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贵溪推出婚改 APP,设全市未婚男女数据库,如何看待这一举措?对婚俗改革有哪些帮助?
为爱减负,地方“婚俗改革”进展如何?不同地方有哪些针对性的措施?
为爱减负地方婚俗改革进展是比较快的,不同地方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从婚礼的举办不准铺张浪费以及彩礼的价格进行规定,这些都是具体的措施。
在8月16号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相关的消息,由17个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中指出要营造生育友好的氛围。其中就包括婚俗的改革以及遗婚易,俗一定要破除婚嫁大操大办的习惯,还有高价彩礼这样的陈规陋习,倡导积极的婚育观念。其中婚俗改革相关方面的讨论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在2018年的时候,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办婚礼的时候出现奢侈浪费的情况,所以民政部门要求全面推进宽恕的改革,从而倡导简约的婚礼仪式。
在2021年4月的时候,民政部就已经大范围的公布全国风俗改革的实验区名单,这个期限为三年。在多个地方已经出现了简化风俗的情况,而有的地方因为布置婚礼大讲堂,从而推进活动的展开,还会定期开展婚俗新风,最美家庭的评选活动,有的地方也会出现零彩礼的情况要求是不收或者是象征性收一些彩礼,但是彩礼的价格是不能够超过3万元的。在婚俗里有着高价彩礼的陋习出现,而且这些陋习正在悄然的发生。第1批改革试验区有河南省的开封市以及开封市的宁陵县和王台区。
相关的政策文件已经下达,这个地方已经开始有所改变,而且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三年的行动计划,从这些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有明确的任务和标准,而且还有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这样婚俗改革工作就能够有序的开展,根据相关人员介绍,多次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的宣传活动,从而有社会志愿者的力量加入,从而深入社区。
民政部要求推进婚俗改革,都有哪些婚俗需要改一改?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正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恶劣的婚俗,民政部要求推进婚俗改革,并且设下一些改革试行点,社会上确实有些恶性的婚俗需要改变。
改变一些婚俗既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结婚,也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
首先,高价彩礼必须取缔。
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还是要在有车和有房的情况下才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男方既然已经给出了相当高的一部分成本,那么很多人都承受不住高价的彩礼。
彩礼的本质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扶贫或者赠予,更不是考验结婚诚心的价码,而是双方家庭给两个孩子新婚生活的第一桶金。因此我认为高价彩礼必须取缔,双方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给孩子补贴生活费。
其次,一些落后地区的闹新娘、闹伴娘的婚俗也急需改变。
闹洞房本来是从古流传下来的为了小两口新婚生活更和谐的一项民俗,然而传到当今社会,很多落后地区却把过分当成了热闹。
许多人闹新娘、闹伴娘、闹新郎、闹伴郎,种种情况都让整个婚礼下不来台,更让原本美好的一天蒙上了阴霾。
婚礼本应该是一对新人最重要的时刻,都是见证他们幸福的日子。不要让这样的好日子出现不愉快的事情,更不要让落后的风俗成为笑柄。
另外,许多地区把婚礼当成收礼金的交易。
绝大多数地区的婚礼都有随分子这样的习俗,这也是宾客对于新婚夫妻的祝福。可是很多人把随份子的礼金当做是一种交易,甚至以虚假的婚礼来骗取朋友的份子钱,我认为这种情况也需要取缔。
礼金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关系并不那么融洽的普通朋友给自己随份子,更是有人把份子钱当成攀比的工具,这一点婚俗更需要更改。
全国设立多个婚俗改革实验区,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婚俗改革势在必行。2022年7月25日,河南省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经地方申报、调研考察、综合评估等工作环节,河南省民政厅同意将开封市、平顶山市宝丰县、叶县等20个地区确认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婚俗改革的目标是达到‘零彩礼’、节俭办婚事,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9月20日 《法治日报》)
一直以来,无论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青年男女结婚时,男方都要拿“彩礼钱”给女方,以表示对女方的重视和尊重。在很多地方,结婚送“彩礼钱”已成为一种“婚俗”。
但近年来,随着婚礼规格、排场的“水涨船高”,“彩礼钱”也随之“大涨价”,少的三五万,多的十多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许多并不富裕的家庭往往被这“天价彩礼”压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更有甚者,有的家庭就因为这些“天价彩礼”而“因婚致贫”。可以说,“天价彩礼”已成为一种庸俗的“礼俗”。
按说,青年男女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借结婚之时适当把婚礼办得隆重些、热烈些,也属正常,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如今不少人好讲面子、好讲排场,结婚时不是在大酒店里摆上三五十桌的酒宴,就是豪华轿车十多辆,一场婚礼下来,花费少则十多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结果,不但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而且也给夫妻婚后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眼下,各地政府正积极倡导新型的婚姻观、婚礼观,提倡婚事简办,量力而办。应该说,政府部门的“倡导”也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的。但许多人还是放不下所谓的“面子”,虽然心里希望能够“婚事简办”“量力而办”,但每每轮到自己头上时,还是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也要把婚礼办得很风光、很体面、很大气。结果,一场婚礼之后,表面上看是“很风光”“很体面”“很大气”,但实际上是一肚子“苦水”,有苦说不出啊!
全国多地确认为婚俗改革实验区,哪些现象需要重点关注?
1.“万紫千红一片绿”:天价彩礼,不是爱情
彩礼,古时候又称定亲财礼、聘礼、聘财等,来源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而现在在某些地域、某些家庭,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失去了本意。
“三斤二两”“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关于彩礼有很多俗语,“三斤二两”是指百元大钞的重量,按照一百块钱1.16克来算的话,三斤二两那就是15万块钱;“一动不动”,一动指的是车子,不动指的是房子,如今结婚有车有房似乎已经成了标配;“万紫千红一片绿”就是一万张5块钱、一千张百元大钞,加起来也有十五万之多。这一项项彩礼要求让人听着直打寒战,过去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是“有钱人终成眷属”?
中国农村的婚嫁彩礼一路攀升,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从最初的几万元飙涨至目前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元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农民把嫁女作为改变贫困生活的手段,使一大批年轻人因彩礼问题而“婚不起”,前段时间触犯众怒的“彩礼贷”可谓精准抓住了"用户痛点"。
作为中国民间已经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彩礼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表明男方诚意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意味着男女双方家庭达成了婚姻契约关系,对男女双方忠于爱情都是一种“约束”。但从情理上讲,彩礼的多少还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男方的经济实力相匹配,那种丝毫不考虑情感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天价彩礼,既是对传统习俗的变态式理解,也是对现实婚姻的不尊重。遏制天价彩礼迫在眉睫,对天价彩礼坚决说“不”!
2.“绑新郎搂伴娘”:不是热闹,是胡闹
婚闹本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图的是一个喜庆,烘托婚礼的气氛,比如人们常说起的闹洞房就是婚闹的形式之一,“闹一闹才喜庆”“结婚不闹不热闹”等闹婚习俗根深蒂固。然而,这种行为早已超出传统风俗和开玩笑的底线,出格的庆祝方式,让本该温馨的婚礼演变成低俗的恶作剧,有的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比如,新郎被关铁笼浇绿漆,新娘被喷一头一脸的面粉,新郎父亲被打造成“烧火佬”造型,甚至还有伴娘被趁机猥亵。更有新闻报道,在郑州街头,一名新郎官被人用吊车吊至空中“喷烟雾”、“打屁屁”,场面很是尴尬。
结婚是一生的大事、喜事,按照当地的习俗适当地热闹一下,适当地“为难”一下新人,可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也无可厚非。但是,偏离文明轨道的婚闹披着习俗的外衣、打着祝福的幌子,其本质就是“恶俗”。婚闹民俗要遵循基本社会公德,不能偏离文明轨道。破坏公序良俗、超越法律红线的婚闹习俗就是极端恶俗,绝不能当作传统民俗看待,应该被列入“改革”的范畴,加强规范和整治。
3.“讲排场比阔气”:别让婚宴变“剩宴”
婚宴,作为一种典型的家庭消费,除了见证美满、传递祝福外,也是一种“人脉宴”。尤其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跟风搞“大场面”的现象更为突出。一场婚宴结束,留下满桌剩菜剩饭,很多人对这样的婚宴浪费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各类喜宴上的餐饮浪费令人咋舌,剩菜剩饭一般会占到菜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让喜宴变成了“剩宴”。
空盘就是“亏面子”、“硬菜”好看不中吃、喜宴标准年年高、吃不完也不愿兜着走……讲排场、爱面子以及守旧俗是造成浪费严重的主要原因。殊不知,这种讲排场、铺张浪费的做法,加重了婚礼举办者的负担,与当前全社会倡导的节俭之风格格不入。
婚礼不应该是互相炫富,更多应该体现对前来祝贺嘉宾的一种感谢;打造“剩宴”并不能代表自己有多体面,追求健康餐饮理念、理性生活方式才是最大的诚意。主人想着热情招待客人,在分量满满的菜品上体现诚意,但是,不浪费的婚礼更体面。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因虚荣心和旧风俗成为餐饮浪费重灾区的喜宴应该踩下“急刹车”。
婚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项任务,婚俗改革改的就是那些“不正婚俗”,使婚俗更文明,使婚姻更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