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或行政人员为什么老是看上去特别不高兴?
为什么行政人员的服务态度都很差?
不是所有的行政服务人员态度都差,只是说他们每天重复单纯的工作,他们的对工作已经没有了激情,呃,就是觉得这份工作就像一个机器一样,一直在做这一份重复的工作,就没有那么多的热情去投入了,所以你觉得他有一点冷淡,但是他不是对你有意见,因为他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他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他只要把你的事情办好了,然后没有出现什么披露,他的工作就完成了,每天都做这种事情换做是你你也会感到烦躁的,所以说换位思考多理解吧。你知道为什么财务人员每天都看上去那么不高兴了吗?
财务人员为什么总是得罪人?
较真得罪人
如果企业制度流程不健全,或制度流程执行不到位,经营中必然会涌现各类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要流向财务部。
看到问题,别的部门或许能装聋作哑,财务部不能。如果财务部想在末段矫正,多半会触碰到各种利益,得罪人、激化矛盾就在所难免了。
二、服务意识不到位
财务部和审计部有共同的工作性质,都要履行监督职能。但财务部除了监督职能,还有服务职能,服务职能与监督职能孰轻孰重、如何把握,这会影响到财务部的观感。
也要承认,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部服务职能做得并不到位。我观察到一个现象,财务部最容易发生纷争的窗口有三个:出纳窗口、费用审核窗口、开票窗口。发生争执时,财务人员往往振振有词,你们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以费用报销为例,几乎所有企业的《费用报销制度》都会规定“凭票报销”,这么规定源于税务“以票控税”。在财务人员的判断中,没有发票当然不能报销费用。想过没有呢,现实中存在费用发生后拿不到发票的情形。
“凭票报销”这样一刀切的规定合理吗?我这么说,不是要否定“凭票报销”的规定,而是想强调做出这一规定前财务人员替业务考虑了吗?监督职责无可非议,但监督与服务是辩证统一的。还是以无票报销为例,现有的情形如何规范,新出现的情形如何留出通道,这是财务人员要预先考虑的,并应在制度中予以明确的。做到这些,就是服务意识的体现。
三、滥用谨慎性原则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财务人员反思,滥用谨慎性原则。我观察到一个现象,企业资金支出审批的流程变得越来越长。从内控的角度看,有三个人审批、相互牵制,资金支出的风险是能控制的。为何需要设置一长串的审批人呢?
我曾写文章分析过这种情况。很多财务人喜欢打着加强内控的幌子,肆意把签字流程拉得越来越长。多出来的签批大体属于两类情形:
1.财务对业务思考不够,没有对有效签批人进行识别。本来只需要三个人签批,因为不清楚是哪3个人,结果就设计成了13个人签字了。设计者的意图是只要13个人含住了这3个人,风险就控制住了。
2.把知情权与审批权混同了。有些领导需要知情权,不需要签批。很多财务人在设计签批流程时,没有考虑此中差别。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就像魔怔一样,几乎会成为管理的趋势。这种趋势等于默认追求内控安全可以损害部分运作效率。须知,滥用谨慎性原则的做派无异于给业务设置障碍。长此以往,财务部就成了别人眼中没事找事的主。
四、不敢承担责任
2015年年底,华为财务因《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被任正非先生签发电邮怒斥,“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为什么觉得财务人员普遍都是性格冷漠,心机较多?
财务本身就是查防漏动,严谨的事,工作性质芬围决定的。涉及到金钱,马虎不得,得时刻小心精神高度集中。受不了,你只有转行为何大部分高校行政人员的脾气普遍不好甚至态度恶劣?
大部分高校行政人员的脾气普遍不好甚至态度恶劣,因为大部分高校的行政人员,他们本身就是有铁饭碗的,所以对于很多的人来说,他们的工作不会被辞,所以对于别人的态度的话也不会特别得好。如果说对别人态度好的话,那么可能就属于服务行业了,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效的行政人员来说,他们可能是比较有能力的一群人,但是他们却不从事更有能力的这种工作,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可能会有很多的后台。对于大多数的这种高校行政人员来说,他们自己的后台是比较硬的,所以他们并不怕很多的东西,面对这样的事情的话,其实是比较普遍的大多数的高校行政人员可能都会有多多少少这种毛病。
而且高校行政人员有的时候面对的更多的是学生,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学生无所谓的态度有多好,因为如果是学生的话,他们这些人就相当于老师,学生对于老师尊敬是很正常的,而且他们自己有一种是我的荣耀感。
所以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更明白这些事情的背后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对于大多数的高校行政人员来说,他们的脾气不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所顾忌,也可能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东西。
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老师的时候都能够正义而言,或者是说没有那么多畏惧心理的话,可能会改变一部分,对于大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脾气普遍不好,甚至态度恶劣,是因为大多数的高校的行政人员,其实是铁饭碗,他们不在乎自己的这种服务态度,更多的话,是因为他们无论服务态度是什么样子,他们的工资也不会有改变,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来说,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服务态度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