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互联主动申请撤回 IPO 申报材料,这背后有何原因?
IPO“撤单潮”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幕?
按照官方的说法,是保荐机构没有履行相应的保荐责任。根据媒体的统计,今年才过了三个月,股市累计撤回IPO申请的公司就超过了70家,在一次现场检查过程中,二十家被抽中的企业,有16家主动撤回了IPO。这个比例之高,确实有点让人吃惊。不过很快,证监会主席就在一场活动中透露,从初步获取的信息来看,这批撤回材料的企业,并不是有什么违法行为,只是可能保荐机构没有对该披露的信息,进行合规披露,才造成企业大面积的撤回的。
还有专业人士指出,本质来看,监管没有明显变严,只是监管单位对保荐机构要求更高了,不合规的材料信息,可能很那通过,长期来看,这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良企业,蒙混过关,带病上市。而且即便出现大面积的撤回,但IPO并没有中止,申请依然在常态化中,预期比之前要清晰许多。
而且这次涉及撤回材料的企业保荐机构,不少是知名投行,很多投行也是首次遭遇类似的事情,这显示监管单位对保荐机构要求越来越高了。
参考资料:
据记者了解,早在3月初,深圳市证券业协会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深圳召开,会上,深圳证监局就IPO撤回率高企问题与多家券商进行了讨论。有深圳投行人士表示,撤材料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IPO项目是因为地方政府或者投资机构“赶鸭子上架”,有的项目想在更新财报前卡着时间点报材料,部分券商觉得监管压力大,被罚怕了,所以对于有瑕疵的企业就选择撤回材料。
实际上,对于撤回IPO申请的多家企业,质量差、瑕疵多,似乎是券商内部的一个共识,此前被中证协抽中现场检查后迅速撤回IPO申请的柔宇科技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百余家公司IPO终止审核,是什么引爆IPO撤回潮?
核心的问题是,注册制实施之下,很多资质并不好的企业,也开始了IPO申请,这就导致监管对IPO的审核加严,最终导致IPO的大幅撤回。媒体报道,这段时间以来,已经有上百家企业终止IPO的审核,其中有的是证监会终止的,有的是企业主动撤回的。不少投行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申请IPO的企业确实良莠不齐,有很多问题,企业选择主动撤回,也是避免被查出来,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要知道,去年科创板和创业板同时开展注册制,全年实现了接近四百家企业的发行上市,这个规模创下了近十年以来的新高,也被不少人认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年。但今年以来,相关监管似乎变得严厉了许多,仅是今年这三个月以来,证监会拒绝的企业,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数量。
很多企业都是主动选择撤回的,因为他们自己知道,连现场检查都过不了的情况之下,主动撤回是最好的选择,一旦被证监会拒绝了,这个问题就很麻烦了。相关人士也表示,企业主动撤回和保荐机构也有关系,投行没有起到其应该其的作用。
参考资料:
2021年1月29日,证监会出台《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随后抽中20家拟IPO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现场检查方式主要有7种,包括查看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场所;获取有关资金流水,生产、销售、仓储记录,会计凭证等文件资料;就主要业务循环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穿行测试;走访检查对象重要客户及供应商;核查中介机构工作底稿等。
检查对象确定后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自收到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公司实施现场检查。如照此规定计算,公司想避免现场检查,2021年2月22日是撤回的最后时间点。截至2月28日,这20家企业中有16家都以撤回IPO申请材料告终,比例高达80%。
多家企业终止IPO审核,是因为注册制导致惧怕现场检查吗?
主要是这些企业本身就有问题,所以担心现场检查出来,才提前终止了IPO。媒体报道,日前证监会对正在排队IPO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目前已经有20家企业被选中,成为检查的目标。而且了现场检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撤回相关的IPO申请,目前创业板和科创板累计有37家企业已经显示为撤回申请。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主动撤回的企业,基本上已经经过了一轮反馈之后,又主动撤回的,其实真正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在问讯的过程中,企业肯定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所以才选择撤回的。
据悉,这种现场检查的制度,是从当年A股堰塞湖背景下诞生的,如今注册制实施,申请IPO的企业又开始了大排长龙,不少企业都希望借助这次注册制机会完成上市IPO,但从这段时间的反馈来看,申请IPO的企业质量,远不如去年注册制刚刚开始的时候,所以今年以来,审核未通过的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了,而如今现场检查制度,再度重启,无疑是为排队申请IPO的企业打上一剂冷静剂。
其实早前证监会就透露过,目前一些保荐机构没有履行其应有的保荐责任,很多资质明显不合格的企业也被送入IPO审核之中,不仅浪费政府的资源和时间,还会吸引更多不合资质的企业来进行IPO申请。
参考资料:
科创板有3家IPO企业终止审核,分别为紫泉能源、百子尖、博创智能;创业板有2家IPO企业终止审核,分别为木瓜移动、时代凌宇。这些企业均因撤回IPO申请材料而终止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这5家企业均被抽中现场检查。另外,近期撤回材料终止IPO的6家企业也在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中。这说明20家抽查企业已有11家撤回材料。这也是注册制板块纳入现场检查范围后的首次抽查。
多位受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审核标准没有变化,这些IPO企业撤回材料主要是因为被抽中现场检查,因为根据以往情况,被抽中检查后的IPO企业通过率较低,所以这11家企业在现场检查还未开始时便撤回了IPO申请材料。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这与2020年中期后申报IPO的公司较多有关系,现在IPO审核节奏和批文节奏都较为正常,“打铁还需自身硬,优质的IPO公司材料准备充分,无需担心害怕,带病闯关、存侥幸心理的IPO公司则难以过关。”
2013年业绩下滑撤回IPO材料后,最快多久才能再次申报?
这次撤材料的是因为2012年的财务报表显示业绩下滑,而且只有创业板是明确要求这种情况下撤材料的。如果要重新申报,最快也需要2014年初等2013年全年的财务数据出来以后,如果与2012年相比是大幅增长的,且高于2011年的业绩,那是可以申报的,如果比2011年的业绩差,那也不是不能申报,只不过通过审核的可能性比较低,或者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审核过程,拖到2014年的财务报表出来以后。上半年多少家企业IPO申请获通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发审委共计审核了108家公司(不包括取消审核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58家获得通过,过会率为53.7%。
这一通过率,较今年年初有所提高,但相比2017年依然偏低。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IPO审核的通过率为79.3%。专家表示,发审工作需要首先保证质量,防止企业“带病上市”。
在上述108家企业中,还有44家被否,6家暂缓表决。从板块分布情况来看,44家被否企业中,主板20家,创业板18家,中小板6家。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创业板被否企业只有18家,但被否率超过50%。而主板、中小板的被否率分别为30%和33%。
通过对被否企业进行梳理,据悉,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业务经营不合规;内控有效性存在缺陷;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信息披露存在瑕疵;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比如,6月26日被否的广东波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注意到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此,发审委要求公司结合产品结构、主要客户、销售价格、产品成本等,说明上述差异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毛利水平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说明领用销售方式的毛利率明显高于验收销售模式的原因。
据了解,今年还有10家企业IPO申请被取消审核。其中,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取消审核是因为上会前一天撤回了申报材料;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取消审核的原因是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
此外,原计划6月19日审核的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因为公司申请推迟发审会时间而取消审核。当天,小米集团称,经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港股和中国存托凭证上市计划,先发行港股,然后择机在境内发行中国存托凭证,为此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推迟发审会时间。
另外,今年上半年63家企业上市,仅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左右。去年上半年,共有247家企业上市。相应地,整体募资规模出现缩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PO合计融资922.87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1253.96亿元,下滑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