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加快大运河扩能升级,助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对此会采取哪些措施?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山东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
首先是抵御自然灾害风险,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洪涝灾害风险最大的河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黄河灾害治理,几十年来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奋斗。治理成效显着,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干流、支流综合减灾体系建设,筑牢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防线。
其次是筑牢自然灾害防线,扎实做好黄河防洪工作,加快补齐防灾基础设施短板措施。稳步有序推进滩区居民搬迁切实巩固和扩大河道“乱占乱造”问题的整改成果。要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深入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农业节水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工业节水增效工作,严格遵守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
再者是把持续做好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水利整治。在更加重要的流域上能够高度重视思想,紧盯整治总目标,体现工作专业水平,督促加快整改进程,及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整改计划落实到位,经得起检查。以大面积保护为重点,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水涵养治水、更好的能够把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与修复的攻坚战。
要知道的是黄河生态安全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强调两点理论。把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仅要着眼长远,还要保证成功不一定要在我的精神境界,成功一定要有我的历史责任,在现在;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聊城京杭大运河为啥不放水
聊城京杭大运河不放水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天气干旱:如果当地天气干旱,水源供应不足,就可能导致运河水位下降,不得不停止放水。 2. 节约用水:为了节约用水,保障当地居民和农业用水,运河管理部门可能会限制放水量或停止放水。 3. 维护运河:为了维护运河的正常运行,可能需要对运河进行清淤、维修等工作,这时也需要停止放水。 4. 调度管理:运河水位的调度需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航运需求等因素进行管理,如果当地水资源供应不足或者航运需求不高,就可能减少或停止放水。 需要注意的是,不放水可能会对当地的农业、航运、环境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运河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度。京杭大运河开凿历史谁在什么时候,开凿的,和怎样开
春秋时期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
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又名京杭大运河、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自开凿至今,经历了2400余年的历史。运河路线随着历代京都的改变和黄河的改道,曾几经变迁。隋朝以后,大运河是中国东部沟通内河、联系海港的南北水运交通干线,而且还兼有灌溉、防洪、排涝之利,对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曾起了重要作用。 从周至隋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京杭大运河贯通了哪些省市?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贯通于1292年,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00多公里。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惟一南北走向的长河。
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壮举,大运河绵延千里、纵贯南北的水系,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情,沿岸几十座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也大多有着意境别具的高品位文化。
然而,大运河独有的文化特色,在现代文明和过度开发的冲击下,正在迅速流失。
运河两岸的许多古迹大多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建设中的桥东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博物馆和地下商城,以往浅吟低唱船歌、打鱼运货的运河人家杳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冒着黑烟轰轰而过的机动船舶。
历史上,沧州段运河一直是条丰水河。在当地老人的记忆中,就在解放前,运河水深还有六七米,能行20多米长的大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河的水还经常满槽。“可现在,这些河流淌的是酱油色的污水,严重缺水使沧州段运河成了‘干河’”。
今天,济宁以南的河段(即鲁、苏、浙3省),尽管依然发挥着部分的交通运输功能,但由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加上河水不足,其载运能力已大大下降。许多河段,河水发黑,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失去了运输功能的大运河,其运河的本义也就不得不大打折扣。”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如此断言。俞孔坚从1997年就开始了对大运河遗产廊道的研究。
专家介绍,目前,大运河已不能全程通航,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77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也只有1100公里。运河的断流停航和废弃,城市的大规模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变得漫漶不清,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经或即将成为记忆。
“作为文化遗产,大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消亡的危险。”不少专家对此忧心忡忡。
“两会”期间,58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议案。他们认为,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失为一条“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和“民俗陈列室”,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如不及早启动保护工作,运河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迅速消亡,这将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
不仅如此,大运河还创下了多项傲视寰宇的纪录:论长度,它比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有“运河之王”之称的土库曼运河长400多公里;论年代,这条我国最早古运河的开凿年代比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早得多得多。
然而,同样是古代水利工程,罗马城内的13条古罗马时代的水道,最长不过90余公里,均是意大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班牙塞哥维亚至今仍在使用的“罗马大渡槽”,建于公元前1世纪,长仅813米,早在1985年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而我们的京杭大运河,却始终未能被界定在文物保护的领域内。
除了历史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运河目前的现状?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坦言:“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完整的大运河的情况,还不是非常清楚,包括废弃的地方,到底废弃了多少?是什么样的地貌?这些都还不清楚。”
目前,大运河作为航运水道,一直由各地水运部门或交通部门分段管理,有关专家认为,其必然的结果是,重经济效益而轻历史文化积淀,也根本不可能从整体上关注沿线的文化遗存。
在资源利用上,人们只注意“黄金水道”内河货运量的增长与否,很少去关心运河文化对环境生态、旅游景点、风土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不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致使未将运输体系的利用和文化资源的保护齐举并重,没有树立长远战略眼光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在文物保护上,因为理念迟滞和条块切割,文物部门大多始终未能主动介入对大运河文物的监控,至今没有一份保护规划方案,而经费的捉襟见肘更使文物保护雪上加霜,只能徒叹运河文明的失落,被动等待的心态使大运河的文化遗存定性若明若暗,导致文物保护工作的若存若亡。
专家们认为,正是此种种的原因,导致了大运河保护现状的尴尬。
曾经在21年前就向世界文化遗产协会提出“京杭大运河申遗”的郑孝燮、罗哲文两位老专家认为,要扭转运河的这个趋势,需要借助于世界遗产的申报。“如果大运河获得这个‘世界遗产’称号,可以推动沿岸城市的政府部门承诺承担起保护大运河的责任,大运河的治理也可以得到各国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援助”。
“把京杭大运河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由‘点’到‘线’的转变,必将有力促进京杭大运河的整体保护,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基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
尽管运河保护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但在有识之士提出运河申遗课题前,许多城市就已着眼于保护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遗存。
“一部长长的运河史,现实已无法将它还原,但运河不能没有记忆。”京杭运河杭州段指挥部总指挥陈述认为,对运河的整治与保护绝不是对运河杭州段历史的复制,需要对历史信息的选择性读取。“运河沿岸业已消逝的古风古韵固然值得凭吊叹惋,但今天两岸的百姓生活何尝不是新版的运河风情图?”
“保护和发展可以并存。”世界遗产研究专家也认为,运河从春秋战国时开始流淌,到隋炀帝时期,后来又到元代,经过了几次大的修整。保护并不是仅仅保护春秋战国时期的运河,或是隋炀帝时候的运河、元代的运河,需要保护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这种保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护。
“申遗”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申遗这个契机,唤醒全民族全社会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让大运河千年文化得以流传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