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上调中国 2023 年经济增速预期至 5.6%,释放了哪些信号?
从国内一季度经济数据,能看到什么?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总体来看,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 ▲上海一处招聘会现场(上海市人社局供图) 近年来,在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下,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进入2023年,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正式开启强势复苏,这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的公布,给出了有力答案。 谈数据:释放经济发展积极信号 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吸引了国际各大主多地开年拼经济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①多地开年“拼经济”的高频词有: 高频词一: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省广东于1月28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把目光锁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将其视为“根本出路”。 同样在1月28日,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各地普遍对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等进行详细安排,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本地区节前召开的“两会”精神落到实处。 高频词二:提振消费 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多地陆续提出应对方案。 例如,山东提出要更好发挥2023年经济趋势如何
2023全球经济总体展望
2022年受多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普遍承压。2023已来,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市场4普遍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将延续低增长态势。
➢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7%,至少1/3的国家将陷入经济衰退
➢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下调到了1.7%
➢经合组织认为,2023年全 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2
➢国际金融论坛(IFF )预测,2023年全 球经济增长将为2.8%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
➢高盛、巴克莱、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等国际投行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以下衰退”将成为2023年全球经济的焦点话题。
全球不同地区走势
1、亚太地---全球经济活动最具活力火车头
2023年亚太地区总体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强劲,但也有很多外来干涉因素的挑战。
2、欧洲----面 临多重考验
俄乌危机以来,欧洲先后对俄国施加9轮制裁带来了连锁负面效应一能源价格飙升,物价大幅上涨,社会矛盾加剧。2023年,经济前景继续恶化。新的一年,继续追随美国对俄极限施压,还是加强战略自主,缓和对峙局面,正是考验领导人智慧和能力的时候。
3.、美国---或面临经济衰退
2023年,美国经济衰退阴云笼罩,美国银行预测,可能从第一季度开始衰退,全年经济增速恐为负数。
4、中东---局势趋稳
2023年,中东局势总体缓和,局部震荡的势头可能延续。新的一年,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等国对中东的关注度都在上升。与我国的关系也必将进一步升级 。
5、非洲---自主求稳促发展
非洲人口增长快,市场潜力大,能源丰富,可望在自主努力下迎来经济复苏。
面对经济不明朗,大厂裁员,物价高涨,我们普通人都该做到未雨绸缪,尽量争取在危机中独善其身。
1、切勿超前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储蓄,以此提高自己应对意外(比如失业,生意不景气)的能力。
2、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企业的核心人员。
3.、切记盲目跟风,投机取巧,贪图短期超额收益,极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4、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为来临的机会做好准备。
5.、在下跌的市场中,或许也是机会,依然可以考虑长期持续地分散投资。
6、最后的最后,给自己安排一些运动和放松的时间,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2023不动产关键词:新周期存在6个已知数
出品 | 凤凰网风财讯
fengcaixun
作者 | 王婷婷
ivywong
“2023年,再也不能把赚不到钱归结到疫情了。”
这看起来像一句玩笑话,却也道出了2023和过去三年的一个最大不同。伴随中国疫情政策调整,国家“全面搞经济”,中央层面频繁释放积极信号,是时候抽离悲观情绪,是时候改变思路审视未来。
尤其是被视作近年“最大悲观之一”的房地产,更需要振作起来看到新机会。就像郁亮说的“悲观是一种情绪,而乐观却是一种思路。”
风财讯年终策划系列之《2023不动产关键词》,拟汇聚不动产多个领域具有发言权的声音,来给2023年相应领域做预判,希望触发您的新思路、新视角。
维稳 宏观经济关键词 中国GDP增速4%-6%
多家研究机构:目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和高盛、瑞银、野村等多家国际机构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集中在4%-5%之间,国内机构的预测则多集中在5%-6%之间。
除防疫形势外,房地产能否企稳、外需放缓程度、政策对冲力度,都将影响2023年中国经济恢复。
翻篇 地产政策关键词 保稳防险,过时政策逐渐取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房地产政策“保稳”“保住”“防险”的三大基调。
什么是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
房改课题组组长、中房集团原董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认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就是“双轨制 租购并举”。
具体而言是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坚定地“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一方面鼓励租购并举,解决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比如允许保障性租赁房以租代购、补交资金后可入市。
一些已经明显不符合“支持住房改善”需要的地方限制性政策应该会逐渐去除。
也由此刘晓博等业内人士预测大部分二线城市将取消限购、限售;一线城市限制政策将出现实质性松动。
微降2023新房关键词 存量供应为主、房价先降后稳
贝壳研究院:2023年一手房价格预计先降后稳。
由于项目滞销、土拍热度不高等因素,各地对新房项目备案价下调幅度的容忍度提高。
2023年需求面尚未完全企稳之前,企业依然有以价换量的动力,新房供应价格有进一步下行空间。
2023年供应主基调是盘活存量、去库存。
拿地减少,2023年会新房供应紧缺的局面?不会。
市场仍有大量存货。截至2022年10月,狭义库存累计同比上升约17%。一二线城市平均出清周期升至16个月,三四线城市平均出清周期超过20个月。
(各线城市2014-2022.9商品房销售面积走势)
让步 2023二手房关键词 供应增长,议价空间先升后落
贝壳研究院:二手房供应量稳定增长。
贝壳研究院监测的重点50城的当前库存房源量较2021年末上升14%,2021年末较2020年末上升13%,二手房库存供应量变化基本稳定。
因为价格下跌下消费者预期不强,购房意愿减弱,以换房为主导的市场,不买也就意味着不卖,所以新增库存变化幅度相对平稳。
二手房议价空间先增后降。
当前重点城市二手房平均议价空间(挂牌价和成交价的差额占挂牌价比例)已升至10%,处于近几年高位。
买卖双方达成合意价需要卖方做出更大的价格让步,这一特征还将延续,直到更多买方入场后议价空间逐步回落。
洗牌 2023房企关键词 微光变曙光、穿新鞋走新路
万科:微光变曙光
12月16日万科的股东大会上,郁亮对房地产行业的判断已经从“微光”进化成了“曙光”。
“时隔20年房地产再成支柱产业,房地产的政策面逐步向好,政策力度、广度都全面超出万科的预期。”
随之,万科总裁祝九胜指出,曙光已经出现,我们也隐隐约约看到一些机会。万科会开始做一些积极动作,比如在补充开发业务机会、公开市场拿地、开拓经营服务业务等。
保利:穿新鞋走新路
保利发展透过房地产行业白皮书预判,行业运行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过去是高杠杆驱动规模增长,现在逻辑反转,企业投资需要高度依赖经营现金流,依赖销售回款,需求变化领先供给调整。
所以大分化时房企要继续向上,稳定向前,就必须穿新鞋、走新路。
因为房地产呈现去金融化、制造业化、极致专业化、功能民生化、竞争格局加剧分化的五大特点,所以房企要将粗放的三高模式,转为精细化的“内生模式”,注重构建动态能力。
大浪淘沙是必然,一些房企要放弃幻想。
分化 2023城市关键词 核心城市先恢复、长珠三角领先
中指研究院: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仍是最大变量,但二线城市的政策优化空间较大,核心二线城市市场有望稳步恢复,如杭州、成都、西安、武汉、重庆、郑州、天津等城市。
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成交规模或继续下行,部分热点城市市场有望逐渐企稳恢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40㎡的三四线城市,部分城市甚至超过50㎡,这部分城市新增住房空间较小,短期市场调整压力仍较大。
历史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下行周期后,均率先恢复,2022年下半年同样如此。
(图:2016年以来各城市群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月度同比走势/中指院整理自各地房管局)
长三角、珠三角住宅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收窄最明显;但惠州、珠海短期库存较高,或拖累市场修复,肇庆、江门市场或延续底部盘整态势。
京津冀短期区域市场调整压力较大,预计2023年北京、天津调控政策仍存在一定优化空间,楼市有望企稳恢复,而多数城市持续底部运行。
长江中游、成渝疫情影响下短期市场调整压力仍在,政策优化带动核心城市市场有望企稳恢复,比如成都放松了楼市政策,有望逐渐企稳恢复;短期武汉、长沙等城市均有政策优化预期。
李光斗的一句话说得好:
开放,迎来了1992年中国经济新的高潮;
放开,则会迎来2023年中国经济新的周期。
《日本失去的十年》一书中描述日本经济危机后的社会是“低欲望社会”。但中国远远没有到那个经济成熟度、也没有到那种危机度。
疫情和调控正在“翻篇”,房企和地产人可能会有PTSD,但也无法忽略中国房地产的万亿空间。
所以与其悲观预测“低欲望社会”的到来,不如重回积极主义。
历史不会停步、社会仍在前行,每个人也还能够为“活得更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