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宣布加息 25 个基点,利率达 2008 年 10 月以来最高水平,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高息货币有哪些?利率分别为多少?
高息货币有澳元,新西兰元,英磅。 澳洲联储宣布升息至6.50%,并暗示未来几个月里有再次升息的可能。 新西兰联储宣布升息25个基点至8.25%,以令强劲的国内经济降温,并抑制通胀压力。 英国央行宣布提高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5.75%,达到6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也是该行去年8月份以来第5次紧缩银根。英国央行加息50基点,创27年来最大幅度,这次加息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央行加息50基点,创27年来最大幅度,这次加息的原因是为了抑制高额的通胀水平,以及应对由高通胀可能引发的经济衰退。
8月4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这是1995年以来英国最大幅度的加息,经过这次加息之后,英国的利率将达到1.75%,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利率水平,自从进入到2022年以来,英国央行已经进行过多次加息,跟这次不同的是,前几次加息都是25个基点来进行,之所以进行这样大幅度的加息是由于从今年4月份开始,英国的CPI水平已经连续3个月突破了“9”,6月份更是达到了9.4%,达到了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如果持续这样下去,英国经济很可能会陷入到衰退之中。
英国大幅度加息的背景是美国也在大幅度的加息,为了应对美国国内高额的通胀水平,美联储已经多次加息,甚至将加息跟缩表同时使用,加息幅度更是高达75个基点,但是美国国内的通胀并没有降低多少,美元大幅度加息势必会影响跟美国接触密切的英国等国,美国也一直在试图将国内的通胀水平输出给别的国家。在此背景下,再加上由于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价格上涨,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英国国内的物价也在飙涨,这种情况一旦进入冬季,势必会引起强烈的舆论压力,更加加剧英国国内的通胀水平,为了有效的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英国央行这次直接加息50个基点也变得可以理解了。
英国央行加息50基点,创27年来最大幅度,你知道这次加息的原因是什么吗?欢迎留言讨论。
2018年将迎全球加息潮吗?
2018或迎全球加息潮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13日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
14日,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也宣布了议息结果,前者再次重申执行缩减购债规模的计划,后者则在上月加息后决定按兵不动。从趋势上看,随着世界经济稳健增长,通胀水平逐渐升高,全球主要经济体将继续推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2018年可能见证更多加息时刻——
经济向好为美联储决策定调
美联储2015年12月启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开始了缓慢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此后,美联储在2016年12月、今年3月和6月先后加息,并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与前两年相比,美国经济今年展现出持续稳健增长的态势,是美联储年内三次加息的基础。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略低于第二季度的3.1%,但超过市场预期的2.5%。
美联储上月底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10月至11月中旬,美国经济继续温和扩张,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价格压力已经增强。这份被称为“褐皮书”的报告说,受访地区节日消费预期整体乐观,制造业活动继续温和扩张,但房地产市场增长仍不明显。报告还表示,大部分地区的价格上涨压力较9月份有所上升。
美联储在13日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了一份声明,重申了对美国经济的乐观判断。声明说,11月份以来的信息显示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就业市场继续强劲,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家庭消费保持温和增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几个季度有所回升。声明还指出,曾重创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飓风及灾后重建活动对近几个月的经济、就业和通胀产生影响,但并未实质性改变美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前景。美联储仍然预计美国经济保持温和扩张,就业市场保持强劲,通胀水平将在中期内稳定在2%目标附近。
美联储主席耶伦此前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说,预计美国经济将继续扩张,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有望推动薪资和收入增速加快。
根据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2017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4%,到2017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4.1%,低于9月份预测的4.3%。美联储同时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1%;到2018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3.9%,低于9月份预测的4.1%。
国际机构对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也持乐观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全部上调,预计今年增速将达2.2%,明年将达到2.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美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2.1%和2.4%。
耶伦接班人将“萧规曹随”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支持美联储渐进加息。这是耶伦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2018年2月,现任美联储理事杰罗姆·鲍威尔将接替耶伦成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根据鲍威尔的表态,未来美联储还将稳步提高利率并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时放松金融监管,这些措施会增加全球资金向美国流动的意愿并有助于华尔街在金融领域继续号令世界。
特朗普上月初宣布提名现年64岁的鲍威尔接替美联储现任主席耶伦。外界普遍预期,鲍威尔执掌美联储后将延续耶伦任内谨慎渐进的加息节奏,继续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
鲍威尔通过美联储官方网站表示,如果获得参议院批准,他将领导美联储继续加息和收缩资产负债表(“缩表”)。鲍威尔表示,如果获得参议院批准,他将与其他美联储同事一起支持美国经济朝着全面复苏继续取得进展,在保持就业市场强劲增长的同时,推动美国通胀率逐步升至2%的目标。
“我们预计利率水平将进一步上升,资产负债表规模将逐步收缩。”鲍威尔说。他表示,尽管美联储竭力提高其政策的可预见性,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美联储必须根据经济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同时准备好应对威胁美国金融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新风险。
路透社的报道称,鲍威尔如果获得参议院批准,将在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2月份任职到期后接替她的职务,届时他继承的将是稳健的经济成长,至少未来数月货币政策不会大变。但他也将接下耶伦尚未完成的工作,也就是经济方面的几个未解难题,为何通胀如此低迷、金融市场状况在货币政策制定时所扮演的角色,在利率较低时如何应对经济衰退等。除非美国将接近纪录高位的101个月扩张趋势再延续四年,否则鲍威尔不得不应对衰退局面,但很多人认为美联储还没有做好相应准备。
鲍威尔就此指出,目前并不清楚美国通胀持续疲软的原因,但如果通胀疲软的状况持续,美联储将更缓慢地加息。他还预计,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将持续三到四年,最终规模将从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降至2.5万亿到3万亿美元的水平。
美联储加息周期未至中盘
从2015年首次加息算起,美联储已经5次上调基准利率,但目前水平与美联储希望达到的中性利率水平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根据美联储13日发布的利率预测显示,到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升至2.1%,意味着2018年美联储会加息3次。还有分析指出,为了给应对下次经济衰退准备更多“弹药”,美联储有可能加快升息步调,争取两年内将基准利率水平推升到3%以上。
将利率回归到所谓的“中性水平”,是美联储的终极目标。这样的利率水平既不会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也不会抑制经济增长,而是保持恰到好处的中性。美联储官员称之为“长期均衡利率”或者“长期中性利率”。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许多经济模型都认为该利率应处于接近4%的水平,经通胀调整后该利率应为接近2%。
回到2004年6月,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意识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时候回归中性水平了。短短两年间,美联储连续17次小幅加息,在加息周期还未结束之时,格林斯潘退休了,继任者伯南克完成了最后3次加息。仔细算来,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一共用了25个月将联邦基金利率推高到5.25%。
目前,外界普遍认为,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点还很遥远,2018年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将与今年相同。目前,比较流行的预测是2018年、2019年、2020年美联储还将分别加息3次、2次、2次。投资银行美银美林在报告中预测,美联储将在2018年加息3次,在2019年加息2次。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8年美联储仍可能决定加快加息步伐。美国正在推进的税改计划和即将接任的美联储主席人选杰罗姆·鲍威尔,是外界最关注的可能影响美联储加息路线的两大因素。华尔街投行美银美林也提到,市场可能低估了税改方案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2018年一季度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进一步加快。
目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正就大规模减税法案的政策细节展开最后协商,预计大幅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率将导致未来十年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约1万亿美元。减税和财政刺激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多大,会否导致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这些问题的答案仍不明确。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伴随美国国会讨论减税法案,许多美联储官员预测美国经济前景时已考虑财政刺激的因素,金融市场也已大部分消化减税政策的乐观预期。她指出,美联储官员与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减税政策的分析一致,认为减税可能会小幅提升未来几年美国经济增长。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此次美联储释放的是“鸽派”信号,即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小幅加息的节奏,不会加快升息步伐。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认为,美联储最初会不情愿大幅加息,以免对冲特朗普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效果。国际金融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强调,避免美元汇率过度升值是美联储采取小幅渐进加息的重要原因。
全球加息或成大概率事件
因奉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香港金融管理局14日宣布,基本利率根据预设公式上调25个基点至1.75厘,即时生效。在此之前,全球还有一些主要经济体先后宣布开启加息周期。随着世界经济状况日益改善,主要经济体保持好于以往的复苏态势,过去几年全球货币政策明显分化的局面将一去不返,随之而来的大概率事件将是全球货币政策发生转向,此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严重衰退的宽松货币政策,甚至是超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将缓慢而谨慎地回归正常化。
回到2013年12月,在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美联储在当月政策例会后宣布,从2014年1月起小幅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将长期国债的购买规模从450亿美元降至400亿美元,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规模从400亿美元降至350亿美元。这被市场理解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一步。从那时起,美联储成了全球货币政策制定者中的“孤独者”,也为之后数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呈现分化格局埋下伏笔。到了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到0.25%至0.5%这一区间,为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首次加息,也是美国货币政策回归中性水平的最强信号。2016年,美联储继续加息,但其他央行不为所动。
形势在2017年发生了转变。加拿大央行于今年7月和9月两次加息,成为美联储的“追随者”。进入11月,英国央行和韩国央行也做出了类似决定。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11月初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0.5%,这是自2007年7月之后英国央行首次加息。
根据当天公布的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该委员会以7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提高基准利率,并一致通过继续执行宽松措施,包括继续购买100亿英镑的英国公司债券,维持4350亿英镑的金融资产购买规模。
月底时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将基准利率从1.25%上调至1.50%。这是韩国央行2011年6月以来首次出台加息政策,也是维持利率连续16个月不变之后首次调整。韩国央行当天举行金融货币委员会全体会议,经过投票作出上调基准利率的决定。韩国央行发表声明说,作出加息决定是因韩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声明说,金融货币委员会认为,韩国国内经济强劲增长趋势持续,国内消费温和增长,投资领域发展积极,同时出口保持高增长率,国内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此前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欧元区经济今年复苏势头良好,前几年苦苦支撑的欧洲央行10月底在法兰克福宣布,维持欧元区现行的零利率政策不变,但将每月购债规模缩减一半。此举表明欧洲央行审慎开启了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序幕。
全球范围内更多央行投身加息阵营,一方面是因各自经济保持良好复苏态势,有必要对过去执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根据经合组织的判断,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今明两年有望加速增长,反映出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变得更加同步;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呈现走高态势,也引起了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此外,美联储连续加息,势必产生外溢效应,提高本国利率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对之策。有分析指出,进入2018年,还会有其他央行主动或被动地投身加息阵营。
还有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尔表示,美联储加息政策已被市场大部分提前消化,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外流压力明显减小,同时外汇储备水平非常充足,预计美联储加息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对更多新兴经济体来说,美联储连续加息,将提高资金流失的风险。国际金融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加速且全球风险偏好上升,对冲了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措施的冲击,预计今年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将增至1.1万亿美元,但对美联储的未来行动仍要加以警惕。国际金融协会全球资本市场高级主管索尼娅·吉布斯表示,国际资本流动仍将受到美国通胀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债券收益率上涨速度快于预期,可能导致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局面,尤其对新兴经济体债务流动来说,更是一大威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出警告,一旦全球通胀率大幅回升,主要央行突然收紧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该组织预计,在利率大幅上升以及股价和房价降幅超过10%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将会出现衰退,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资本外流的巨大风险。
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主要央行应清楚地向市场传递缓慢退出货币刺激政策的计划,以避免市场动荡,金融监管机构应采取宏观审慎政策以降低杠杆率,控制金融风险。
明年不就知道了吗?
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上调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银行的宏观调控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有时候也能够看到银行会做出一些加息或降息的行为,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上调的原因是什么?
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
实际上疫情的影响之下,全球各国都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再加上美元的不断加印,所以说通货膨胀的影响范围还是比较广的。而英国又脱欧了,所以脱离欧盟的联系之后,英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受到了影响。再加上病毒对于经济的限制,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英国央行本来按照市场预期应该是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的,但是没想到英国央行竟然选择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通货膨胀的速度,从而让通货膨胀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基准利率降低的话就没有办法达到这一目标了,所以说还是为了能够让经济发展的更加平稳,而不是一味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舒适一些。
要注意控制风险
其实不管是企业还是自己在做生意的情况之下都应该控制风险,而不应该盲目的扩张。毕竟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之下,无疑增加了自己的成本,而且有很多人的产业都出现的问题,产业链也受到了影响,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贸然的去扩张的店铺或者说是进行投资的话,只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打击。再加上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之下,如果说自己不能够控制风险的话,也很容易影响着自己的主营业务。
总结
如果说自己能够及时的观察市场信息,并且了解一些行业动态的话,就能够让自身的发展更好。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金融知识,就算自己没有出国的打算,但是也可以通过国际市场的变化来了解对于国内环境的影响。
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是真的吗?
12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美联储当天结束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11月份以来的信息显示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就业市场继续强劲,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家庭消费保持温和增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几个季度有所回升。但今年以来美国整体通胀率出现下滑,仍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
声明说,曾重创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飓风及灾后重建活动对近几个月的经济、就业和通胀产生影响,但并未实质性改变美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前景。美联储仍然预计美国经济保持温和扩张,就业市场保持强劲,通胀水平将在中期内稳定在2%目标附近。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2017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4%;到2017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4.1%,低于9月份预测的4.3%。美联储同时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1%;到2018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3.9%,低于9月份预测的4.1%。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利率预测显示,到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升至2.1%。这意味着美联储预计2018年加息3次,与9月份的预测保持一致。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支持美联储渐进加息。这是耶伦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2018年2月初,现任美联储理事鲍威尔将接替耶伦成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文斯和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卡什卡里在当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投了反对票,他们倾向于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美联储2015年12月启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开始缓慢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此后,美联储在2016年12月、2017年3月和6月三次加息,2017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