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华夏幸福计划最早 6 月偿还部分人民币债券,透露了哪些信息?
海航集团破产了,从前的巨头为何会落到这步田地?
问题在公司有了一定的资产积累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并购扩张,之后资金链出现断裂,引发连锁反应,海航最终爆雷。其实海航选择破产早就在意料之中,从2017年开始,海航这艘拥有万亿资产的超级航母出现了资不抵债的困境。要知道,曾几何时海航一度在世界五百强里面排到了前两百名,包括其在海外大量并购资产,都让其品牌影响力无与伦比。事情还要从1992年开始,海航经过改制成为了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其通过独特的杠杆融资模式,迅速增长,几乎每一部海航的发展都使用了大量的金融杠杆,几乎是“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从市场融到大量的钱。有了钱之后,海航自然不愿意安分,选择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并购,并购对象从地产,金融到旅游,航空都不错过。与其资产一同增长的是,其巨额的负债。
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海航累计债务超过12万亿人民币,其中包括理财产品和其他类型的债券。要知道即便是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总资产也只有三千多亿,海航的负债已经比国内前三大航空公司的资产总和还要高了,不要说还债,光是梳理出这些债券,都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海航不是没有想过自救,最早发行理财产品给自己员工,希望员工可以将闲置资金用于公司发行的理财,但该措施并没有起效果,最后海航不得不用兑换机票的方式来还钱。还好国家及时出手,排除了专案小组,入驻海航解决债务问题,原本在2019年,海航缓过来了一口气,本想着接下来能够慢慢还债务。
但没有想到一场疫情下来,航空业遭到了重挫,海航自然也无法幸免,即便前期工作组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海航的经营状况,但一场疫情下来,海航最终还是无法挺过去,只能选择破产了。
破产之后,现在来看市场对海航还是比较有兴趣的,虽然海航依然负债累累,但其经营多年,拥有不少优质资产,其中境内12张、境外2张客运牌照,4张货运牌照,这些都是优质的航空资源。而且最重要它拥有大量海南当地的航线。
要知道这几年,海南开始自贸区建设,未来在免税市场的带动下,海南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开放期,而海航拥有这么多航线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目前市场还是有不少企业想要参与海航的分割,如果未来哟足够多的资金,注入海航,也许海航会迎来新的希望。
按照此前公布的时间表,6月底海航清算组或将完成包括战投选择在内的重整草案。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最终有意参投海航的资本方将很快陆续浮出水面。
鉴于海航重整难度大,严重资不抵债,时间跨度长,无论是重组方案还是后续的战投还都将经历复杂的协调和整理过程。
海航系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
作者/星空下的馍馍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菠菜的星空
这则公告可急坏了热心网友们,大家纷纷热议,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了,海航的空姐还好吗?
网友的热议反映出两个问题:
为了替广大热心网友澄清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先从引起此次破产重整事件的源头说起。
1993年,名不见经传的海航还不能被叫做集团,只有1000万元身家。
那一年,海航通过内联股份制(接近现在私募的方式)筹到了公司第一桶金——25亿元,开启了海航最初的赛道。
此后的两年,海航以惊人的游说能力从华尔街募集到了索罗斯量子基金和美国债权人的资金(坊间传说有神仙相助),买下了更多的波音飞机,还通过循环抵押贷款的方式让海航的飞机越来越多。
得益于美国人的资金和海南政府的背书,海航终于在1999年登陆A股市场。后来,正是靠着国内A股市场资金的支撑,海航才得以在2000年前后,国内航空业兼并重组的大浪中一路拼杀、存活下来。当年,海航通过收购陕西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美兰机场、海南机场等,成为国航、南航、东航之外的第四大航空集团。
跻身四强的海航,还没有走上风平浪静的航道,就突遇了2003年“非典”的不测。这让原本因兼并收购而空前紧张的海航,在“非典”爆发的当年亏了近15个亿。
也许正是这次“非典”的黑天鹅事件,让海航的决策者意识到,海航单一的航空业务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太弱,唯有多元化的道路才能够对冲风险。这个多元化,在海航看来,既要有行业的多元化(跨界),也要有地域的多元化(出海)。
自此,海航在买买买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在航空相关领域:
2011年
收购土耳其ACT货运航空公司49%股权;收购全球五大集装箱租赁公司之一的SeaCO股权;
2015年
收购南非商务航空集团6%的股权;收购瑞士空港公司100%股权;
2016年
收购世界第一航空餐饮企业GateGroup;收购维珍澳洲航空13%股权;
2017年
收购巴西里约热内卢机场51%股权。
在金融领域:
2009年
收购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的航空租赁业务;
2016年
收购全球第四大飞机租赁公司——爱尔兰飞机租赁商Avolon100%股权;
2017年
先后收购德意志银行10%股权;收购美国资产管理公司OM Asset Management 100%股权;收购奥地利C-Quadrat 投资基金。
在地产/酒店领域:
2011年
收购凯雷集团旗下的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1180号90%股权;收购悉尼约克街1号办公楼;
2013年
收购欧洲第三大酒店连锁集团NH酒店集团20%股权;
2016年
收购美国ShorenStein房地产公司90%股权;收购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100%股权;收购比利时Rezidor酒店集团;同年,还收购了英国伦敦、美国旧金山部分核心地块房地产。
除了航空、金融和地产,海航集团还收购了 科技 、消费、 娱乐 等海外资产。
十余年之后的结果证明,多元化之路的方向如果偏了,无异于饮鸩止渴。疯狂买买买之后的结果一定是债台高筑。这些年,海航集团整体的负债率一直超过70%,远远超出同业平均水平。2020年三季度末,海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89%,超出同业13个百分点。
那到底海航前几年是如何维持资金运转、支撑豪横收购的呢?
1上市平台不断定增
以2015年为例,海航集团旗下5家上市公司陆续拿出定增方案。其中,海航控股(600221)定增240亿元,海航投资(000616)定增120亿元,凯撒 旅游 (000796)定增8亿元,渤海租赁(000415)定增160亿元,西安民生(000564)定增9亿元,合计定增537亿元。
2兄弟企业相互担保
在海航控股(600221)2019年年报中,仅关联方担保的表述就有21页之长、168项之多,合计担保总额433亿元,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高达6972%。这其中,为其母公司海航集团担保总额就有274亿元。
3非经营性关联占款
海航系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海航集团、其他关联企业提供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更是多有发生。例如,海航控股2018年就曾为海航集团提供657亿元流动性资金用于清偿其债权;海航基础也曾于2019年出现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且未履行任何公司治理程序。
换言之,一家上市公司给关联方输送资金,没有召开董事会、股东会讨论,更没有发布任何通知,悄无声息的就办了。
海航基础(600515)于2019年出现违规的关联方资金占用和资金担保情况
放出去的杠杆,终究要收回来。
如何收?海航靠的是旗下众多的上市平台的“互帮互助”。所以这几年,海航系的上市子公司没少上演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温情”戏码,只不过买单的,最终还是手拿海航系股票的小韭菜而已。
除了从年报中可以清晰看到的问题之外,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深思。比如说,海航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外汇指标,是怎么拿到的?循环抵押贷款和相互担保之下的银行贷款,又是如何源源不断获得的?
我没想明白,不知道神仙们想明白了吗?
海航集团债务的脓包破了,其实从另一个方面看反而是好事。毕竟航空业务有口皆碑、机场资产一直升值,其他地产项目也是增值的,出问题的是海航集团的债务,而非这些资产本身。
此次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实际上是给了公司凤凰涅槃的机会。破产重整,重点在“整”,而非“破产”。破产重整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债权债务的重新协商安排、公司业务和管理的调整改革,尽力使公司持续经营下去。
综上,当前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的主要任务有四个:
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唯有破了过去积累下的高杠杆,海航才能真正带着美丽的空姐们继续飞起来。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2021第一雷:海航破产重整,中国企业债危机拉响警报
(王潇雨 摄影)
备受瞩目的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及相关联的一系列企业申请破产重整事件自1月底正式对外公布并启动以来,因其波及面广、所涉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和债务总额巨大,同时企业在自身面临的压力以及对债权人承诺处置期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决定了这将成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 游戏 。这也是一个多月来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以及司法环节动作频频的主要原因。
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继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海南高院”)2月10日宣布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等七家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海航集团旗下航空主业核心平台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控股”)也在2月18日发布公告称,10家子公司(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福州航空、北部湾航空、科航投资、海航技术、福顺投资)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
而根据海南高院3月3日发布的编号为(2021)琼破1号-(2021)琼破7号共七份公告显示,海航集团一共将有325家公司共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海南高院发布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召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32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听证会的公告》中指出:2021年2月10日,本院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共7家公司(以下简称“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重整案,并于同日指定海航集团清算组担任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
2021年3月2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向本院提交申请,称经管理人调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为公平保障债权人权益,申请将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6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纳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重整一案并适用实质合并方式进行审理。
海南高院表示,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依法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将于2021年3月9日就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的上述申请组织召开听证会。根据同时公布的“被申请实质合并重整企业名单”,除了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之外,此次破产重整所涉的企业遍布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云南、四川、浙江、广东、江苏、陕西等地区,涵盖了包括航空、 旅游 、酒店、投资、文化、 体育 、地产、外贸、通信、重工等广泛的业态。
未来业务核心聚焦航空主业
从这325家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看出,海航集团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起家,短短二十多年时间资产规模过万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扩张方式就是以并不太赚钱的航空运输业务为“敲门砖”,打开了与诸多地方政府的“友谊之门”,并在其他产业上谋求进一步发展和落地。这种模式一度也启发了其他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并形成了目前这种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都“标配”航空公司,有些地方甚至同区域内多家航司的情况。
海航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600221)、海航基础(600515)、供销大集(000564)已经在2月19日股票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海航,ST基础,ST大集。其中根据此前披露的资金清理情况显示,海航控股作为海航集团旗下核心航空运营平台,也是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受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问题拖累产生了超过六百亿元的债务,如果算上需关注资产则超过千亿。根据海航控股2月9日发布的公告,其计划在重整中按同等比例将部分无救助性质的带息普通债,转移至股东和关联方海航集团和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清偿,转移的债务金额预计不少于约725亿元。
按照几个接近海航集团的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表明,经过此次重整,海航集团将未来业务核心聚焦于航空主业,同时把此前分散投资的多家地方航企资产一并注入海航控股,同时还计划引入一家民企作为新的战略投资方。从地方航司到跨国集团,最终回归地方航司,这已经是目前为止对海航集团而言最好的结果。
这是2021中国企业债崩盘的第一炮,让所有高负债企业都后背发凉!
海航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了3年多,曾多次化险为夷,但当大家都认为海航可以渡过难关的时候,它却突然倒下了,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这,或许是一个信号!
在海航宣布破产重整的前一天,央视 财经 曝光了一组上市公司企业预亏数据。其中,10亿以上巨亏的公司竟然多达10余家,百亿巨亏的企业也非只一家!
其中,西水股份自2019年首亏之后,2020年更是爆出预亏271亿元,公司总市值只有不到45亿元,被市场称为亏掉了5个自己。(详细数据)
这些劲爆的数据,不禁让人联想,海航之后,是否还会有其它企业跟着破产重整?!海航是2021年第一家破产重整的企业,但绝不可能是唯一一家!
事实上,陷入债务危机的大型企业,并不在少数。除了央视曝光的企业之外,还有很多企业深陷债务泥淖,其中不乏500强企业,地产领域尤甚。而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过高的债务就成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的“雷”!
房产领域,华夏幸福被爆已有两笔中融信托计划违约,中融-融昱10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金规模为982亿元,中融-骥达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剩余本金规模为13446亿元,合计超过2326亿。
有分析指出,华夏幸福缺乏造血能力的产业园区业务扩张速度过快,公司收入和融资能力无法弥补大规模投资造成的资金缺口。平均8%的超高融资利率意味着公司每年背负170亿元的财务负担,导致债务危机最终爆发。
除了华夏幸福,富力、万达、恒大等一众房企都有不同程度的债务难题,高负债经营已成地产企业常态。2021年这将成为巨大陷患。
健康 领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宜华 健康 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共计1259亿元。经公司财务部门核查,截至2021年1月18日,公司新增债务到期约33亿元。尽管宜华 健康 希望通过引入新股东化解债务危机,但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短期内债务危机难解!
能源领域,永煤集团、冀中能源等多家大型煤企爆发债务危机。
日化领域,广州日化龙头浪奇实业深陷债务危机,两名前高管被立案侦查。
实体领域,隆鑫控股60亿债务逾期。
汽车 领域,华晨、众泰因债务违约被申请破产清算。
服装领域,曾经风光无两的贵人鸟,坐拥Sandro、Maje、Aquascutum等知名品牌控制权的山东如意集团,也都深陷债务危机……
如果我愿意,这个名单还能拉很长!
有人说,在媒体的渲染下,中国企业的债务危机被夸大了。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媒体所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还有大量未上市企业的危机,由于不需公开披露,并未得到关注与报道。
2021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企业债务问题集中显现,已成必然!
所以,从现在开始,如何降负债、化解债务难题,已成所有高负债经营企业,必须要立刻、马上、现在就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已经爆发的,要想办法救场,没有爆发的,要防微杜渐。
中国上市企业一共就3000多家,已经爆出问题企业竟然超过1/3,这是一个极其不正常的事情。
上市企业,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才脱颖而出的!这些企业本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率,但现在却危机重重,乱象丛生,着实让人唏嘘、遗憾!
事实上,绝大部分上市企业,在上市之前,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上市之后,却急转直下,判若两人。
核心的原因,并不是商业本身的问题,而是资本催生了浮躁,大家都想着如何从资本市场上捞钱,却忘了发展企业(因为不需要了)。甚至,为了暴利,不惜杀鸡取卵,故意造假,制造不良:
獐子岛的扇贝都游走了,巨额亏损是由于猪不爱吃饲料都饿死了,巨额现金消失是因为遭遇电信诈骗……等等荒唐事不断上演,比科幻大片都魔幻!
其实,真正为了企业发展而负债,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大量负债本质上是“为了负债而负债”!所以,解决中国企业债务危机的根本,并不在钱,而在制度、在人心!(完)
头条!大厂孔雀城华夏幸福如何解救?方案曝光环京购房者速看!
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事情,莫过于 大厂 孔雀城华夏幸福的债务问题了。近日,在我的努力了解下,有关华夏幸福综合性风险化解方案已经制定完毕,最快将于7月上旬对外公布。据消息透露,华夏幸福最终债务方案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
1.债务展期1-2年时间;
2.到期债券协商转化为非债券类债务,部分转股;
3.华夏幸福的相关业务将进行重组,住宅、产业园区运营和商业可能是未来主要业务;
4.董事长王文学会留在华夏幸福从事“擅长的业务”,但相关权重可能会下降。
按照各方预期, 华夏幸福债务危机将在2021年解决,2022年将恢复正常经营 。根据各方透露出来的相关信息,华夏幸福综合性风险化解方案有几个方面重要内容。
据披露的细节显示,华夏幸福将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债务展期 ,相关到期债务根据到期时间做1-2年展期;相关债券到期后,通过与债券持有人协商转化为非债券类债务;经债权人同意,对部分债务进行转股,但这一部分转化会有相应的上限。
无论是债务做展期处理,还是债券转化为债权,等到新的资金注入或华夏幸福实现正常经营、恢复流动后,再对相应的债务进行分期偿还。据上述接近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经取得部分债权人的首肯,部分还在谈判中。
第二,由一家中央级国有企业以现金方式出资、相关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资,与华夏控股组建一家新平台公司 (有消息称这家新平台公司为河北新空港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新平台公司将取代华夏控股成为华夏幸福的大股东。
上述债权机构人士认为,无论是新空港还是其它主体,这个新平台公司代表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有更加广泛代表性意义;新平台的业务也不仅仅是持股平台,也有更加广泛的业务范畴,大概率会承接部分华夏幸福原有业务。
第三,华夏幸福的相关业务将进行重组 ,一种潜在的可能是会剥离部分资金沉淀周期较长的业务,未来保留下来的业务侧重华夏幸福以往优势,可以保证快速周转和具备较好的变现能力。
上述接近消息的人士判断,住宅、产业园区运营和商业可能是未来华夏幸福的主要业务。但有关产业新城的基础设施、土地整理等相关重资产业务是否保留,其表示目前还处于不确定中。
南方总部业务去留一直受到外界关注,6月,南方总部城市更新业务已经转让给深圳市鹏瑞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此前有传言称,武汉长江中心售楼处已经由鹏瑞地产接管。
不过,该消息人士表示,南方总部业务属于华夏幸福优质资产,也是重组后华夏幸福发展方向之一,全部剥离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会留在华夏幸福从事“擅长的业务”,但相关权重可能会下降。 由于实控人发生变化,未来新的实控人派驻的高级管理人员,在重组后华夏幸福的话语权会超过王文学。
华夏幸福现有的管理和团队人员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根据股东和业务变化需求,相关管理职位和业务口线人员会出现相应变动。
2017年以来,已经有福晟、泰禾、蓝光、华夏幸福等多家 房地产 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与其他房企相比,至今华夏幸福没有出现资产被查封和股权被冻结的相关情况。
多个华夏幸福的员工告诉经济观察报,从1月危机爆发以来,华夏幸福员工有相应的变动,但核心团队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的是,华夏幸福一直保证员工工资正常发放。
在上述接近华夏幸福人士来看,虽然华夏幸福出现大额债务违约情况,但由于各方采取积极措施,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没有出现因停发工资而导致大面积离职情况。
据其透露,危机爆发以来,华夏幸福采取以项目为单元的封闭式运作措施,即单个项目凭借自身资产可以实现再融资,从而保证项目按计划复工,“集团不会从项目抽调资金,或者挪用项目融来的资金。”
这种情况下, 一部分项目通过封闭式运作陆续实现复工,部分城市项目陆续恢复了销售。上述接近华夏幸福人士表示,目前华夏幸福90%以上的项目实现复工,相当一部分项目开始恢复销售。
一旦项目恢复施工、恢复销售,也就有了回款,除了一部分用来偿还项目融资、支付工程款、工人工资等基本保障外,还有少量回款可以回流到集团,“虽然说还达不到偿还债务的程度,但基本能维持公司日常经营。”
华夏幸福之所以在危机爆发后能够实现项目封闭式运作,并维持相应的运作,很大程度与司法集中管辖有关。今年初华夏幸福危机爆发后,有关华夏幸福的所有司法案件均指定由廊坊中院集中管理。
项目一旦被查封,融资、销售、转让等行为均无法实现,丧失流动性,不仅项目复工、复售难度较大,而且容易引发建筑商、供应商和购房者的反弹。
通过司法集中管辖,一定程度避免了项目资产被轮候查封以及股权被冻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保证项目自我造血能力的实现。
据接近华夏幸福人士透露, 危机发生半年来,购房者维权情况鲜有发生;也没有大面积和长时间拖欠建筑商、供应商、建筑工人的款项。
此外,华夏幸福6月1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俞建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期间减持公司股份约72万股,减持 价格 5.24元/股至5.26元/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为0.0183%。
重上述的情况来看,华夏幸福基业的房产项目,还是可以购买的,毕竟这么多年的大开发商了,且出现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拖欠员工,建筑商,供应商,开发商等工资及款项,所以说这次危机会平安的过去的。这边也会持续了解孔雀城开发商的动态,给大家最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