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买的基金全都是-40%收益?几年了还没回本。别人是怎么挣钱的啊?
我基金持有两年没有交易,但是亏了40%?基金公司是怎么结算的?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因为基金公司不可能实时保持满仓的状态,此外还需要把一部分资金留做预备金使用。此外,除了公司的管理费之外,基金的运营还需要一系列的费用,例如审计的费用,银行托管的费用等等,这些都是基金运营中的必要支出,与是否产生盈利无关。因此,出现基金净值比持仓股票跌的多情况是很正常的。
买股票型基金是不是巨坑?持有不动将近2年,亏了40%,之前不是说投资基金不动,总可以盈利的吗?
基金放久了可不一定会赚钱的。基金放三年不理可能赚钱也可能赔钱。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风险更大。但是基金作为长期投资的品种,如果您购买的时候,市场不是最高点,那么放三年赚钱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具体是赚钱还是赔钱,赚多少赔多少,那要根据您当时购买的基金类型、基金净值的估值高低来判断了。投资是需要方法的,而且投资也不只有一种形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先学习方法再去投资,只有您学会了为什么选,怎样选,才能在市场相对低位区间买入,在市场面临波动下跌的时候拿得住,甚至趁低价敢出手加仓,在高位区间及时止盈。这样才是投资的正确姿势。 并不是说基金放久了都能赚到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热衷于买基金,基金真的赚钱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购买基金是因为她们将购买基金作为一种存钱的方式,同时现在很多高知识的人也具备理财的观念,再加上购买基金相对而言风险也会比股市小很多,所以基金也越来越受大家的追捧。但并非所有的人购买基金都是能够赚钱的,有一些不懂的小白可能购买基金反而会将自己的本钱亏进去,所以大家也不应该盲目跟风。
一、将购买基金作为一种存钱的方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她们控制不住自己,一发了工资就总想买买买。于是有些人也将购买基金作为一种新的赚钱方式,一旦她们在基金中尝到了甜头,那么一有时间她们就愿意将自己的钱投入资金里,这样也能够控制自己不再随意买买买。
二、具备理财的观念现在人们越来越有理财的观念,再也不像老一辈的人一样喜欢把现金放在家里。因为现在通货膨胀非常厉害,如果把钱放着不动,就相当于每一年前都在贬值,所以她们会通过理财的方式来让自己的钱增值,以期能够跑过通货膨胀,于是她们也将理财的目光转向了基金。
三、基金的风险较小当然基金备受人们追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购买基金的风险相对于股市而言会比较小,因为基金是由专业的人士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去投资不同的股票,这样风险往往也会比自己什么都不懂胡乱购买股票小很多。
理财有风险,作为新手如果想要购买基金的话一定要自己了解清楚有关基金的卖出买入规则,千万不要脑袋一热就冲动购入大量基金,否则自己很有可能成为韭菜。
各位读者,你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期待你们的精彩发言哦。
买基金年收益20%到30%难吗?
基金分为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主要是按照能不能买卖股票来分类的。货币型基金不能买卖股票,所以收益率比较低,现在的货币型基金年收益率在百分之二左右。比银行定期存款一年期高一点点,但无法跑赢通货膨胀率。
债券型基金又根据能不能买卖股票分为纯债券型基金,二级债类基金,现在有一种固收加基金可以买卖股票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基金金额。也可以算作偏债型基金了。
纯债型基金年收益率在百分之四左右。偏债型基金就要看股票的收益好坏了,好的时候可能达到百分之十以上,亏损的时候也有可能亏损百分之十的。
混合型基金股票持仓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最低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所以持股低的混合型基金也可以叫做偏债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年收益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今年亏损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基金也不少了。
股票型基金持股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八十,所以今年好多股票型基金亏损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指数型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的一种,白酒指数基金或者饮料指数基金今年亏损百分之四十以上。
没有只赚不赔的好事,所以要想稳当收益就选货币型基金,纯债券型基金。
要想多挣钱,就选混合型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每周定投或者每月定投。也就是亏损了不要赎回,继续买入,坚持一两年以上,都能赚钱的。
挣钱就是从瘦到胖的过程
全国近一半人在买基金,有多少人赚到了钱?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些人买基金每年能赚10%就心满意足了,有些基民甚至对50%+的收益仍不满意。那么,投资基金,到底赚多少才算赚?
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拆成两个维度去看:
第一,投资者自身。对于一位之前只接触过存款或银行理财的人,如果投资基金每年能有10%的收益,就会很容易产生满足感。
第二,投资品类型。经济学里有个词叫“机会成本”,放在这里就是如果不投资基金,去买房、买黄金、买比特币或自己炒股等,最高能有多少收益。
第一个维度太过主观,很难对其量化;本文我们重点从第二个维度展开,看看投资基金到底应该设定怎样的收益预期。
一、基金赚多少才叫赚?
基金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底层投资的各类资产,比如股票、债券、存款、黄金、权证等,所以基金能赚多少,主要取决于底层资产的表现。
我们分析2000年以来国内各资产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股票用Wind全A指数、债券用中证综合债指数作为衡量标准。
从下图可以看到,A股是近二十多年来表现最好的资产,平均年化回报率1253%,其次为黄金,年化回报近9%,债券和一年期存款的平均年化回报率均在3%左右。
接下来我们再看下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各类型基金指数的表现,从2000年以来(来源:Wind;截至20201218):
中证股票基金指数(H11021)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788%;
中证混合基金指数(H11022)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734%;
中证债券基金指数(H11023)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25%;
中证货币基金指数(H1102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11%。
可以看到,各类型基金长期表现基本与底层资产回报率一致,这些收益率也由此可以作为投资基金预期回报的参考。
但基金投资并非一个线性回报的过程,细分基金类型和不同年份收益及所承担的风险都不相同,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展开看一看。
二、偏股基金的合理预期
偏股基金按运作策略可以分为被动指数型和主动偏股型,我们以中证被动股基指数(930891)和中证主动股基指数(930890)分别代表这两类基金,统计它们2012年以来的年度回报及年度最大回撤。
从下表可以看到,被动股基指数年度回报分布在-1838%~4791%之间,平均年化回报879%;年度回撤最高达-4466%,近乎腰斩。
由于A股仍是一个散户居多的弱有效市场,错误定价及羊群效应普遍存在,这也给了主动管理基金经理创造超额收益的机会。
如下表所示,主动股基指数年度回报分布在-2715%~5290%之间,平均年化回报达1405%。但受基金最低仓位限制等因素,主动股基指数年度回撤最高也近乎腰斩,最大为-4982%。
近两年偏股基金持续创造了高收益,且回撤又有限,但拉长时间,无论是被动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偏股基金,都仍是高风险资产。
投资者如果想追求年度50%+的回报,选择主动股基实现的概率更大一些,但同时也需做好本金亏损一半的准备。
三、偏债基金的合理预期
对于偏债基金,我们主要从纯债型和偏债混合型出发做分析,后者现在有一个非常时髦的简称——“固收+”。
分别用中证纯债债基指数(930609)和中证非纯债基指数(930897)代表这两类基金,统计它们2015年以来(以纯债债基指数发布时间为起点)的年度回报及年度最大回撤。
如下表所示,纯债债基平均年化回报为421%,最高回撤-305%;非纯债基平均年化回报445%,较纯债债基略高,最高回撤-605%也大于纯债债基。
总结来说,偏债基金年度回报和回撤整体均小于偏股基金。在偏债基金内部,纯债债基的平均年化回报小于非纯债基,同时回撤(风险)也相对较小。
写在最后
近两年火热的权益市场给基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据Wind数据,偏股基金年内收益中位数超过40%,自2019年以来(截至20201218)已有1200多只偏股基金业绩翻倍。
在强大的赚钱效应下,投资者收益预期无形间被推高,由此也出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有投资者对50%+的收益仍不满足。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近因效应”,说的是我们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观察到的现象记得最清楚,导致过度重视最近的信息而轻视过去久远的信息。
基金成为了很多人的投资首选,关于全国近一半人在买基金,有多少人赚到了钱? 我认为很少有人赚到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购买基金风险低,投入成本较小,所以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投资选择,但是目前基金市场上形势并不是非常乐观,一路亏损。其次,虽然说购买基金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能够赚到钱的寥寥无几,不是每一个人都懂投资的,有一部分人只是跟风购买基金而已。最后,基金作为一款理财产品,有风险,当然收益也不会特别高。不像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想要购买基金的人,最好先做好功课,不要盲目进行投资。
一:基金是当下十分受欢迎的投资方式,尤其是深受上班族的喜爱。
购买基金风险低,投入成本较小,所以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投资选择,但是目前基金市场上形势并不是非常乐观,一路亏损。
二:不是每一个购买基金的人都会赚钱的,真正懂得投资的人都直接去炒股了。
虽然说购买基金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能够赚到钱的寥寥无几,不是每一个人都懂投资的,有一部分人只是跟风购买基金而已。
三:赚钱是主要的,边学习理财知识边投资,会给自身带来好处。
基金作为一款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风险,风险是很多人都可以承受的,当然收益也不会特别高。不像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想要购买基金的人,最好先做好功课,不要盲目进行投资。
关于全国近一半人在买基金,有多少人赚到了钱?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如果你也认可本篇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哦。
我的基金到现在为止,赔了40%了,不补仓的话,还能回本吗?
回来是肯定的,关键是看你能否坚持了,等下一个好反弹或者是牛市!很多投资者都有过亏损,也有通过进行补仓的行为而降低亏损,但补仓时机合适吗,什么时候补仓才合适呢,补仓后的成本应该怎么算呢,接下来就和大家好好俩聊。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补仓与加仓
补仓就是股价跌了卖出的话会赔很多钱,因此无法卖出被套牢了,为了将该股的成本价格摊低一些,而进行的买入行为。通过补仓的方式可以摊薄被套牢股票的成本,可是股价如果出现继续下跌的情况,那么损失会越来越大。补仓这种策略属于被动策略,它是用来应对套牢的情况,从这个策略本身来说,它并不属于一种非常理想的解套方法,然则在情况非常特殊的时候是最实用的方法。
此外,补仓跟加仓是有区别的,加仓说的是由于连续看好某只股票,就在该股票上涨的过程中一直追加买入的行为,两者所处的环境不同,补仓是下跌时进行买入操作的,在上涨时进行买入操作就是加仓。
二、补仓成本
下文为股票补仓后成本价计算方法(依照补仓1次为例):
补仓后成本价=(第一次买入数量*买入价+第二次买入数量*买入价+交易费用)/(第一次买入数量+第二次买入数量)
补仓后成本均价=(前期每股均价*前期所购股票数量+补仓每股均价*补仓股票数量)/(前期股票数量+补仓股票数量)
可是上面的两种方法都需要手动计算的,如今最为普遍的炒股软件、交易系统里面都会有补仓成本计算器的,我们直接打开就可以看了。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三、补仓时机
补仓需要抓住机会,还要看好时机,争取一次成功。值得留意的是对于手里一路下跌的弱势股是不可以轻易补仓的。所谓成交量较小、换手率偏低的股票就是市场上的弱势股。该种股票的价格容易一路下跌,补仓进去有可能会增大亏损。假如被定为弱势股,那么应当留心注意补仓。补仓的目的是把资金从套牢中尽快解放出来,,并不是为了进一步套牢资金,那么,在不能确认补仓之后股市会走强的前提下在所谓的低位补仓,风险是很大的。只有保证,手中持股为强势股时,敢于不断对强势股补仓才是资金增长、收益增加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内容值得注意:
1、大盘未企稳不补。补仓不建议选择大盘处于下跌趋势中或还没有任何企稳迹象的时候,大盘代表的就是个股的晴雨表,大盘下跌几乎个股都会下跌,目前这个时候补仓是有危险性的。自然熊市转折期的明显底部是能够补仓使利润实行最大化的。
2、上涨趋势中可以补仓。在上涨过程中你在阶段顶部中买入股票但出现不足,等到股票的价格回调,就可以进行补仓了。
3、暴涨过的黑马股不补。若以前有过一轮暴涨的,一般回调幅度大,下跌周期长,根本不知道底部在哪。
4、弱势股不补。用后来补仓的盈利弥补前面被套的损失,这才是补仓的真正目的,不要为了补仓而补仓,要补就补强势股。
5、把握补仓时机,力求一次成功。千万不能分段补仓、逐级补仓。首先,我们手里没有太多的资金,几乎不可能做到多次补仓。补仓以后相应的持仓资金也会增加,一旦股价持续下跌了就会有更多亏损;第二个就是,补仓降低了前一次错误造成的损失,它的存在本来就不是为了继续第二次错误,最好一次性做对,不要一直犯错误。无论如何,股票买卖的时机非常重要!有的朋友买股票,经常碰到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情况,还以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其实只是缺少这个买卖时机捕捉神器,能让你提前知道买卖时机,不错过上涨机会:【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南方理财佳为什么会负收益?
南方理财佳出现负收益属于正常的情况,每一只理财产品都有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
基本上的基金都在下降,在购买理财产品上行,理财有风险,购买需谨慎建信理财佳属于组合基金,组合方式为60%的债券基金和40%的货币基金。在利率急剧上行的时候,债券基金会出现短期回撤。
一般来说,在利率下行周期,国债交易价格上涨,持有债券基金收益;在利率上行周期,国债交易价格下跌,持有债券基金受损。建信理财佳的货币基金的收益覆盖不了债券基金的亏损,就会导致理财佳亏损。
扩展资料:
南方理财佳亏损介绍如下:
建信理财佳的收益主要是由投资的这四只基金来决定,虽然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的风险都比较低,但不能保证百分百不亏钱。理财产品一般亏损的原因有银行隐瞒风险程度。有些产品银行在宣传的时候说是低风险,但是实际风险等级可能是中风险,甚至高风险。
或者是产品就不是理财,而是其他类型的产品,比如基金。而其他产品的风险和理财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风险高于理财。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营产品,而是代销产品。银行代销产品,银行只负责销售,而不承担其他义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理财产品风险须警惕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男子花90万买理财产品亏损 银行被判承担80%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