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百股份经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以优质创新铸造商业奇迹
王春利
众所周知,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以非凡的经营业绩和创新的经营理念,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
菜百总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06号,营业面积8800平方米,旗下拥有自主品牌——菜百首饰。
公司主要经营足金、千足金饰品、千足金摆件、金条、铂金、钻石、翡翠、白玉、珠宝、金银币章、K-gold及18K金、银饰品等大类商品以及各类投资类商品。近年来公司的各项主要指标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9月,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实现销售109.7亿元,同比2011年上升10.45%,再一次刷新了中国黄金珠宝行业的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迄今为止,菜百公司已经连续22年蝉联北京市黄金珠宝销量第一,全国单独门店销量第一。
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年功勋企业”、“2011年度十大时尚领军企业”、“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等300多项荣誉称号。同时,菜百公司还被世界黄金协会授予“世界黄金首饰销售典范企业”,被国际铂金协会授予“全球铂金首饰营销领先企业”。现在的菜百已成功转型为黄金珠宝专营公司,有着不可比拟的专业优势,具体表现在:
1.优质产品,金质服务
菜百公司是集原料购买、设计、加工、品牌推广、投资回购、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黄金珠宝专业经营公司。时尚、高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是“菜百首饰”的核心内涵。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宗旨。早在1998年,菜百公司就实行了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北京市国合商业中第一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单位。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质量体系的审核,使企业的发展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不仅如此,菜百公司还拥有中国金币特许零售商资格,且为银行间行业协会下设的金币委员会委员。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菜百作为首批会员单位和交割委员会委员,于黄金交易所开放当日,成功敲定黄铂金交易第一单。同时,菜百公司制定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菜百首饰质量订单标准”,以此为依据向生产厂家下达质量订单。从源头把控质量,保证出售的每件首饰都附有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高质量产品是诚信经营的体现,菜百公司赢得了顾客的支持与信任,受到追捧。
菜百公司首家在全国成立黄金珠宝首饰售后服务中心,首家提出金质服务概念,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为消费者提供首饰清洗、修理、咨询、以旧换新,刻字等“一站式”服务;全面实现菜百公司的30项服务承诺,被消费者称为“具有人文色彩的,充满人性化的服务”,也因此成为金质服务的又一大亮点。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2.自主研发,创新营销
近年来,公司在快速发展中,提出并实践了“博物馆式的鉴赏、专业知识的普及、体验式的购物、个性化的定制”四大理念。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卖商品、卖产品向金融、艺术、文化转变”。在营销的同时将文化创新延伸,为消费者连续不断传递出首饰文化的核心价值,引领消费。
菜百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首饰设计团队,并与珠宝行业的顶级设计师保持着长期合作的关系。首饰设计团队设计了从“转运珠”到“鸿运龙”的贺岁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受到消费者的热情追捧,连续多年畅销至今。菜百公司还享有“全国贵金属项目首发站”的美誉,每年都要以全国首发、北京独家限量销售的形式推出众多项目类投资新品。从2003年起,与中国金币总公司联合推出的“贺岁金条”,拉开了“贺岁”经济的帷幕,每年几吨的黄金销售,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到菜百公司购买贵金属类藏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风尚。
作为中国首饰行业的代表,菜百公司打造首饰文化推广的平台,长期与世界黄金协会、国际铂金协会、国际彩色宝石协会、戴比尔斯集团市场推广机构等国际推广组织合作,先后举办了“中国玉文化推展·菜百典藏·施禀谋玉石画展”、“菜百典藏——国际彩色宝石推展”、“18K金金衣展”以及“中国玉文化推广——百款玉壶展”等极具影响力的主题推展活动;并且不断推出新品,推广首饰文化。“菜百”正在引导着消费者的观念,消费者正在从单纯地追求高价值的消费观念向追求时尚表达寓意的方向转变。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黄金珠宝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不断开拓、培育市场,用最前瞻性的目光带领着行业一次又一次地迈向新的发展道路,市场前景愈发看好。
3.精细管理,整合人才
公司围绕精细化管理,成立了企业十二五未来发展战略、计算机信息化系统改造等多个项目组,并交专人负责。项目组的任务是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做好规划,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公司继续实施“人才兴企”战略。2012年,历时一个月完成了三年一次的干部竞聘、员工择优上岗工作。竞聘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自愿、竞争、择优的原则。为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各种用工形式的员工敞开了大门,重新在干部员工中选拔了一批品行优秀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培养潜质的人员为中层管理者。此次竞聘共有312名员工报名,原任职干部有7人未被聘用,新聘用提拔17人。此次竞聘在结构上更加注重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做到了把适合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为了更好地整合公司人才资源,公司对本次落榜的员工纳入企业人才库,分三个梯队进行管理。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有上有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优质产品、金质服务以及自主研发和创新经营的特点,形成了菜百公司黄金珠宝专业经营的较大优势;精细化管理和人才的定向培养使公司在同行业内更具竞争优势,更为菜百公司走向国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面对未来
在“后危机”时代的大环境下,中国自主品牌逆流而上,强势崛起,黄金珠宝行业更处于势不可挡的状态;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个性化消费需求也日渐明显,消费者对款式设计以及购物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菜百公司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随着“菜百”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深入人心,黄金珠宝市场对菜百产品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现有的经营面积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面对这种现状,连锁经营成为菜百公司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营销战略上,公司将会继续围绕自主研发、精准营销以及业务拓展等几大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快“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步伐;密切联系世界级大师开展多种多样的营销活动,与大师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将自主产品打造成“拳头”产品,让消费者在菜百公司购买到最能引领潮流的饰品。
面对未来,菜百公司将继续围绕精细化管理,将改革与发展作为重点研究课题。进一步调整经营结构,深化黄金珠宝专营优势;加强连锁分店的开发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电子商务的开发步伐;增强自主新品的设计开发力度,为“菜百首饰”赋予更多的附加值;同时,加强与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合作,保持在中国黄金珠宝行业的领先地位,使菜百公司成为中国首家黄金珠宝集团化公司。届时,与国际接轨的菜百集团将成为中国黄金珠宝零售市场中的旗舰,以崭新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国黄金珠宝业的豪迈!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为什么业绩好的股票总跌,业绩越差的股票涨的越厉害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计算核心利润时,财务费用为负数,直接减去了,但是现在核心利润过大,远大于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了?
正是由于利润表只能反映权责发生制前提下的经营成果,无法反映真正的现金流入,才诞生了以收付实现制为前提的现金流量表。只要存在赊销和分期付款,利润总额就不能等同于现金净流量,这是制度设计的原因,将一直存在。
扩展知识:为什么会出现经营现金流量为负,但净利润为正的情况?
很多上市公司都有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净利润为正数的情况。单纯的解释这种情况的话,可以认为公司的销售更多的是赊销,或者公司的采购,更多的是现金,导致了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去经营性现金流出成了负数。对于高速扩张期的公司来说,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为了扩大销售额,给客户一定的优惠政策,可以更大规模的赊销,都算正常。但是,如果这种现象称为常态,那就不对了。比如这位:象屿股份(下文发表于证券市场周刊)。大学里的一门课程《经济法》,第一页关于公司的定义至今记忆犹新: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由股东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所以,公司的首要目的是赚钱,而上市公司更是要给投资者带来价值。 然而有这么一种公司,常年净利润极低(与营收相比),毛利率只有2%-3%左右,并且销售的商品根本没有足额收回现金,不断的通过各种融资的方式扩大规模。象屿股份(600057.SH)就是一家这样的公司。 一言难尽的业绩预告 2018年1月8日,象屿股份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17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1亿-7.46亿元,同比增加55%-75%。而公司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快速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71%。 再接着看,公司预计2017年度非经常性损益约为3.21亿元,扣除后,公司2017年度业绩预计3.4亿-4.25亿元,同比减少35%-48%。 初看业绩预告是非常靓丽的,净利润在7亿元上下,扣非净利润也有4亿元左右,怎么看都是一家盈利能力强悍的公司。但公告里巧妙地回避了营业额,根据2016年的销售额再增加71%测算,2017年的预计销售收入额超过2000亿元!与如此高额的营收相比,净利润就少得可怜了。 这样的销售规模,在A股上市公司中可以排到前20名(2016年1190亿元排在41名),超越苏宁易购,与招商银行等公司比肩。但是,奇怪的是,象屿股份的市值只有这些公司的十分之一左右,那是什么原因?或许能从公司的财务报告里找到一些原因。 营收和净利润不同步 近几年来,公司的营收爆发式增长,营收规模从2012年的290亿元迅速扩张到2017年的2000亿元(预计)。然而营收暴涨的背后,却是净利润的缓慢前进。净利率从2012年的0.8%左右降到2017年的0.5%左右,如此收益率连余额宝都远远不如。这样的回报率,投资者又怎么有爱上它的理由? 以2016年的财务数据计算,在A股大约3500只股票中,象屿股份的毛利率排到3361名。2017年年报出来后,新的数据排名可能会更低。 也会有人说,巨大的销售额和相应的低毛利是供应链企业的特点,因为客户的产品都算作供应链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我想这可能是对供应链的一个误解,供应链企业固然可以将被服务的企业的商品算作自己的采购和销售额,但这并不应该是一种常态。比如小米对自己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普路通(002769.SZ),就是以支付服务费的形式来结算,小米的产品并不会在普路通的账上“过一遍”从而增加销售收入。供应链企业不应该是以过账增加销售规模为最终目的,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提供完善的服务内容才是获取收益的最佳方式。 现阶段中国的供应链企业的服务水平普遍相对较低,服务模式主要还停留在物流服务商的层面上,其实供应链管理涵盖采购、供应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和物流管理等方方面面。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流程。 剥开象屿股份的供应链的层层描述,会发现公司的供应链行业虽然贡献了上千亿的收入,但净利润主要以子公司象屿农产的贡献为主。这家子公司的营业范围主要在黑龙江,2015年在象屿股份总营收中占比高达80%,随着国家农产品补贴的降低,2016年约占50%。象屿农产的净利润受政府补贴影响严重,由于粮食补贴最近在不断下调,对公司的业绩影响较大。 募资不断 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真的赚钱的标准并不是利润表指标,而是通过阅读现金流量表来确认。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是最直观的反映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指标,这个指标代表了销售商品后最终收回的现金。众所周知,京东曾经连年亏损,最近才刚刚摆脱亏损边缘,但京东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自2012年以来绝大多数年份为正,合计净额378亿元,仅有2015年为小额负数。这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盈利的,虽然亏损,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终归会实现利润。 而象屿股份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负数,偶尔为很小的正数。五年来(截至目前,2017年的年报尚未公布,暂以其三季度季报数据为准进行计算),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亿元。也就是说,这几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根本没有收到足额现金,还因为采购商品贴进去100亿元。 一个企业一年两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可以理解,但常年失血,象屿股份从哪里来的钱? 答案是各种形式的融资。据数据,上市以来,象屿股份通过各种形式募资超过1700亿元! 其中募资最多的渠道就是借款,账面上大量未归还的借款,2017年三季报中有超过200亿元的长短期借款。而负债累累的后果就是资产负债率超高,超过75%,这早已超过了平台商的危险区,接近钢铁等重资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存疑的理财业务和贷款业务 对于高负债的企业来说,通过还债来优化资产负债率是首要工作之一,但是奇怪的是,笔者在象屿股份2017年的半年报里,竟然看到公司还购买了超过10亿元的理财产品。 有些企业,为了让投资者看起来不缺钱,会在财报公布的时候购买几十天的理财产品,这种操作通过检查利润表的投资收益金额就可以看出破绽,往往几亿元的理财产品只有几万或者十几万元的收益,这就是打酱油的操作了。但是象屿股份的理财产品却硕果累累,以2017年的理财公告为例:公司2016年理财均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限额内操作,全年累计发生额400.13亿元,实现理财收益945.90万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理财余额为6.5477亿元。 根据公司的公告,2017年理财额度上限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而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提高后,这个额度又悄悄调整为净资产的40%。由此可见,购买理财产品已经是公司的一种常态。 一方面是竭尽所能的借款和融资,背负着重重的债务;另一方面却拿大量现金去买理财产品。这种行为不合逻辑,虽然无从知晓原因,但通过财务报告中的一些异常行为,能说明一些疑点。 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比较糟糕,然而想方设法融到的钱不是去优化现金流改善资产结构,而是去买理财,甚至还拿去放贷。 在象屿股份冗长的子公司清单里,除了供应链相关的公司,还有象屿象鑫融资租赁公司、黑龙江象屿小额贷款公司、厦门象屿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与金融有关的公司,这些公司与供应链主营业务关联度并不大,主要以经营贷款业务为主。 据2017年半年报披露数据,贷款业务余额1.02亿元,应收贷款利息达到218万元。 2016年年报和2017年半年报都披露了资产减值损失中象屿小贷的减值损失,并且在2017年半年报中,象屿小贷的贷款产品余额为1亿元(2016年初,贷款余额高达19.5亿元)。 在理财、贷款业务红红火火的同时,象屿股份2017年三季度季报短期借款134.7亿元,长期借款9.55亿元,应付债券9.95亿元。 曾与北八道合作 除了从事放贷这种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业务以外,象屿股份还和一些背景复杂的公司有所牵连。 在象屿股份的102家控股参股公司中,有一家厦门象道物流有限公司,象屿股份控股40%,而成立合资公司的时候,当时的控股方正是北八道,也就是在2018年3月16日被证监会开出55亿元罚单的操纵股价的那家公司。 有趣的是,在北八道被爆出罚款55亿后,象屿股份迅速发布公告撇清关系,声明那是曾经的合作,如今已经没有瓜葛。但是公告也承认,2017年8月,五店港物流和北八道物流存在同一控制人的情况,据悉目前已经解除委托关系,不再是关联方。 2017年7月以后,五店港物流的业务逐渐由象道物流承接。虽然扩充了铁路业务,但五店港物流并不赚钱,2017年度,五店港物流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为:营业收入为3.97亿元,净利润亏损89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