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由市场的拉美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远好于计划经济的苏联?
苏联模式的利与弊
一、利:
苏联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二、弊: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苏联模式产生的背景:
1、十月革命后,国内百废待兴,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成效不显著,见效慢。
2、斯大林个人的影响。斯大林模式决不可能仅仅是斯大林个人意志的产物,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斯大林的个人意志对斯大林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条地接受马列思想。
3、整个20年代正是世界资本主义战后黄金时代,发迅速,实力强大,苏联仍处在孤立包围之中,处处受抑制。俄共党内长期在着极为强烈的危机感和备占思维,党内都认为战争临近而坚决支持斯大林的备战政策。这种备战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做支撑。
斯大林模式中的超工业化,以集权体制中一切力量发展现代化工业的道路正迎合了这种危机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为什么苏联能在建国后短短十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强国呢?
苏联成立于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成立于1924年。到193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革命前被欧洲视为落后国家的沙俄,由于种种原因,在短短十几年里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首先,沙俄本身工业化水平比较高。虽然俄国在欧洲眼中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但即使在沙俄时代,俄国的工业化水平在全世界也是比较高的。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工业发展迅速。革命后,这些工业基地被接受,这是苏联迅速崛起的历史基础
其次,苏联基本上完整地继承了沙俄时代的领土,具有巨大的规模优势。在沙俄时代,通过不断扩张,在革命之前,沙俄已经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横跨两大洲,亚和欧森林、矿产、水利、农业和工业资源丰富。英、法等国家需要可以通过对外扩张和殖民获得的工业资源,苏联可以在国内获得。因此,只要俄国完成组织制度的革命,它的国力就会迅速增强。
第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们现在常说,社会主义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可以专心做大事。事实上,苏联是第一个发挥这一优势的国家。正是因为革命后,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才能通过国家规划,把重工业到轻工业、矿业、农业、商业的建设统一起来,减少自由资本主义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把资源集中到建设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苏联的资源优势
第四,由于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苏联在1929年没有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当时,苏联仍处于恢复和建设时期,重点是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过多地参与全球经济体系。因此,当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1929年遭遇经济危机和全球大萧条时,苏联经济继续增长。其他国家的危机只是苏联赶超的好机会,苏联确实抓住了这个机会。
第五,斯大林正确的领导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后人对斯大林,有很多争议,但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是无可非议的,十月革命结束后的早期经济政策是在斯大林时期,国内政局逐渐稳定,苏联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民族团结得到加强,从而能够把全国变成一盘棋,按照中央的计划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第六,苏联是在一战炮火下诞生的,革命后经历了漫长的军事斗争,才排除了外来干涉。此后,苏联调整了外交政策,没有继续一战前沙俄和英国在亚和欧全境大打出手的扩张政策,而是有选择地支持各国革命,这也起到了扩张苏联、遏制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作用,从而为苏联进行和平建设赢得了一个窗口期。
正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短暂的和平时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恢复和建设,使苏联能够迅速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成为一个强国,从而为下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如果不是斯大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恢复和建设,如果它继续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恐怕俄国在德国强大的攻势下也挡不住,更别说把莫斯科和斯大林盖勒变成决定二战战争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