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长表示,全球经济正在走向新常态,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外国专家:全球经济正走向衰退,这种糟糕情况会持续多久?
这个情况可能会持续一年左右,也可能会持续10年时间。
如果是以乐观的角度来看待全球经济发展问题的话,有些专家认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供应链断裂的问题。如果能够有效恢复已经被破坏的供应链的话,普通商品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有所下降,这会进一步缓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问题。与此同时,有些人也会认为全球经济问题属于系统性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10年时间。如果情况确实如此的话,很多国家和地区可能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经济问题的准备。
这个情况可能会持续一年时间。
我们可以当时这样理解:因为很多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非常高的情况,如果能够遏制通货膨胀的现象的话,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回归正轨。对于那些债务规模比较大的国家来说,因为这些国家不能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来应对通货膨胀,所以很多国家可能需要在一年之内迎接短暂的经济发展。
全球性的问题可能会持续10年时间。
如果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问题属于系统性的金融危机的话,这基本上意味着很多国家和地区会遭遇5~10年左右的经济问题,有些国家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债务问题而申请破产。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体量比较小的国家来说,这些国家可能会遭受到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普通人的生活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总的来说,没有任何人可以精准预测全球经济今后的走向问题,更没有办法预测全球经济衰退的具体时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同时也需要适当增加自己的储蓄,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盛松成:中德经贸对话保持开放,为中欧合作释放良好信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作者供图
中欧陆家嘴(600663)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玺。作者供图
2022年11月4日,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国总理朔尔茨将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朔尔茨将率领一支商业代表团一同访问中国,包括德国大众汽车总裁、西门子总裁、默克集团首席执行官、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德国医药公司百欧恩泰(BioNTech)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等。
鉴于朔尔茨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位访华的G7领导人,他与德国商界代表团的到来,无论是对中德两国,还是对中欧关系来说,象征意义与实质意义均十分重大。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各大经济体虽然也在调整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但此次朔尔茨的出访预示着德国坚信欧盟未来需要在多个方面与中国保持合作,不仅包括中德在贸易和投资等传统领域合作,还包括绿色经济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供应链多元化等新兴领域合作。
中德经济优势互补性较强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2022年10月11日,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2%放缓至2023年的2.7%。而深陷俄乌冲突旋涡的欧洲诸国前景更为黯淡,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大幅放缓、通胀居高不下。其中,发达和新兴欧洲经济体GDP增长率将分别从2022年的3.2%和1.2%下降到2023年的0.6%和0.5%,2022年通货膨胀率预计仍将分别保持在8.3%和30.6%的历史高位。另据德国联邦统计局10月2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得益于私人消费的韧性,德国第三季度的经济总量达9662亿欧元,增速意外地由第二季度的0.1%提升至第三季度的0.3%。然而,鉴于德国10月通胀率再创自1951年以来的新高(10.4%),尤其是当前高昂的能源成本还未完全转嫁给消费者,欧洲央行很有可能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无疑会加剧包括德国在内欧元区的衰退。因此,IMF在此次预测报告中将德国2022和2023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下调至1.5%和-0.3%。
近些年,中国与德国的经贸务实合作硕果累累。由于中德两国经济优势互补性较强,在中国不断扩大市场开放和推动自身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际,德国借助全球先进制造业的优势,积极抓住机遇,深耕中国市场。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德双边贸易总额达2453亿欧元,占德国贸易总额的10%,约占中国与欧盟整体贸易的35%。
两国经贸领域合作稳定2022年德国对华投资热度继续攀升
自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全球疫情和能源危机叠加下,新一届德国联合政府在对华经济政策上虽然存在一定分歧,但中德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仍然保持稳定,充分体现中德合作的巨大潜力与强劲韧性。一方面,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9月中德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小幅增长0.9%,约1629亿欧元;在此期间,中国自德国进口额下降了6.1%,至795亿欧元,而出口增长了8.6%,至834亿欧元。另一方面,2022年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据德国经济研究所(GermanInstituteforEconomicResearch,DIW)研究报告,2022年1-6月德国对华直接投资达到了100亿欧元,创历史新高,远远超过最近22年来同期62亿欧元的峰值。德国联邦银行的进一步数据分析显示,德国企业在2022年上半年投资中,至少有50%是对德国企业中国子公司的再投资。
2022年以来,德国对华投资热度继续攀升,开拓了多个投资项目,其中最受瞩目的包括2022年初宝马在沈阳投资价值数十亿欧元的工厂,为该公司有史以来在中国市场的最大一笔投资;奥迪斥资约26亿欧元建立了首个在华生产纯电动车的新工厂;9月德国巴斯夫集团(BASF)在湛江投资的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这是德国公司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项目之一,并且该集团计划到2030年的投资总额将高达100亿欧元;10月德国大众宣布投资24亿欧元,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共同成立一家聚焦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开发公司,创大众汽车入华40年来的最大单笔投资记录。这些大规模投资项目的落地和积极推进充分展现了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意愿和信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德贸易规模相比,德国对华投资规模相对较低,而且投资项目基本集中在大型跨国德企,小型德企的投资活动很少。根据荣鼎集团在9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在过去四年间,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和德国三大车企——宝马、大众及梅赛德斯-奔驰对华投资总额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就高达34%。
中德经贸合作可在多个领域走深走实尤其是绿色经济转型领域
在当前全球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退、欧洲各国正努力对抗能源危机和高通胀的背景下,德国总理与德国商界高级别代表团的对华访问为中德和中欧未来经贸合作释放了良好信号。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中德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广大的市场机遇以及大国的责任。展望未来,中德经贸合作可以在多个领域继续走深走实,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欧盟当前面临重重困难的绿色经济转型领域。
2019年底,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在上任伊始即出台了《欧盟绿色新政》(EuropeanGreenDeal),搭建了迄今为止欧盟最重要和最完整的绿色政策框架和增长战略,承诺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5%,到2050年欧洲将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大陆。而德国也相应出台了更高的国家气候目标,即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65%,2045年实现碳中和。与欧盟制定的统一目标相比,德国将完成碳中和时间表提前了5年。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将更多的减排任务放在当下,而非推迟到下一代。德国在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基础虽然较好,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德国与俄罗斯关系急剧恶化,这迫使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绿色转型战略,尤其是在能源领域的转型战略。
在欧盟各国加速寻找替代能源转型方案之时,由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供应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德国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合作有望实现突破性进展。首先,在太阳能(000591)领域,全球大部分制造链集中在中国。在全球前十大多晶硅生产商中,有七家来自中国。中国硅锭和晶圆产量更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7%。目前,多数德国太阳能设备企业组装进口自中国的模板。其次,在蓄电池和蓄电技术方面,中国同样可以提供蓄电池所需的钴、镍、锂等原料。荣鼎集团数据显示,中国锂和钴的冶炼产能目前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阴极、阳极、分离器和电解质产量也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电池片产量的全球占比则高达近80%。再次,在风能领域,中国可以为德国提供主要原材料,例如生产风力发电机所需的钕。除此之外,中国在风力涡轮机制造和装配方面也在全球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中德继续深入合作提供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由于德国期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外国投资者在德国获得投资补贴和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大。7月7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旨在显著加快德国能源基础设施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变的“复活节一揽子”(Osterpaket)能源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3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将达到80%。为此,德国设立了明确的电力发展路径,即陆上风能应达到每年扩张10吉瓦,太阳能发电达每年22吉瓦。在投资补贴方面,德国政府出台了资助计划“热网4.0”(W?rmenetze4.0)。该计划主要针对节能建筑的投资补贴,而重要资助条件是满足建筑与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除了投资补贴以外,德国政府也希望推动投资条件的改善。例如,德国计划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来加速推进旧风力涡轮机更新换代。随着德国对风力涡轮机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恰与上文提及中国在风力涡轮机制造和装配方面的优势以及积极布局欧洲市场的计划相契合。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50年间中德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是全球化发展和市场运作的结果,这不仅有利于两国企业和民众,还为中德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是当前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深化合作的优先领域。中德两国将秉承既往优势,展现大国担当,继续以开放姿态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哪些不同认识?
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深化经济增长模式变革迫在眉睫。中国应清醒认识“和平崛起”的科学内涵,充分了解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深入思考继续深化改革的现实基础,立足二元结构这一中国特色的核心,不断修正经济增长模式执行中的偏差,明确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产业条件和制度条件,探寻与国情、经济全球化结合产生的模式与路径,做好经济增长模式与结构的改革调整,为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预示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并基本完成了许多重要领域的全球经济目前处于自1970年以来的最严重下滑,这释放出啥信号?
全球经济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导致严重下滑
在今年上半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世界局势的事件,这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并且俄罗斯在最终和乌克兰谈判没有结果之后,选择对乌克兰发动了一场特别军事行动;而这场军事行动影响的不仅仅只有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国家,同时欧盟国家和美国也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持续制裁,让俄罗斯停止了对欧盟各国的天然气和石油供应,导致欧盟各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同时 也带动了世界能源价格飞速上涨,这也导致全球性的经济下滑出现,其中欧洲地区的经济下滑最为严重。
金融危机可能即将来临
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一直在持续进行,并且这场矛盾很有可能会一直延续到今年冬季;而欧盟各国一旦进入冬季后,将会面临比现在更加严重的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问题,欧洲市场的经济会进一步下滑,而这也会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和粮食市场都出现紧缺,也会带动价格大幅度上涨;所以在今年或许会迎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甚至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
我国也需要做好相关的预案
虽然我国如今的经济实力比较发达,但是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一定会波及到我国的市场,我国的相关部门也需要做好紧急预案,尽力稳定住我国的经济市场;同时我国近期和俄罗斯展开了大量的能源合作项目,同时还包括粮食等等贸易,这也会让我国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不会出现欧盟等国的能源和物资不足情况;并且我国俄罗斯已经在开展去美元化的行动,所以在全球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受到的影响不会太过于巨大。
欧洲央行行长:再次释放强硬信号,将继续加息,是否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欧洲持续加息会影响经济的增长,进而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造成影响。
自美联储决定开启加息周期,欧洲也表示为了抑制高启的通胀开启加息周期,并且加息并不是短期的行为,会持续加息到通胀到一定范围才会结束。欧洲加息明显是跟随美国,防止欧洲汇率下跌。欧洲加息虽然有抑制通胀的作用,但是显然对世界经济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欧洲加息会增加就业压力。欧洲在疫情期间一直跟随美国的策略实行货币宽松政策,为了缓解经济压力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因此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欧洲决定加息会缩紧货币政策,进而减少市场上的投资行为,一旦市场上资金短缺企业就会减缓步伐,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裁员。为此欧洲加息很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就业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欧洲加息会增加新兴国家偿债压力。有不少新兴国家为了赚钱大量借入了欧元,每年的都需要偿还大量货币,欧洲加息意味着新兴国家外债的增加,很多国家本来因为外需的减少不得已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加息将直接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影响进口和外汇。新兴国家在欧美加息之后,很可能面临破产的境地,国内经济将资不抵债,无法按时偿还外债。
欧洲加息将影响全球能源价格。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之后,欧洲限制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导致欧洲能源短缺,能源供应不足导致能源价格一路走高。欧洲加息之后,能源危机将会缓解,保障了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供应,自然就保障了欧洲主要工业国的生产,对整个欧洲经济起到缓解的作用。未来能源价格会随着欧美加息出现下跌的情况。
欧洲加息不是短期行为,会进一步收紧全球流动性,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