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经互会是不是绑架了外国经济?经互会崩塌是不是欧洲经济衰弱的重要原因?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是怎样的?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原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间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联系的国际经济组织。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有欧、亚、拉丁美洲国家参加的跨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合作组织。它的成立和发展是苏联和其他成员国之间在战略上和经济上互有需求的结果。 成立的背景、成员国和主要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多数东欧国家都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国或农业工业国。大战后,东欧各国普遍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战争的洗劫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争夺走了2000多万苏联人的生命,破坏了1710个城市,毁灭了被占领区所有城市住宅总数的一半,70000多个村庄变成废墟,60000多公里长的铁路线被毁。
苏联在战争中损失总值(按1941年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波兰全国财产的40%被毁,(按1939年价格计算)损失达2580亿兹罗提。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被毁的财产分别相当于战前国民收入的5倍。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战争损失分别相当于战前国民收入的4倍和2.5倍。民主德国在战争中的破坏要比西德大得多,除了工业毁掉58%外,还支付战争赔款250亿美元。阿尔巴尼亚原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全国几乎没有轻、重工业,战争使阿尔巴尼亚遭到16亿多美元的物质损失。为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这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的有效措施。正当这些国家致力于恢复经济时,遭到来自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军事压力。
特别是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既欲控制西欧,又想遏制苏联和渗入东欧国家。美国联合英国等国在策划“马歇尔计划”时,故意排斥苏联和东欧国家参加该计划,其后,又在经济上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实行禁运、封锁政策,企图扼杀东欧各国人民民主政权。 为了对付西方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压力,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1947年7—8月,苏联先后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1949年1月5—8日,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六国政府的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会议指出:“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西欧国家的政府实质上在封锁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的贸易关系,这是因为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侵犯它们各国主权及其民族经济利益的,因而不能听从这一计划的控制。”会议确定经互会是欧洲地区的组织,它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交流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制定有关科技合作方面的措施和技术援助,实行在原料、食品、机器、设备等方面的相互协作等。
怎么评价经互会?
经互会成立以来,各成员国经济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与经互会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对东欧国家来说,经互会成立初期,对打破西方经济封锁,解决它们的经济困难起了积极作用。后来通过经济合作,前苏联长期向它们提供燃料和原料,基本上解决了这些国家单干所不能解决的困难。但也因此造成了东欧国家在经济上对前苏联有较大的依赖性,政治上不得不对前苏联做出让步。同样,前苏联参加经互会也得益不少。前苏联可以获得某些东欧成员国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还得到许多产品,补充前苏联国内市场产品的不足。
经互会在40多年的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成员国间的经贸关系,严重忽视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长期局限于成员国内部的经贸活动,脱离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竞争,导致经济的落后。1989年东欧前苏联形势剧变后,各成员国认为经互会的根本改造势在必行,但如何改造却意见分歧。1991年6月28日在布达佩斯召开的经互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作出了解散经互会组织的决定。但经互会组织的解散,并不意味着长期形成的前苏联东欧经贸关系的完全中断。
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涵义,目的已经消极影响是什么?
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椎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实行“全面的经济合作”和“专业化与协作”,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使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