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超 21 万亿,这一数据透露了哪些信息?
从8组数字看1-2月中国经济,这数据中体现出了什么?
这组数据表示我们的经济活力非常强,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稳健。
在进入2022年之后,我们给全年的GDP增长目标定在了5.5%。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更加看重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因为很多城市出现了新冠疫情的反弹情况,有些人会担心新冠疫情影响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上:新冠疫情确实会导致消费需求萎靡,只要我们有效防控新冠疫情,我们的经济发展会趋于稳定。
一、我们的一二月经济数据已经出炉。
在进入3月份以后,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2022年一二月份的经济数据。总的来说,我们的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进一步加强,各行各业的经济正在逐渐恢复,有些行业甚至已经爆发出了强劲的经济活力。我们的出口情况变得越来越稳定,投资情况和消费情况再进一步增长。
二、这些数据表示我们的经济在持续恢复。
在进入2022年之后,我们的各项投资的经济数据普遍出现了5%以上的增长,市场的销售情况也有所回升。在我们越来越看重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时,我们的一二月份的经济表现已经显著高于预期。如果我们能够延续这种态势的话,全年5.5%的GDP增速基本上不在话下。
三、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
除了这些表面的数据之外,我们其实也需要更加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实体行业受到了一定的牵连,有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相对比较艰难。以我个人来看,我们需要给实体经济提出进一步的支持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实体经济稳健增长,我们需要把进一步看重关于实体经济的投资问题。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
国家统计局2023年2月28日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从总量上看,2022年全年国内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
从拉动增长的三大需求看,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国民总收入比2021年增长2.8%。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21年提高4.2%。
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2、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3、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中国经济一季报出炉,这份成绩单中释放了哪些信息?
这份成绩单释放了三点信号。
一、我国不会下调5.5%的增长目标。
中国经济一季报交出了一份精彩的财报,同比增长了4.8%,而且国民生产总值又创新高,达到了27万亿人民币,这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向上向好发展的表现,体现了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健康发展,因此国家统计局表示我国不会下调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5.5%的目标,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再加上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对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刺激金融贷款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我国经济全年增长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二、我国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一季报数据后,也透露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我国将着手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着手建立的市场,将补全我国各地市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市场活力不够的问题,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以物流为依托,基础设施为主体,发挥区域协同优势,进一步做大我国的市场经济,破除地方保护政策,进一步加大开放,形成更加高效,更加强大的市场,让我国的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三、我国经济仍面临挑战
当前在国际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能持续性健康发展,这一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但是我国经济仍面临挑战,比如疫情频发导致企业间接性停工停产,还有每年上千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社会面就业压力增大,房地产行业仍面临挑战,这都是影响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因此如何妥善处理以上问题,关系到我国接下来的经济走势,我国的经济仍面临挑战。
综上:我国经济走势较好,仍面临挑战。
2022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有哪些数据值得关注?
202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值得关注的数据有下列这些。
一、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比2011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疫情大范围扩散对消费的拖累较为显著。
消费增速偏弱的背后除了疫情带来消费场景的再度缺失外,相较于2020年的疫情冲击,2022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持续低位增长也对消费产生拖累。疫情时代的消费下降、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低位的背后就连就业情况都不乐观。
二、失业率
根据数据报告,在2022年一季度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显著上升,分别从以前的5.5%和5.4%上升到5.8%和6%,基本上已经触及2020年代初的最差状况。
从结构上,失业人口主要是外来户籍人口和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较高。随着疫情的不断持续,对经济的拖累的持续时间也必将逐步拉长,不可否认的是,这也将对就业和收入的负面影响将愈加明显。
三、GDP增长
2022年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70178亿元,同比增长了4.8%。许多外国媒体都对这一消息表示惊喜,称中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预计。
尽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国际形势和频繁的国内疫情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复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保持一年的平稳增长仍然是一个好的环境,而且中国能够逐渐降低这种情况对经济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