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2023年11月7日A股市场表现?
11月7日早盘:A股市场铜业股强势爆发伦铜收涨逾7%
11月7日早盘,A股市场铜业股强势爆发,北方铜业涨停,紫金矿业、金诚信、铜陵有色、云南铜业、江西铜业等纷纷走高。
消息上,伦铜收涨逾7%创09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美元指数大跌刺激铜价大幅反弹,宏观因素对铜价的压制出现边际缓和。供给端扰动频发叠加库存持续下降,铜基本面保持偏紧态势,下游补库存行为或刺激价格进一步上行。作为受益于新能源转型的矿产金属,铜长周期需求增长确定性高,短期的供给增长无法消除长期的资源焦虑。当前铜板块相关公司估值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铜价反弹有望带动相关企业盈利和估值修复。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神奇指标显威!1万亿资金将入场?
神奇的私募机构信心指标再度显威!今年10月沪指一度跌至2885点,衡量私募基金经理的信心指数也同样降到了过去12个月的最低点。
而行情往往在绝望中产生,11月以来沪指、深成指累计反弹超10%,敢于逆势加仓的投资者不仅回了本,还有一定的收益。
但逆势抄底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作为专业机构的私募大多也不敢在行情最黑暗时逆向布局。
01
神奇指标再显威
据证券时报,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11月信心指数曾创下过去12个月的新低,跌破了100点,下探至97.8(该项信心指数统计时点为10月底11月初)。然而就在私募基金经理最缺乏信心的时刻,A股突然展开了一波暴力反弹,令低位割肉的猝不及防。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1月,彼时沪指跌至2440点的低位时,私募的信心指数和仓位指数也均位于低点,但此后A股开启了历时两年的千点大涨,走出了白马大牛行情。
2022年3月相似情况再度出现,当时私募基金经理信心指数跌入低谷,随后A股开启了一波成长赛道股的结构牛行情。
02
为何有指示作用?
“别人恐惧时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恐惧来临时投资者更多是在股市底部大肆抛售股票,而对个股蕴含的价值视而不见。
10月中旬,以红利指数为例,该指数当时所对应的股息率为6.9%,所对应的市盈率仅仅为5倍;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为2.86%,对应的市盈率为11.19倍;上证指数对应的股息率为2.94%,对应市盈率为11.82倍。尽管投资不可能用一项公式来衡量,但整体板块蕴含的价值显而易见。
但蓝筹白马股10月却遭集中抛售,权重股跌幅惨重。如招商银行10月份大跌20%,贵州茅台大跌27%,海天味业大跌28%,美的集团大跌18.5%,伊利股份大跌23%。然而,面对仅有5倍市盈率的招商银行、6倍市盈率的格力电器,相对2600元的高峰回撤了近一半的贵州茅台,包括私募基金经理在内的诸多投资者却没有表现出贪婪。
为何私募基金经理的信心指数会成为反向指标?有分析认为,第一是由于私募产品多数做的是绝对收益,你必须比别人跑的快,否则面临的业绩压力不小。
第二尽管不少私募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但其实讲究的是“要重视市场的反馈,市场总比他们知道的多”,所以实际操作中因市场上涨而买进,因市场下跌而卖出。
而这反而成为观察市场是否见底的重要指标之一。比如2019年1月,上证指数达到2440点新低,私募的平均仓位是57%,创一年来新低,而在2018年1月私募的平均仓位是70.25%。
03
北向资金爆买大白马
而另一方面,北向资金却从11月起坚决抄底,买的还是那些大白马价值股。
Choice数据显示,11月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A股超820亿元,而增持靠前的个股绝大多数为各行业白马龙头股,其中增仓金额超5亿元的个股总计有61只。
具体来看,排第一的是美的集团,增仓金额近90亿元;排第二的是迈瑞医疗,增仓金额近60亿元。
五粮液、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紫金矿业、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东方雨虹、中国中免、格力电器、分众传媒等个股北向增仓金额在59亿元至20亿元之间不等。
04
机构:预计明年1万亿增量入场
2022年已进入尾声。近期,券商纷纷发布对于A股市场2023年的展望,总体来看,券商对明年市场普遍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有机构测算,2023年预计有1万亿资金流入A股市场。海通证券表示,在居民资产配置力量推动下,公募基金有望继续成为股市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除公募外,以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也有望进一步流入A股市场,近期政策已在积极引导长线资金入市;外资方面,2022年外资净流入A股规模相较往年偏低,而明年预计我国基本面将稳步改善、美债利率或迎来趋势性拐点,外资有望因此回流A股市场。综合来看,预期2023年A股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万亿元。
对于2023年市场的增量资金,中信证券表示,2023年A股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为外资和私募。外资方面,随着今年扰动外资增持A股的负面因素逐步改善,以及明年人民币缓慢升值,预计外资净流入规模有望恢复千亿级别以上。私募方面,主观多头产品截至四季度仍保持较低仓位,预计明年将随着基本面回暖而重新入场。公募方面,今年整体表现不佳或导致明年新发继续低迷,存续基金赎回可能随市场修复而放大,新发和净赎回相抵后的净增资金有限。险资和理财子方面,今年权益市场波动较大使得此类低风险偏好机构仓位普遍不高,当前蓝筹股性价比凸显,预计这类资金或逐渐转为积极配置模式。另外,预计明年IPO和产业资本减持对场内流动性的分流规模较今年小幅上升。
中金公司认为,2023年股市资金面供需情况有望较2022年有所改善。预计2023年投资者情绪修复有望带动公募基金发行回暖,预计2023年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约6000亿份-9000亿份,对应权益类持仓贡献的增量资金规模约4000亿元-7000亿元。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QFII/RQFII加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在1000亿元-3000亿元。预计2023年A股全年回购、产业资本增持金额有望达到2000亿元-3000亿元。预计私募基金对市场的资金增量贡献可能在3000亿元-5000亿元。
05
三大主线配置
而对于具体配置品种,有机构认为可以沿着三大主线进行。
中信证券表示,2023年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配置上建议聚焦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具体包括:第一,能源资源安全关注传统能源(煤炭/油气)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锂、稀土);第二,科技安全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信创(计算机软硬件)、数字基建(运营商、ITC设备等);第三,国防安全围绕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第四,粮食安全聚焦种源,抢占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除“四大安全”之外,还建议关注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的中国优势制造业(智能汽车、化工)。
海通证券认为,高景气成长是明年主线,如数字经济、低碳经济;此外,消费有修复性机会。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逐渐落地,有望支撑硬件、软件、服务商领域高增长;低碳经济关注风电、储能和新能源车智能化;消费基本面将改善,低估低配的消费性价比凸显,关注医药及大众消费。
兴业证券表示,沿着“强者恒强”与“底部反转”两条主线布局。强者恒强包括军工、储能、光伏和风电、半导体等。底部反转包括信创、医药。
平安证券表示,中期建议布局经济周期和政策驱动的困境反转板块:第一,受益于产业政策优化向上的新兴产业板块,例如医药生物、游戏、半导体、信创、高端制造等;第二,具备盈利弹性的消费板块,例如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社会服务、汽车等;第三,直接受益于经济企稳预期的房地产产业链,例如部分地产及金融企业、建材、上游资源品等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2023年a股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
2023年a股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
A股市场是中国主要的股票市场,其历史上曾多次经历大幅下跌的情况。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a股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a股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1.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与股市表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国家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时,投资者对未来盈利前景感到担忧,可能出现抛售行为。
(1)GDP增速下降或低于预期:经济增速的放缓可能会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削弱投资者信心,从而引发抛售情绪。
(2)减少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活动: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消费者支出减少和企业投资减缓,对相关行业和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发抛售压力。
(3)出口下滑和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全球经济形势不佳、贸易争端升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中国企业的出口下滑,进而影响盈利能力,引发投资者的担忧情绪。
2.金融风险: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事件会导致市场恐慌情绪,引发A股大幅下跌。
(1)债务危机:企业债务水平过高并出现违约风险时,投资者对于相关公司和行业的信心会受到严重打击,引发抛售压力。
(2)汇率波动:货币贬值或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特别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可能导致外资撤离,并对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二、市场因素
1.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的波动是股市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情绪的悲观或乐观可以引发大规模抛售或过度买入,导致A股大跌。
(1)群体心理:羊群效应使得投资者倾向于跟随他人的投资决策。当大量投资者产生恐慌情绪时,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加剧市场下跌。
(2)恐慌情绪:大规模抛售和市场恐慌可能被过度夸大,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投资者在恐慌中往往无法理性判断,盲目跟风抛售。
2.投资者行为:投资者的行为可能导致市场的非理性波动,进而引发A股大跌。
(1)前景理论:投资者对未来收益和损失的评估存在偏差,导致非理性的投资决策。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短期利润冲动的驱动,而忽视长期投资价值。
(2)信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差异可能导致市场波动,特别是在负面信息传播时。投资者对公司业绩、行业前景等信息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恐慌情绪,导致抛售压力增加。
三、政策因素
1.宏观调控政策变化
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政策变化幅度较大或市场对政策产生误读,可能导致市场剧烈波动。
(1)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规模、税收政策等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盈利、消费和投资预期。当政府减少支出或加大税收时,可能导致企业盈利预期下降,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
(2)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利率变化等政策举措会影响市场流动性和资金成本。当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市场流动性可能收紧,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影响股市表现。
2.监管措施收紧
监管机构采取收紧措施以抑制市场过热或风险扩大,可能引发资金撤离和市场下跌。
(1)监管政策:证券监管机构对市场交易规则、融资规定等进行调整,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当监管政策收紧时,例如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可能引发投资者担忧和抛售压力。
(2)融资限制:过度杠杆化和高风险融资受到限制时,市场上可能出现流动性紧张和投资者信心动摇的情况,导致A股大跌。
四、国际因素
1.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的变化对A股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1)全球贸易摩擦:贸易争端和关税升级使得中国企业面临出口压力,进而影响盈利能力,引发投资者的担忧情绪。
(2)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导致A股大幅下跌。
2.外资流动:外资对A股市场的投资与资金流动情况密切相关。
(1)外部投资环境:全球资本流动和对新兴市场的风险偏好可能导致外资流入或流出中国市场。当外资大规模撤离或减少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时,可能引起A股大幅下跌。
(2)地缘政治风险:国际局势紧张或地区冲突可能引发外资撤离或避险行为,进而影响A股市场。
a股和b股的股票交易区别是什么
1、定义不同。
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
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票,是由中国境内注册公司发行,在境内上市,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2、交割制度不同。
B股实行T+3的资金交割制度,即投资者在T日卖出股票后,资金在T+3日可以转出到银行卡。
A股实行T+1的资金交割制度,即投资者在T日卖出股票后,资金在T+1日可以转出到银行卡。
3、最小价格变化不同。
B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最小价格变化为0.01港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最小价格变化为0.001美元。
A股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最小价格变化都是0.01元。
股票的买入方法有哪些
市价单买入:以市场当前报价直接买入股票,成交即时。适用于交易量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
限价单买入:设置一个期望的股票买入价格,当市场价格达到或低于该价格时,会以该价格买入股票。适用于希望在特定价格买入的投资者。
分批买入:将要买入的资金分为若干等份,分批进行买入。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平均分摊买入价格。
购买股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投资目标与风险承受能力: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短期还是长期投资、资本增值还是股息收入等)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公司基本面和行业前景:研究所购买股票公司的财务状况、业绩表现、行业地位等,评估其未来潜力和风险。
技术面分析:结合技术指标和图表分析,判断股票的走势和买入时机。
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集中投入一只股票,应考虑分散投资于多只股票或其他资产,以降低风险。
股票交易费用和税务:了解证券交易费用(如佣金和印花税)并考虑其对投资回报的影响。
长期投资:股票投资通常适合长期投资,不要过于频繁地买卖,要具备耐心和长期持有的意识。
a股三大指数是指什么
上证指数:
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上证指数的样本股是上交所上市的全部上市公司,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码以60开头,它是通过加权平均的算法将众多股票编制成了一个指数,因此上证指数反映了能反映全市场股票的走势。
深成指数:
国政指数公司编制的,深证成分指数的成分股是深交所上市的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500家企业,通过派氏加权平均后得出的一个指数,所以深证成指包含一部分创业板股票,以及一些中小盘股的股票。
创业板指数:
是国政指数公司编制的,选取的标的股是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反映创业板市场的运行情况。
2023年A股行情如何?券商喊出上半年或进入慢牛通道重点布局“新时代五朵金花”
2022年逐渐进入尾声,今年以来A股市场跌宕起伏,沪指再度在3000点横盘整理,众多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明年行情与机会。随着各大券商一年一度的券商策略会正如火如荼召开,首批券商2023年度投资策略也纷纷出炉。
展望2023年,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各抒己见,多数券商仍看好A股未来走势,更有券商喊出“明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有望进入慢牛通道”;在行业配置方向上则多数看好安全和科创主线。
A股明年上半年或迎来反转
明年行情将如何演绎?券商普遍认为,当前A股已处于历史底部,明年上半年市场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甚至步入慢牛通道。
作为A股最著名的“魔咒”之一,招商证券策略会11月23日在上海召开,并抢先发布了2023年投资策略观点。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2023年A股将进入中期反转的结构性震荡上行周期,走势类似“N”型走势。但考虑到增量资金相对有限,且有外部的一些风险和压力,2023年整体将会类似2003年、2013年一样,呈现逢三逢四结构牛特征。
“2023年中国投资主线非常明显,就是结构牛。”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2023年中国资产,特别是权益资产机会大于风险。从中短期角度来说,宏观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有望改善,另外风险偏好的影响也有望改善,伴随着增量资金信心的逐步恢复,A股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
“当前A股具备大部分历史大底特征。”华泰证券认为,2023年或为市场筑底修复的变化年,2022年底前仍有杀估值的风险,当前至明年A股估值或呈现“√ ̄”形态;2023年上半年估值修复或启动,修复斜率前高后低。
浙商证券也在2023年度策略报告中传递出对权益市场的看好,“2023年扰动市场的宏观不确定性因素将逐渐淡化,权益市场有望迎来新的转机,并有望在2023年第二季度起进入慢牛通道。”
安全和科创主线获券商一致看好
哪些方向值得重点布局?具体配置上,安全、科创、高端制造、新能源等主线成众多券商关注焦点。
对于2023年A股投资机会,兴业证券策略团队认为,聚焦安全、科创、先进制造行业以及共同富裕等四大方向,未来数年A股行情的主线将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有望从以“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为代表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向信创、生物医药、基础软硬件、数字经济等“信军医”领域扩散。
此外,报告还特别指出,2023年可重点关注科创板投资机会,科创板或将成新一轮上行周期引领者。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当前的科创板或类似2012年创业板,在经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系统性调整后,随着国内聚焦长期“国家安全、独立自主、高质量发展”,且估值、持仓均处于底部,科创板有望率先引领市场从底部走出,成为新一轮上行周期的引领者。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指出,2023年A股有望从重视龙头、各种“茅”、高现金流的投资思路,向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安全发展、高端制造、硬科技、专精特新这5个关键词构建的新选股思路转变。投资者可以考虑重点布局军工装备、新能源、高端制造、医疗医药、自主可控“新时代五朵金花”。
德邦证券认为,展望2023年A股市场,投资主线分为三方面,一是保障战略安全,如国防军工、信创、中药、医疗和能源安全等板块;二是加快制造强国,如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等行业;三是加强战略纵深主线。
中信证券2023年投资策略认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制造强国,技术跃迁势在必行。结构层面,以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为代表的中道风格预计将延续。
苏州证禾基金经理许志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安全行业长期值得适度的“战略乐观”。从常识来看,信息时代正加速到来,全球产生和传输的信息量也在快速提升,信息安全作为伴随而来的刚需,未来成长空间必然是增长的。根据国际调研机构IDC预测,2025年中国数据总量将增至48.6ZB,占全球数据圈的比例将从23.4%提升到27.8%。
中金预测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超5%
除了对明年A股市场指数走势、板块配置等方面进行预判,中金公司还发布了2023年度宏观策略展望报告,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做出前瞻解读。
中金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超5%,风险资产表现或更为亮眼。如果假设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经济内生动能改善,且财政以及准财政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尤其是支持新兴行业发展,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为5.2%左右。
从结构来看,张文朗认为,2023年房地产将企稳回升,传统基建也将保持稳定的增长,但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等新经济的增长空间更大。而资本市场方面,预计2023年风险资产的表现将比较出色。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尽管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仍然低迷,但向好的趋势正在显现。而近期国内债券市场波动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前景的改善正是主要原因之一,从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来看,近期中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此外,除了经济数据短期走势,国内宏观政策近期也在释放积极信号。
相关报道招商证券再破“A股魔咒”调侃建议布局“新时代五朵金花”
中金: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指数或迎来阶段性机遇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A股市场受局部疫情、地缘冲突等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年初至今表现低迷。展望未来,中外增长周期先由“内滞外胀”、周期反向逐步转为“内外同滞”,中国当前面临“供需双弱”,关键问题为能否在2023年再度实现全球率先复苏。
基准情形下中金对A股未来12个月市场持中性偏积极看法。中金建议关注三大主线:1)跨周期政策与改革: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市场估值中枢是否发生结构性变化。中金预计未来12个月市场将经历从情绪低位到正常化的回归。3)2023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较2022年加速,对资产价格有支持。
节奏上,中金认为,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指数可能迎来阶段性机遇,中期重点关注增长预期的企稳。大类资产方面,未来3-6个月建议上调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国内资产配置可能股强于债。
行业配置上,中金认为,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未来3-6个月建议投资者关注如下三条主线: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主要是受疫情拖累及地产相关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要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以下为其最新观点:
2023:翻开新篇
今年是疫后的第三个年头,A股市场受局部疫情、地缘冲突等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年初至今表现低迷。展望未来,中外增长周期先由“内滞外胀”、周期反向逐步转为“内外同滞”,2023年海外市场的关键问题为“滞至胀消”(对风险资产更有利的情形),还是“滞至胀存”(对风险资产不利);中国当前面临“供需双弱”,关键问题为能否在2023年再度实现全球率先复苏。疫情、地产、海外紧缩后总需求的走势等变量较为关键。
基准情形下我们对A股未来12个月市场持中性偏积极看法,根据疫情、地产及海外情况把握节奏较为关键。这里隐含如下假设:1)在政策调控、局部疫情防控、地产调整等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韧性如弹簧持续被压缩,一旦这些因素中某些或全部有所缓解,短期增长反弹力度可能超预期;2)如果政策得当,房地产向下超调可能得到修正;3)海外“大胀后有大滞”,但增长放缓并不带来次生危机冲击。基准情形下,我们认为美国表观和核心通胀均已见顶,之后逐渐回落,伴随增长预期持续下行;4)中美关系短期虽有波折,但不至于继续大幅恶化。2023年我们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1)跨周期政策与改革: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发展将进入新征程。从产业支持方向角度,我们认为安全领域的重视将有系统性提升,注重能源、国防、粮食、科技信息、金融等层面影响;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提升,关键技术领域支撑增强,关注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进展;区域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机制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关注收入分配以及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进展;绿色发展理念下继续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关注能源革命转型,等等。这是2023年需要关注的结构性趋势。
2)市场估值中枢是否发生结构性变化。政策从当前到2023年一季度仍可能呈现“内松外紧”的格局,在经济尚未出现明显企稳之前,政策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尤其在企业家信心恢复、地产等层面。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11月11日,沪深300指数对应前向市盈率为9.2倍,位于历史均值(12.5倍)向下0.7倍标准差,反应当前投资者信心偏弱,我们预计在政策发力到经济企稳过程中,未来12个月市场将经历从情绪低位到正常化的回归。
3)中下游领域基本面逐步企稳,2023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较2022年加速,对资产价格有支持。中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有望回落的背景下,中下游制造业利润率或逐步改善。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物价中枢略上行,在此基础上,我们自下而上预计A股整体2023年盈利增长为5-11%左右(对应2022年A股盈利增速3%附近),中下游制造和消费类行业可能修复更为显著。
节奏上,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疫情及地产政策边际变化预期相对较高,指数可能迎来阶段性机遇,中期重点关注增长预期的企稳,尤其是中下游领域。大类资产方面,未来3-6个月建议上调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国内资产配置可能股强于债。
行业配置: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关注6大主题。在市场持续调整后,我们认为政策边际变化对未来3-6个月的配置影响相对较大;中期来看,根据景气程度及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进行结构性配置把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主线较为关键。未来3-6个月,建议投资者关注如下三条主线: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主要是受疫情拖累及地产相关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要等待政策预期变化。在海外持续紧缩后,跟全球需求相关的原材料及航运等可能逐步回避。主题方面,周期性的波动及结构性的趋势提供了主题投资机会。我们建议未来3-6个月关注如下几个主题性机会:1)安全发展主题;2)政策稳增长主题;3)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产业升级主题;4)消费升级主题;5)困境反转主题;6)新发展下的国企改革主题,等等。
风险因素:下行风险因素包括,通胀回升力度超预期、地产持续低迷及相关债务违约、国际地缘局势波动、海外经济衰退引发其他风险等等;上行风险则包括增长强于预期、疫情好转超预期、国际环境超预期改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