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证券表示生猪产能将延续去化态势,对于下半年猪价保持相对乐观态度,你对此有何看法?
猪价跌跌不休,发改委如何看待?
国家发改委12月21日消息显示,针对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情况,发改委正研究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未来将继续紧盯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必要时采取收储等储备调节措施,促进生猪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猪价一个月跌近三成 某生猪养殖头部企业人士曾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按照行业正常利润水平,猪价在20-25元/公斤是最合适的。” 目前生猪价格正在逼近保持正常利润水平的价格边缘——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数据显示,12月20日,全国生猪批发价格为20元/公斤,较一个多月前下跌近三成。 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12月16日消息指出,虽然猪价降至低位后,养殖单位有抗价情绪,但随着终端消费进一步趋弱,产猪价2022年还会上涨吗
应该会涨价,因为2021年猪价跌了。
1. 从生猪的价格来看
年初以来,活猪的价格从18元以上跌到60%以上,大部分养殖户都处于每头猪300-500元的亏损区间。近日来,受需求上升带动,生猪价格有所上涨,但仅小幅上涨了两天,今天市场波动较大。9月15日,生猪价格显示,只有华中、华东、西部地区局部上涨,吉林、辽宁、河北等东北、华北地区再次下跌,市场小幅上涨。
从生猪价格来看,受饲料价格上涨、人为价格上涨、防疫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养殖成本较2017年前上涨了2元左右。在成本支撑下,5.5-6.5元的生猪价格应该是当前生猪周期的底部,这足以让一些农户离开生猪市场。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薄弱的产能将继续被淘汰。
2. 从猪的循环变化规律来看
一般来说,生猪的一个涨跌周期大约需要4年时间,例如前两轮生猪周期:2010年7月为生猪周期的最低点,4年后至2014年4月再次回到5.5元/kg的最低点;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生猪价格跌至5.0元左右,完成了新一轮的起落周期。当前的生猪周期从2018年6月开始上升。如果再用4年的时间来计算,预计将在2022年6月结束,这还需要8个月的时间。
根据以上分析,无论从价格的小猪,播种股票的变化,或猪周期的时间节点,我个人认为会有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在2022年6月之前,特别是在今年11月和12月,当猪肉价格反弹的概率很高,但这并不是生猪价格上涨周期的开始,真正的上涨拐点应该出现在2022年6月和7月。
【拓展资料】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生猪生产能力缺口和生猪价格高企的现象不会长期存在,生猪价格下跌只是时间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猪肉供应正在逐步改善。2022年以后,一些公司可能会失去钱在个人几个月,但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外包母猪和self-breeding大差距,包括今年的疫情和洪水,它有一个伟大的对猪养殖业和价格的影响,这些都是无法控制的。”
上市公司的人比较乐观。他说:“可以肯定的是,猪的价格在未来会下降,它不可能一直高,但在一两年之内不会这么快。”
然而,生猪价格的下跌并不意味着生猪养殖上市公司面临“灭绝灾难”,而可能是行业规模大幅增长的机遇。根据蔡联社记者获得的信息,自2007年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在2016年达到高峰,目前仍在俄罗斯肆虐。在此期间,后院农场和小型农场在俄罗斯猪肉生产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15%,俄罗斯猪肉总产量从2005年的152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369万吨。
大猪企们已做好“猪价再低两年”的准备,为何却还逆势扩张?
2021年各大猪企亏了个“底儿掉”,2022年还要逆势扩张,难道他们不知道2022年猪价不会太高?答案自然是知道,并且大猪企们已经做好了“猪价再低两年”的准备,那么既然知道为何还要逆势扩张?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官方出台的方案——《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中明确提出,以调节各省(市)能繁母猪的数量为基础手段,达到生猪产能总体平稳的目的。说白了,每个省份有能繁母猪的“指标”,达不到指标的省份就要想办法增加能繁,超过了指标的省份就要压减能繁。
这也就意味着,规模场首先要和本省的猪场“抢指标”,其次要和其他省份的猪场“抢蛋糕”。即便知道2022年没有多少盈利可言,但是为了长远的“市场份额”考虑,也要咬着牙加入战局。
猪场之间不断的扩张,不断的竞争,养猪行业开始进入“内卷”。大家都清楚,既然未来猪价不会太高,那么就只能在自身上下功夫,一时间,各猪企之间开始拼技术、拼资金、拼人脉等等,使出了浑身解数只为了能在这场战局中存活,只有活下来,才有在未来继续强夺“指标”的资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轮猪周期后,中国养猪业的“暴利”时代将终结,未来将迎来“低利润”时代。在低猪价的影响下有不少养猪场,特别是散户会选择退出,这就恰好给了猪企抢占市场的“契机”,并且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认为是因为猪价太低,自己选择了退出,而非被谁给挤掉了………
大猪企们“顺利成章”的抢占这市场份额,“养猪巨头”们很明白,扩产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猪价猛涨,到底是养殖户压栏还是真的缺猪?
自生猪价格开始出现回暖以来,一直持续上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猪价已经从“5字头”回涨至“7字头”,并且正在向“8字头”逼近。
市场对猪价预期较高,认为随着产能回归到正常保有量区间以后,生猪出栏也会随之下降,猪价触底反弹后,将迎来新一轮周期。但市场一些迹象表明,猪价走势恐怕并不及预期所愿,因为本轮猪价上涨并不是受产能驱动所致,换句话说,猪价上涨并不是因为“缺猪”,那是因为什么呢?
一、收储利好叠加高成本推动
当前来看,生猪市场依旧是供强需弱,这个局面并没有发生改变。但为何猪价却持续上涨呢?这主要受2个方面推动:
一是持续的收储。我们以去年收储为例,去年在猪价过度下跌至一级预警区间后触发中央收储,但在猪粮比价回升至二级区间以后,收储便暂停了。
而今年则不同,自4月份触发中央收储以后,即使猪粮比价已回升至二级预警区间,即便收储成交率不断走低,甚至流拍率最高时达到了99%时,也并未动摇收储的决心。而持续的收储无疑使猪市信心大增,也为猪价托底。这也是猪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是养殖成本不断上涨,惜售情绪上升。另一方面,随着粮价不断走高,养殖成本也水涨船高。前不久,多个饲料企业再次上调饲料价格,养殖成本走高再叠加持续收储,使得养殖户普遍情绪上涨,低价出栏意愿明显降低。
但高成本并不意味着高收益,虽然猪价不断上涨,但并不意味着养殖业马上可以扭亏为盈。或者说,猪价上涨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成本上涨所推动的,而这对于整个生猪行业的供需格局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并没有改变供强需弱的基本面。
二、目前主导市场的是现货价格和情绪
当前主导市场对于后续猪价的走势判断的并不是供需,而是现货价格和市场情绪。而受情绪影响,近期二次育肥及压栏有明显上涨趋势,这对于后期猪市而言,是一个隐患。
另一方面,4-8月往往是季节性供应收缩,再加上疫情导致的短期囤货需求上升,这才拉动了猪价上涨。但是在高涨的情绪的影响下,生猪市场风险加剧,因此当前猪市最关键的并不是接下来猪价能涨多高,而是要注意价格风险,谨慎应对在供强需弱格局下猪价的变化。
猪价行情是什么啊?
猪价行情是下半年生猪价格保持波动下滑态势,但不会出现价格快速下滑现象,在不考虑自然灾害、生猪疫情、政策干预等不可预测因素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将在20元一kg上下波动。此外由于生产成本上升,2021年养猪户收益状况不容乐观,产能的恢复也将导致2021年猪肉进口量大幅减少。
生猪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每周生猪出场价格数据测算,2020年全年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34.19元一kg,同比上升45.55%。生猪价格高涨使得养猪行业整体收益率大幅度提升,吸引诸多互联网、房地产企业进入养猪行业。
生猪价格行情
国生猪价格有着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2000年至今,国内生猪市场经历了4轮比较明显的猪周期,分别是2002年6月到2006年5月、2006年5月到2009年5月、2010年4月到2014年4月、2015年3月到2018年5月,平均每4年生猪价格发生1次周期性的变化。
中长期来看,国内生猪存栏量快速增长,在非洲猪瘟疫情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后续的生猪出栏量将逐月显著增长,2021年生猪价格超过2020年2月份高点的可能性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