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权益类基金11月发布“限购令”,拒绝大额申购,这是为什么?
基金为什么限购了?
在基金市场火爆的时候,很多历史业绩优秀的老基金更具有资金吸引能力,在这样的时候却有不少基金出现了暂停大额申购的现象,也就是说你想买人家的基金,基金公司却限量供应,有钱也买不到你想要的份额。
比如,兴全合润分级混合基金发布公告:为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持有人利益,自7月8日起,单个基金账户单日申购、转换转入累计金额原则上不超过2万元。对于投资者提交的申请,基金管理人将根据基金资产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并有权拒绝。
从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来说,基金公司收取的费用,主要来源两方面,一是交易的费用:包含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申购赎回费赚的是“销量”的钱,卖的越多收的越多。二是管理费,管理费赚的则是“存量”的钱,规模越大收的越多。这个规模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投资者申购的本金,另一部分是通过基金经理的投资使得基金增值的部分。
如果从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角度看,基金公司确实没必要限购,但是为什么基金公司还是采取了限购的操作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保持基金规模的稳定,有利于基金经理的运作。
一般来说,基金规模对于基金业绩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有的基金经理管理10亿规模时业绩可能很好,但如果一下子给他100亿资金,业绩就可能大打折扣。不同规模的基金管理难度真的相差很大。
第二,保障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会更容易受到追捧。但如果短时间内新增申购的规模过大,基金经理无法迅速将这些资金找到好的标的建仓,那么基金业绩就很有可能落后于大盘和其他同类产品,原来的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就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限购的基金值得买吗?
不管是否限购,我们决定买某只基金的决定因素还是基金本身。
应该用我们常规判断基金的方法对基金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基金的历史业绩是否优秀是判断标准之一。将短期业绩和一年、三年甚至五年的长期业绩相结合考虑。
如果是主动型基金,则基金经理是比起历史业绩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基金经理经过多轮牛熊的验证确实是非常优秀的,那么即使限购也可以在限额范围内参与基金。或者去申购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不设限购的其他基金。
如果不满足一只绩优基金的条件,那么即使限购也更像是饥饿营销,没必要去跟风追捧。盲目跟风在任何时候都是不理智的。
为什么有的基金要停止申购或限大额
基金要停止申购或限大额原因是:
1、基金有分红的时候,可能会设置最高买入金额限制。因为分红是将基金净值的一部分分发给投资者,如果分红时买入的资金多,规模快速扩张,处理不好就会摊薄原来持有人的利益。
2、便于基金经理运作。一般会发布限制令的多为主动型基金,而基金规模过大,不利于基金经理调仓和持股。如果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就不好管理。当基金规模过大,购买单只股票超过市值5%时,就会成为该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前十大股东半年内不能卖出股票,所以调仓换股难。
3、节假日之前。节假日之前暂停申购的基金通常是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在节假日期间是休市的,但是货币基金却仍有收益,而且相比较起将闲置资金放在活期存款账户里获取那点少的可怜的收益,投资货币基金很明显就成了许多闲置资金的首选去处。
4、封闭式基金、处于封闭期的开放式基金或定期开放的基金。封闭式基金,这类产品在设计时就设定为封闭运作,以保证规模恒定免遭日常申赎的冲击,因此在产品运作期间是暂停申购的。
拓展资料:基金限制大额申购是指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某基金的金额,不得超过规定的行为。比如,单日限制申购的金额为300万,那么投资者当天的申购额不得超过300万元。
更值得投资的限购基金:
一,了解基金限购的目的,因为基金限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能因为基金限购就直接投资基金,要详细了解基金限购背后真实的原因。
二,如果是大规模绩优基金限购,我们仍然要按照平时了解基金的流程去筛选基金,对基金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基金的长期和短期业绩表现,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市场环境等等因素。
三,不同基金经理管理的限购基金,我们可以优先选择历史业绩优秀,限购基金规模较小,限购的力度更大的基金。
分析基金限购背后的玄机
分析基金限购背后的玄机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基金限购背后的玄机,仅供大家参考!
绩优基金限购
绩优基金限购,保业绩的可能性更高。通过限购,适度保持基金规模稳定,可以实现资产配置目标,实现相对靠前的业绩排名。这些基金往往业绩比较好,基金经理出名,由于赚钱效应明显,市场追捧,就会有大批资金流入,短时间内会摊薄原有投资者收益。适当限制规模,有助于为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健收益。
对基金经理来讲,如果短期规模激增,会导致投资策略陷入被动。当管理规模达到百亿甚至几百亿元时,也会带来“船大难掉头”的问题。对规模进行一定限制,有利于基金经理建仓和管理。
短期来看,基金限购会阻碍基金规模成长,进而影响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但长期来看,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保护了持有人利益,可以带来投资者的长久信任。
其他限购原因
这些“巨无霸”基金通过限规模来保业绩,这个我们很好理解。但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基金规模较小,有的才几个亿,也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限购措施。这里面的学问就很多了。
1、分红前。根据规定,基金分红暂免征收所得税,所以分红前可能会有机构资金涌入。所以一些打算分红的基金也会控制规模,主要为了确认基金份额,同时规避大资金免税套利。
2、QDII额度限制或境外市场休市。根据国家外汇管制制度,个人每年的购汇额度只有5万美元。基金公司投资境外市场也是有额度限制的,当大家都看好海外市场时,都想借道QDII基金进行投资,但额度被买光了,自然需要对基金进行限购甚至暂停申购。另外,当境外投资市场休市时,QDII基金也会暂停交易,因为此时QDII基金无法估值,亦无法将当日新增的金额进行有效的配置。
3、保持最优投资策略。除了绩优基金限购,一些“打新”基金也会限购。他们的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多数在2亿以下。因为打新基金如果规模太大,中签率不高,打新收益就会被摊薄,对净值的增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从历来打新收益情况看,规模2亿元出头的基金收益率最高。像这类基金限购,可能就是为了保持最优规模去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4、更容易做出业绩。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小规模的基金限购,大规模反而没限购,这就值得研究。由于目前业绩优秀,出于保业绩,暂时放弃规模扩张。毕竟基金规模越大后,基金经理调仓和持股的要求就越高。小规模的基金策略更灵活,投资手段更多样化,限购较小规模的基金,很可能是希望做出一只自己的“代表作”。
5、保证持有人结构。有的基金持有人以机构为主,或者本身是机构定制基金,并非针对零售渠道的产品。为了实现机构资金既定的投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这类基金也可能进行限购。说通俗一点,就是不想让散户去掺和。
总结一下,基本上都是因为业绩好、产品稀缺、或是产品即将有所作为,才会选择大额限购。而限购也是为了保证原始持有人利益的需求。
从限购基金中寻找投资的机会
那么这些限购的基金值得买吗?
由于基金限购的原因很多,我们应该仔细甄别不同的限购背景,对这只基金的长、短期业绩,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再考虑是否入手。
1、规模较大的绩优基金经理的限购基金。
这和我们平时筛选基金的流程并没有本质区别。对这类基金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限购的力度,二是基金经理驾驭大资金的能力。如果其管理能力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可以通过定投等方式参与。
2、限购的打新基金。
这类基金除了限购力度较大外,还要注意观察基金的规模是否稳定的适当的区间。在挑选打新基金的时候,从大公司着眼、小基金下手,找专职做打新(底仓做得好)或业绩更有保证的基金经理。因为打新基金也并非毫无风险,比如底仓波动风险、对冲工具波动风险和新股破发风险等等。
3、同一基金经理,优先考虑其管理的规模较小、限购力度较大的基金。
这类基金的投资价值要明显要更高一些。有的尽管日限购1万元,但绝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买的进去的。
小提示:
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安排基金品种的比例。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购买偏股型基金要设置投资上限。
二要注意别买错“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要注意鉴别。
三要注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后期养护。基金虽然省心,但也不可扔着不管。经常关注基金网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四要注意买基金别太在乎基金净值。其实基金的收益高低只与净值增长率有关。只要基金净值增长率保持领先,其收益就自然会高。
五要注意不要“喜新厌旧”,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虽有价格优惠等先天优势,但老基金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六要注意不要片面追买分红基金。基金分红是对投资者前期收益的返还,尽量把分红方式改成“红利再投”更为合理。
七要注意不以短期涨跌论英雄。以短期涨跌判断基金优劣显然不科学,对基金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评估长期考察。
八要注意灵活选择稳定省心的定投和实惠简便的红利转投等投资策略。
基金相关文章: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购买基金常见四种方式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短期理财基金存在哪些特点
★行情分析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基金估值存在哪些原则
★2021基金A类和C类不同点是什么
★巴菲特股票估值法大全
分析新基金疯抢老基金限购怎么办
分析新基金疯抢老基金限购怎么办
明星基金经理或是品牌影响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遭抢购成为常态。一边是爆款频出的基金发行市场,另一边却是老基金的密集限购。那么对于新老基金想买买不到的现象该如何应对?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新基金疯抢老基金限购怎么办,仅供大家参考!
绩优基金为何限购?
分析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些“顶流”基金经理对于新增规模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也是他们对于市场机会研判的体现。虽然2021年开年两周的市场让人眼前一亮,但不少公募基金机构和基金经理对于2021年的定位仍然偏审慎乐观。
其实,很多时候基金限购往往是因为短期规模增长太快,稀释了原持有人的利益,所以不得已才要“关上闸门”。
绝大部分基金限购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保障投资人利益。市场行情火爆的时候,业绩优秀的基金会更受投资者青睐,如果短时间内新增申购的规模过大,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布局形成一定的挑战,要是基金经理无法将这些大额资金有效纳入投资布局中,就会摊薄原持有人的利益。
2、保持规模稳定,便于基金经理运作。在不同市场风格下,基金的规模会对基金的业绩有不同的影响。当市场风格偏向中小盘时,大规模基金更易拥有偏向于大盘的投资风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基金绩效钝化,难以有效获得突出的业绩回报。
由于公募基金有“双十规定”:一只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10%,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该股票市值的10%。因此基金的规模越大,对基金经理持股限制更大,基金经理也可能没那么多的精力去调研跟踪多支股票。
3、保证持有人结构。有的基金的持有人以机构为主,本身就是机构的定制基金,并非针对零售渠道的产品。为了实现机构资金既定的投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这类基金也可能进行限购。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1、限购的基金要不要买?
由于基金限购的原因很多,我们应该仔细甄别不同的限购背景,对这只基金的长、短期业绩,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再考虑是否入手。
规模较大的绩优基金经理的限购基金。这和我们平时筛选基金的流程并没有本质区别。对这类基金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限购的力度,二是基金经理驾驭大资金的能力。如果其管理能力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可以通过定投等方式参与。
限购的打新基金。这类基金除了限购力度较大外,还要注意观察基金的规模是否稳定的适当的区间。在挑选打新基金的时候,从大公司着眼、小基金下手,找专职做打新(底仓做得好)或业绩更有保证的基金经理。因为打新基金也并非毫无风险,比如底仓波动风险、对冲工具波动风险和新股破发风险等等。
同一基金经理,优先考虑其管理的规模较小、限购力度较大的基金。这类基金的投资价值要明显要更高一些。有的尽管日限购1万元,但绝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买的进去的。
总之,基金限购的原因有多种,各位基友们应当对这只基金的长、短期业绩,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再考虑是否入手,不要轻易凑热闹跟风哦!
2、限购的基金要不要卖?
其实客观上说,基金限购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对基金的业绩短期内的一种保护措施。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定时期内保护基金投资者的一种方式。限制申购有利于基金经理的管理,更好的做好一定时期内基金的业绩。
首先对于基民而言,由于赚钱效应明显,市场喜欢追逐绩优明星基金,而短时间内大批资金流入会摊薄原有基民的收益,基金适当限制申购额度来控制规模,能够消除资金频繁申赎对于净值的影响。
其次对于基金经理来讲,如果短期规模激增,会导致投资策略陷入被动,A股中好的投资机会总是有限的,投资策略能容纳的资金量也是有限的,一味盲目扩张规模的最终结局就是让基金的收益趋向平庸,而且当管理规模达到几百亿元时,也会带来“船大难掉头”的问题,如果对规模进行一定限制,可以降低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也是取得长期优秀业绩的有利因素。
所以基金限购并不一定是“择时指标”,它能保护原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如果你的资金量比较小,那么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你甚至可以优先考虑有申购限制的基金。
年底了,基金求稳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基金投资者也想稳稳地。手中有好的基金就拿着,没特殊情况就别折腾,卖了有可能就买不回来了。
3、要不要赎旧买新追爆款?
赎旧买新可能是很多投资者的习惯性动作,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投资者、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还是结合自身对后市的判断来做决定。
如果判断后市还是向好的,那么老基金的表现大概率会优于同期的新基金,毕竟新基还处于建仓期,这时我们可以考虑继续持有老基金。
如果判断市场会阶段性回调、且回调幅度比较大,那就可以考虑赎回老基金来买新基金,一方面可以落袋为安、锁定收益;另一方面,买入的新基金也可以在市场回调的时候建仓。
当然了,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前提是我们能精准地做到卖在那个相对的高点。如果后面市场不回调、或者回调的幅度并没有那么大,那么我们新基金建仓的成本可能就会高于我们原持有基金的买入成本——这是赎旧买新要面临的风险之一。
如果对方向判断不清楚,我们也不必做非0即1的选择、可以相对折中一些。静观其变、等行情比较明朗了再作决定是一种做法。如果不想等待,也可以在控制好仓位的基础上,赎回一部分老基金,小份额地进行赎旧转新,万一后市不回调继续上涨,账户成本也不至于被抬得过高。
客观来说,我们持有基金时间越长、是越有可能获得正收益的。所以,不要因为跟风频繁赎回申购,在资金是闲置的情况下,希望大家能尽量长时间地去持有一只基金。如果是投资心态比较好、耐力比较强的投资者,可以给自己定一个3年或以上的持有期目标。
在挑选基金产品方面,建议普通投资者需要对自己投资基金的期限、能承受的亏损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选择和自己风险匹配的基金类别和基金产品。如果是投资期限更短的资金和更低的风险承受能力,则需要在债券类基金、权益类基金等不同类别的基金的持有比例上进行搭配。
基金相关文章: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行情分析
★基金估值存在哪些原则
★我要大机会
★股票投资名人心得
★养老金信托存在哪些类型
★2021股票放量下跌代表意思
★我要大机会
★股票盘面术语之死叉
★我要大机会
2022基金勉强保成立的原因
2022基金勉强保成立的原因
一边是绩优基金密集限购,一边是新发基金普遍滞销,今年的基金销售市场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那么你知道关于基金勉强保成立的原因是什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基金勉强保成立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基金勉强保成立的原因
2月22日,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基金再次发布“限购令”,将大额申购限额从100万元大幅调低至1万元,限购额度再次缩紧;在此之前,2月21日,绩优“固收+”基金安信民稳增长也宣布暂停5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绩优基金纷纷“闭门谢客”。
与此同时,基金发行市场的寒冬却仍未过去,有基金刚刚跨过2亿元的门槛勉强成立,也有基金宣布延募,“打满”最长3个月的募集期上限,甚至有基金直接宣告募集失败。
绩优基金密集发布“限购令”
中庚价值领航基金公告显示,自2月28日起,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购金额(含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超过1万元(不含),或者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多笔累计申购金额(含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合计超过1万元(不含),本基金管理人有权对超过限额的申请予以拒绝。
而就在前一天(2月21日),中庚价值领航刚刚将申购额度限制在100万元。2月16日发布的暂停大额申购公告显示,出于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需要,本基金自2月21日起将基金的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金额限额设定为100万元。
一个月内两度加码限购,足见该基金受投资者的追捧程度。有知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该基金在春节后获得了较多机构资金的涌入,分批逐步限额主要是为了给投资者缓冲,以免突然限大额影响普通基民的投资体验。
而在大量资金追捧的背后,是该基金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均十分亮眼的业绩,尤其是在开年以来市场整体回调的情况下,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中庚价值领航却在今年斩获了8.83%的正收益,在2670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4,近一年、近三年收益分别为38.66%、110.74%,同样名列前茅。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2月21日,绩优“固收+”基金安信民稳增长也发布了实施大额限购的公告,自2月22日起暂停该基金5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及大额定期定额投资业务。该基金在今年股债双杀、“固收+”普遍告负的行情下逆势上涨,年内收益高达7.74%。
此外,金元顺安元启、安信稳健聚申一年持有等基金也处于暂停大额收购状态,而这些基金普遍在近期业绩优秀。
基金发行市场仍处寒冬
而就在上述绩优基金纷纷“闭门谢客”的同时,基金新发市场却一片惨淡,多只基金刚刚“保成立”,或者宣布延募,甚至募集失败,基金发行市场仍处于寒冬之中。
例如,2月23日,华商鑫选回报一年持有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将原定为3月11日的认购截止日延长至5月27日,如果按其首发日2月28日开始计算,延长后的募集期已经“打满”了最长3个月的募集期上限。
在此之前,2月18日,鹏华细分化工ETF、华安光伏ETF等基金也宣布延长募集。据数据统计,仅2月份就有10余只基金发布延募公告。
而即使是发行成功的基金,也有多只不过刚刚够上2亿元的成立门槛。例如,在2月22日一共有5只基金宣告成立,其中3只的成立规模均在2亿元左右,拉长时间来看,在今年以来成立的111只基金中,有近20只都是规模在2亿元上下勉强成立的基金,还有13只规模不足5000万的发起式基金。
“我们也不想在这个时间点新发,但是之前获批的产品必须需要在6个月内发行,只能先争取保壳成立。”有基金公司销售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反过来讲,或许对于部分基金公司来说,能勉强发行成立已经相当不错,毕竟还有基金宣告募集失败。
2月19日,某中证港股通消费ETF发行失败。该基金从2021年11月18日开始募集,直至2022年2月17日结束,用满3个月的募集期依然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对于此次发行失败,该基金表示:“主要原因是去年以来,ETF产品发行非常拥挤,2021年初至今全市场新成立的ETF数量为297只,而目前全市场ETF的数量为660只,去年新发产品的数量占比接近一半。在发行方面,除了几只较有市场影响力的宽基指数ETF外,很多新ETF成立规模在2亿出头的水平,所以整个市场面临ETF发行压力大的问题。”
新基金建仓谨慎
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下,新基金的建仓也明显放慢了节奏,相对较为谨慎。
数据显示,在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今年新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普遍在近期净值变动较小,超一半基金成立后的净值涨跌幅在0.5%以内,也显示出新基金建仓速度较慢,至今仍保持较低仓位。
例如,截至2月21日,1月11日成立的民生加银双核动力在成立一个多月以来的累计净值跌幅仅0.55%;成立于1月25日的嘉实产业优势A净值跌幅为0.15%。
上海某即将发行新基金的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自己对短期市场仍然相对谨慎,国际风险偏好下降或延续到3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自己的新基金也将在议息会议之后再加快建仓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