月,是为全球消费者而设的零售市场,其用户主要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巴西。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全球速卖通,直接以批发价从中国批发商和制造商购买多种不同的产品。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是阿里巴巴集团最先创立的业务,是领先的跨界批发贸易平台,服务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小企业可以通过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将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上的卖家一般是来自中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日本等其他生产国的制造商和分销商。
凤凰网-纽交所上市 927美元开盘 阿里巴巴市值2383
三个华人创立美国版“饿了么”,连亏7年估值250亿美元
周二英国金融时报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沙特阿拉伯的主权财富基金(PIF)建仓20亿美元持有特斯拉股票,约占该公司股权的3%到5%。该国家基金由沙特王储萨勒曼监管,是该基金目前为止最大胆的赌注。
30分钟后,特斯拉CEO马斯克发推文称,考虑在特斯拉股票420美元处进行私有化。消息传出后,特斯拉一度涨超8%,股价冲破371美元,但后来回落至360美元附近,投资人猜测该推文的真伪。
最新消息显示,特斯拉股票在美东时间下午2:08分暂停交易,随后在当地时间下午3:45分(北京时间凌晨3:45)复牌。
随后一份马斯克致特斯拉员工的内部信流出,证实了私有化的考量为真,只是还没有作出最终决定。
马斯克表示,私有化的目的并不是要合并SpaceX和特斯拉,将重组架构,以便股东能有选择的余地。私有化意在让特斯拉所有雇员保持股东的地位,特斯拉员工未来仍然能出售所持公司股票,期权行权。私有化将是“极大的机遇”,不过将视情况而定。
最终,特斯拉收涨1099%,报37957美元,接近2017年9月18日385美元的收盘纪录最高。在暂停交易前涨幅为739%,恢复交易后迅速拉涨超13%,最高触及38746美元,10分钟内又冲高回落,盘后跌近1%。
分析指出,在股票暂停交易之前,由于投资者对特斯拉私有化的传闻不是很相信,马斯克随后多次发推文,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因而造成特斯拉股价的波动。
由于沙特主权基金(PIF)持有的特斯拉的股权低于公开披露股权5%的门槛,目前PIF还不需要公开其具体持仓数量,但PIF已是特斯拉第八大股东。PIF持有的股权,按现有股价计算,应该在17亿至29亿美元之间。
PIF掌管2500亿美元资产,最初PIF曾直接与马斯克接洽有关购买新发型股票的事宜,但是特斯拉没有采取行动。随后,PIF在摩根大通的帮助下获得了二级市场的头寸。
金融时报指出,PIF购买特斯拉股权的具体时间尚不清楚,但是应该是在沙特王子3月访美之后发生的。也有传言,沙特王子与马斯克早在2016年PIF购买叫车服务公司Uber 35亿股权时就有接洽。
马斯克曾坚称今年特斯拉不需要再次融资,或发行新的股票,并表示该公司今年下半年就将实现正现金流。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烧掉18亿美元资金,截止6月底该公司现金储备为22亿美元。
上周三特斯拉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增长略超预期,但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创历史新高。二季度净利润为亏损743亿美元,创下特斯拉史上最大单季亏损,而去年同期亏损336亿美元。GAAP准则下,每股收益-422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特斯拉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亏损为306美元,高于分析师们亏损281美元的预期。
马斯克在推文中暗示,一家基金给特斯拉私有化的估值在每股420美元,而在该推文发出之前,特斯拉股价在342美元左右。CNNMoney指出,如果以每股420美元计算,特斯拉私有化将使公司市值达到710亿美元。而在马斯克推文发出前,特斯拉公司市值为580亿美元,这已经高于美国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的市值,但后两者规模更大,利润也更高,也就是说,特斯拉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私有化似乎不太可能。
股票中的独角兽概念是什么意思
文 杨泥娃
编辑 斯问
“欢迎你来做DoorDash骑手,即便你没有 汽车 ,用自行车、滑板车也可以注册……”
邮箱里频频收到骑手注册的邀请,让还在美国读大四的杜飞,一度想毕业之后先做个外卖小哥的工作。
疫情下的北美经济受挫,就业压力骤增,却成全了不少外卖公司。规模大增的背后,一边是紧锣密鼓招募骑手维持高增长,另一边是叩开IPO的大门走向资本台前。
11月13日,由几个华人创立的外卖平台DoorDash披露了招股书,疫情带来了明显的超快速增长,也让它在此期间成了美国最大的外卖平台。
但成长了7年的时间,DoorDash还停留在亏损换增长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美国市场的外卖争霸赛才刚刚开始。去年,DoorDash花了约41亿美元完成对竞争对手Caviar的收购。今年6月,欧洲最大外卖公司Just Eat Takeaway收购了昔日美国外卖标杆GrubHub;7月,Uber又以265亿美金收购了美国一家外卖平台Postmates,各方合纵连横之下,DoorDash能真正成为美国版“饿了么”吗?
上市或许只是第一步。
在硅谷有两种孵化器,一种叫做Y Combinator(YC精英班),一种叫做其他。
从YC精英班走出了许多“独角兽”企业,比如Airbnb、Dropbox等等,DoorDash也是其中一员。
从诞生之初拿到YC的 12万美元投资开始,DoorDas一直头顶明星光环。截止目前,DoorDash已累计完成超过25亿美元的A至H轮融资,其中不乏软银、红杉等明星股东。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DoorDash的IPO估值或将达到250亿美元。
DoorDash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业务发展到了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一家外卖快送服务提供商,主要为用户提供外卖预定、快送到家的服务。
从商业模式上看,DoorDash和中国的美团外卖、饿了么一样,消费者线上下单,商户制作餐品,通过算法由就近骑手接单完成配送,成为一个稳定的生态圈。不同的是,DoorDash没有自建物流团队,也没有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而是以众包的形式完成配送。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一样,只要有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都可以到平台注册成为骑手,工作时间也有很大的自由度。
以国内的视角来看,这样完全众包的模式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从效率到客户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即便如此,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帮助DoorDash实现了“逆袭”。
2014年,一家叫Gubhub的外卖公司登上纽交所,坐稳当时外卖市场的龙头。但这家公司只是把原来餐厅的电话配送业务搬到网上,实际配送还是由餐厅自己完成。并且很多入驻平台的餐厅并不具备配送的能力。这不仅导致用户对平台信任感缺失,也让平台失去了护城河和价值。DoorDash的众包模式一招命中了对手这个弱点,解决了配送的难题,轻松拿下了市场份额。
招股书显示,目前Dashers(DoorDash的骑手)数量达到100万,通过DoorDash平台赚得超过70亿美元。
而让DoorDash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的,还是来自疫情的推动。
DoorDash在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291亿美元、885亿美元;而在2020年前9个月营收已经涨至191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营收587亿美元,翻了3倍。其市场订单总额(GOV)也在今年前9个月飙升至165亿美元,2019年全年GOV仅为80亿美元。
除了今年二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之外,DoorDash仍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和2019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04亿美元和667亿美元。2020年前三季度149亿美元的净亏损则较2019年同期的533亿美元大幅收窄。
但DoorDash还有着继续扩张市场的底气,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DoorDash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为1611亿美元,资金储备相对充裕。
对于未来的核心竞争力,DoorDash在其招股书中概括为3点:从送外卖餐饮到“万物皆可送”、为商家提供商业服务、会员体系的建设。
其实从这3个方面来看,很符合国内外卖企业的发展逻辑:不断扩充配送产品的种类,为商家在后端提供全链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扩充消费者端的会员体系以增加用户对平台的粘性。
Copy from China。从这一层面看,DoorDash是国内外卖平台的“学徒”,而且这家公司本身流淌的就是华人血液。
创始人徐迅,是一位出生在南京的80后青年。他把自己父母在美国打拼的经历写在了招股书的开篇,表达自己创办DoorDash的初衷正是为了帮助像他母亲一样的人。
他的母亲是一名医生,但中国的医生执照并不能在美国行医。因此他的母亲在连续12年的时间里,每天打三份工才攒够了接受医师培训的费用,其中有一家中国餐馆他自己也曾在那里洗过碗。他的母亲后来重新拿到执照后开了一间诊所,运营至今已有20年时间。
在许多投资者论坛中,很多人表示招股书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创始人母亲的经历。这样真情实感的表述,无疑是打动资本市场的好故事。
而另外两位合伙人,是他在斯坦福认识的两位中国华裔Stanley Tang和Andy Fang,目前徐迅担任公司CEO,另两位创始人担任董事。
招股书显示,DoorDash将提供三类具有不同投票权的股票。A类普通股将授予所有者每股一票的投票权。B类股票将附带每股20票,C类股票将没有投票权。提供多种股票已成为硅谷的常见做法,尤其当CEO同时也是公司创始人的时候。
但在DoorDash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Tony Xu(徐迅)和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Andy Fang和Stanley Tang预计将签署一份投票协议,协议将赋予Xu对联合创始人持有的B类股票行使“指导投票和投票”的权力,这也就意味着徐迅拥有该公司的全部控制权。
但在消费者层面,DoorDash背后的故事并不重要,在美国遍地的外卖平台,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并不高。尤其是对很多华人来说,普遍体验感不如国内,所以大家更多看平台补贴多与少。
“这边的送餐软件太多了,uber eats、seamless、熊猫外卖……体验上没有太大差异,总体不如国内。”住在纽约的曾欢对「电商在线」说。
虽然没有在用户端建立足够强大的口碑,但从数据来看,DoorDash的确撑起了北美外卖市场的半边天。
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DoorDash斥资约41亿美元完成对Caviar的收购。按2020年10月的总销售额计算,DoorDash与Caviar累计占据50%的市场份额,领先26%的UberEats、16%的GrubHub、7%的Postmates等其他玩家。
“下沉市场”成为它的重要阵地,DoorDash在招股书中称更倾向于在郊区市场和较小的都市地区发力,其在郊区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58%。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商家数量超过39万,总的用户数超过1800万。商家在DoorDash平台上的销售总额已超过190亿美元,其中2019年平台上每一商家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9%。
DoorDash也公布了自己的会员数量。每月充值999美元的DashPass,就可以享受免平台外送费的服务。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拥有超过500万名会员。
如果回到国内市场来看,随便一个数字拎出来都足以碾压DoorDash。以美团2020第二季度财报来看,营收2472亿元,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24亿笔,活跃用户数45亿,商家数有600万。
一方面在于中国5年前就已掀起的外卖之战,市场教育和用户培养早已完成;另一方面则是两个市场根本上的不同。
B站up主“我是郭杰瑞”曾做过一篇关于中、美外卖的视频内容,有100多万次观看。视频中他在美国完成了一次线上点单,不仅可选商家有限,并且配送费很贵,还要等45分钟。
他总结出了两点很重要:一是美国的餐厅很多都接受电话点餐,并不愿意接入线上平台,因为平台会收取佣金,所以那些生意好的餐馆不会挂上网;二是国外的外卖平台配送费一般在3美元以上,同时还要给骑手支付小费,算下来价格很高。
所以线上外卖平台要想吸引到餐厅的合作,就要给餐厅带来更多新客户,而不仅仅是把老用户的消费习惯从门店点餐改为平台点餐。
有资料显示,中国外卖行业的渗透率为61%,线上化率为74%。对比之下,美国外卖渗透率非常高,为125%,但线上化率仅为6%。也就是说,中国的外卖市场是被线上教育起来的,而美国的外卖市场在线下市场就已经成熟。
但疫情给了美国外卖市场一次重新改变的机会,线上外卖配送需求暴增,平台大规模招聘新员工,也推动了当地食品店、餐馆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店铺的生意。
今年“互联网女王”玛丽·米克提交的报告中,也对线上外卖平台有了着重描述:“我们认为按需和送货上门服务通过一个非常时期永久性地扩大了他们的市场份额。这些按需平台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我们继续判断,按需平台在美国提供灵活就业岗位的重要性被低估了。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尤其是亚洲,按需服务要比美国更加普及和更先进。”
作为按需经济的重要部分,线上外卖平台成了在存量市场带来新增量的“好生意”,而当下的美国市场也发生了中国5年前的景象,割据战正在外卖市场兴起。
今年6月,欧洲最大外卖公司Just Eat Takeaway收购了GrubHub。今年7月,Uber以265亿美金收购了外卖平台Postmates。至此,美国市场基本确立了“三强”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外卖业务给Uber带来的收入来源已经超过打车业务。最近Uber发布财报。报告显示,Uber在2020年第三季度营收为312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813亿美元相比下降18%。
这其中,Uber第三季度网约车业务营收为13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895亿美元下降53%;快递业务(主要是送餐)营收为145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45亿美元增长125%;
对于Uber来说,外卖是它必须争夺的重要阵地。
和中国市场的走向一样,其实接下来外卖战场将走向“下沉市场”。但美国的下沉市场恐怕会比中国的下沉市场更加难啃,因为在大中型城市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但再向其它中小城市的渗透成本和运营难度很大,尤其美国的外卖行业还面临相对高额的人工费。
因此“烧钱”不能停,去年年底至今,包括“三强”以及其他一些垂直品类外卖平台在内,美国外卖行业共发生了超过7起融资事件,共吸金超过46亿美元。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DoorDash上市,美国外卖格局的排位战才刚刚拉开。
Uber公开募股计划什么时候上市?
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
美国著名投资人AileenLee在2013年将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称为“独角兽”。
独角兽概念股的兴起,缘于2018年3月传出的IPO特殊通道消息。监管层对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内的四个行业若有“独角兽”,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
扩展资料:
2017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北京成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占上榜企业总数45%,其次是上海、杭州和深圳。
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公司估值占据前三。榜单结合资本市场独角兽定义筛选出外部融资且估值超十亿美金(70亿人民币)的优秀企业,数据截止日期为2017年11月30日。
未来展望
2018年有38家在美上市的科技和互联网公司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而2019年有望延续这一态势。2019年,包括Uber、Lyft和SlackTechnologies在内的一些热门科技独角兽正在考虑IPO。业界普遍预期还有许多软件公司也会上市,它们目前的估值在10亿至50亿美元之间。
-独角兽概念股
-独角兽公司
本以为滴滴的市值会是2000亿美金,为啥被严重低估?
今日凌晨,Uber宣布将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并任命纳尔逊查伊(Nelson Chai)为公司首席财务官。Chai曾在保险集团Warranty,Merrill Lynch和纽约泛欧交易所担任高管。
据了解,Uber历时三年终于填补了首席财务官这个职位,该职位是推进Uber2019年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必不可少的。3年前,Uber前首席财务官布伦特卡里尼克斯(Brent Callinicos)离职留下了这个空缺职位,如今的他已经是初创企业Hyperloop的高管。
据悉,Uber计划将在明年上市,目前一直在努力收紧财务。通过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Uber的估值约为600亿美元。
连保险公司都“撤”了,Uber就这么不被看好?
刚好滴滴上市,买了几百股赚了点小钱。滴滴按照上市14的估值大概是到680亿美元,按照一年前的估值大概翻倍了。未来对照uber,lyft,大概可能到1000亿
废话少说,估值是按照盈利以及发展潜力来计算,当然不乏那些被严重高估的企业。。。
问题是,你认为2000亿就是2000亿那些专家都不如你
对于滴滴本次IPO,资本市场声音两极分化。
一名机构投资者认为,滴滴网约车业务自2017年以来订单量几无增长,主营业务增长慢,700亿的估值太贵了。
而也有认为,滴滴是国内网约车市场龙头,对市场已形成“自然垄断”,未来想盈利并不困难,从这个角度而言700亿美元估值并不贵。
我们可以把滴滴跟它的美国同行Uber 进行一下对比。
第一、Uber的总营收、活跃用户数低于滴滴,亏损也超过滴滴,且滴滴在网约车,营收等多方面业务上一直领先Uber。
2020年Uber营收11139亿美元,调整后净亏损2528亿美元。2021年一季度,Uber月活跃用户数为9800万人。
2020年滴滴营收220亿美元,调整后净亏损1642亿美元。2021年一季度,滴滴国内月活跃用户数有156亿人。
Uber的总营收、活跃用户数低于滴滴,亏损也超过滴滴,且滴滴在网约车,营收等多方面业务上一直领先Uber。
滴滴上市市值为670亿美元,以Uber当前市值925亿美元来看,滴滴上市市值为670亿美元并不算高。
二 、与Uber相比,滴滴的收入构成过于单一,中国出行业务业务营收占总其营收超过90%。
Uber营收结构更为多元,在去年疫情中,已试水几年的外卖业务崛起。2021年一季度外卖收入超过打车业务,占比60%,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货运业务也增长显著。
在资本市场上,新增长能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 在多元化和海外业务方面,滴滴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2020年一季度Uber在美国市场的收入占其总营收为58%,其中包括网约车、货运和外卖三大业务。而滴滴在中国的移动出行业务就贡献了总营收的90%。
未来如果滴滴也试水货运和外卖市场,借助公司掌握的海量数据,很可能成为滴滴新的业务增长点。
滴滴海外业务增长较快。 2021年一季度滴滴海外日均单量为460万单,从2019年起年增长率达到589%,但因未实现规模效应等问题,还没有实现盈利。
所以,总得来看,滴滴相对于Uber 是便宜了一些,但也不是题主说的严重低估。
题主所认为的2000亿美金的市值,就太夸张了。
从各大资本的表现来看,他们认为这个估值还是有买入价值的。
1本次滴滴IPO并未向散户开放打新,主要由机构投资者认购。 (明显吃肉的机会,怎么能给散户)
2自递交招股书以来,滴滴已获得10倍超额认购,即获得超过400亿美元订单,提前超额完成原定40亿美元的募资目标。
其中,在开始招股前摩根士丹利就意向认购75亿美元,老股东淡马锡有意认购5亿美元。( 机构都要抢的,可见这肉有多香 )
Uber公开募股真的要上市吗?
具体细节如下:James River决定终止与rasier LLC的业务伙伴关系。 Rasier LLC是与共享旅游行业的所有者合作的运输网络服务提供商,也是Uber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James River集团最大的客户,Uber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相关的保险业务。目前,James River为20个州,波多黎各和华盛顿特区的Uber司机提供保险服务。
在这一领域,Uber还与农民保险,Progressive和Allstate合作。优步表示,未来将在这个市场上用另一家保险公司取代詹姆斯·里弗,但尚不清楚哪家。
James River建议在2020年2月29日(到期日)之前(即2019年12月31日)取消所有保单,这适用于上述大多数保险合同。该公司还宣布了其盈余和盈余线(也称为“特殊保险”)部门中与商用车业务有关的所有亏损,包括rasier LLC的保单。
詹姆斯·里弗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显然是合理的。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 Adam Abram表示,rasier LLC的业务盈利能力大大低于预期。实际上,与优步合作是詹姆斯·里弗(James River)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投资者对这一消息感到不满并出售股票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决定的后果来看,詹姆斯·里弗(James River)应该期望“取消”将导致其股价急剧下跌,但面对亏损,他将毫不犹豫地承受痛苦并割肉。
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该决定导致几家投资银行降低了其股票的评级。目前,只有一家投行对此举表示乐观,并重申了其对保险公司的看涨立场。
莱利(B Riley FBR)的分析师将该股评级从“中立”降至“卖出”,并将目标价从45美元下调至40美元。 Sun的分析师信任Robinson Humphrey也将该股票评级下调。该公司的分析师表示:“亏损的波动性非常高,我们相信詹姆斯·里弗对未来业绩的担忧最终导致管理层决定终止合伙关系。”
JMP证券的分析师马修·卡莱蒂(Matthew Carletti)重申了他的超额评级和50美元的目标股价。他认为,保险公司削减了一项额外业务,未能实现其利润目标。
在“取消保险政策”倡议的背后,外界所看到的不仅是保险公司对亏损业务的无奈,而且是资本市场的暗流。
詹姆斯·里弗的最大股东是d。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E Shaw,而高盛(Goldman Sachs)是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早在2013年,Uber和James River集团就开始了保险业务时,他们就表现出了与高盛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愿望。
2014年,优步开始聘请高盛发行自己的可转换债券,而在2019年5月优步IPO时,高盛是主要承销商之一。
如果高盛完全不了解詹姆斯·里弗的解雇和优步的保险业务,谁能相信呢?
从业务范围的角度来看,Uber引入了James River的保险范围:当车主的个人汽车保险拒绝赔偿时,公司的保单将承担费用。也就是说,在Uber平台上收到订单的私家车车主如果发生事故或导致乘客受伤或在运行中撞到他人,则可能不会被常规保险公司接受,相关索赔通常由James承担河群。
根据相关数据,在2013年该业务推出之前,詹姆斯·里弗的交通网络保险业务仅为170万美元。与rasier LLC合作之后,仅2013年前9个月,保费收入就达到了1,870万美元。
但分析人士指出,即使目前优步的相关保险费用可能达到每年250-300百万美元,但詹姆斯河的相关保险费用仍然不足。对Uber的批评之一是,Uber没有为越来越多的平台收购所有者提供足够的保险支持。
也许由于Uber的共享旅游业务的未来急剧下滑,JMP Securities的分析师得出结论:“ Uber的业务利润不足以继续促进合作。尽管取消Uber的3亿美元净保费收入可能会导致詹姆斯·里弗集团(James River Group)的每股收益在2020年下降,我们认为,由于快速增长的核心业务的利润要高得多,这一举动的负面影响将是短暂的。”
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在一份声明中说:“我非常高兴能够吸引像Nelson这样有经验和深思熟虑的人。随着我们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他将成为我和整个管理团队的重要合作伙伴。”Uber准备明年上市,一直在努力收紧财务。
当前世界经济如何
2023年世界或走向全球性经济衰退。
世界银行(下称“世行”)最新的综合研究报告《全球经济衰退迫在眉睫?》显示,随着多国央行纷纷加息应对通胀,2023年世界可能走向全球性经济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发生一系列足以造成持久伤害的金融危机。
报告称,多国央行今年相继提高利率,同步程度是过去50年所未曾见的,而且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研究发现,除非供应中断情况改善,劳动力市场压力减缓,否则2023年全球核心通胀率(不包括能源)仍将高达5%左右,几乎是疫情前五年均值的两倍。
根据报告模型,如果要将全球通胀率降至目标水平,全球央行可能需要继续再加息2个百分点。但如果金融市场同时受压,则2023年全球GDP增长将放缓至0.5%,这一数字符合全球衰退的技术定义。世行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当今各国抗击通胀所面对的异常严峻局面。报告显示,数个全球衰退的历史指标已经发出警告:全球经济目前处于自1970年衰退后复苏以来的最严重下滑。全球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幅度已经远超前几次全球经济衰退前的降幅。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欧元区的经济一直在放缓。在这种局面下,未来一年即使是轻微一击,也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报告预测了2022-2024年可能发生的情景。目前所面临的放缓通常需要反周期政策来支持经济活动。然而,通胀的威胁和有限的财政空间促使许多国家的决策者撤回政策支持,使全球经济正在急剧放缓。
报告并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经验、应对1975年全球衰退的政策、随后的滞胀期和1982年全球衰退都说明,在增长疲软的情况下,允许通胀长期居高不下存在风险。1982年的全球经济衰退恰逢发展中经济体创下了过去50年中仅次于2020年的第二低增长率。这次衰退引发了40多次债务危机,其后十年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