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志机电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储备产品有氢燃料电池空压机,该公司产品有何技术优势?
为什么雪人股份股价连续下跌?雪人股份2021年一季度业绩?雪人股份股票手机同花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不过对于高端技术领域来说,国外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了。想要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首先就要将我国的通用基础设备进行加强。今天和大家讲述一下通用机械领域里的领先企业--雪人股份。
在开始分析雪人股份前,我整理好的通用机械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通用机械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雪人股份是一家以制冰、储冰、送冰设备及制冰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在全球制冰设备制造行业,雪人股份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前茅,是制冰行业的领先企业,是全国冷标委制冰机工作组所在单位,负责制定国家和行情标准。
简单说完公司介绍,再来聊一下公司的优势,看看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优势一、品牌具有影响力
在品牌上,雪人股份拥有国际知名制冰设备品牌"SNOWKEY"、两大国际压缩机品牌 "SRM"和"Refcomp"、螺杆膨胀发电机品牌"Opcon"等,品牌拥有很高的认可度,提高了雪人在国内外制冷设备领域的品牌知名度。
还有就是雪人股份发明了全球知名的"SRM Tec"氢燃料电池空压机,全球知名的氢燃料汽车生产商从其获取空气循环系统。
优势二、产品齐全,具备尖端技术
雪人股份的产品系列周全,应用领域宽广,产品涵盖了工业冷冻、商业冷藏、冷链物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得到国际制冷行业的广泛认可。
当下,雪人股份已具有了领先的制冰、冷链技术以及完善的氢能产业链尖端技术,为精密装备制造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给中国和世界提供高水准高性价比的制冷装备与氢能源装备,利用自身的力量给全球绿色环保和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优势三、产业升级优势
雪人股份通过掌握的螺杆压缩机技术,使生产从传统的制冰模式快速步入有组织的压缩机(组)设计、生产制造的市场化生产。
目前雪人股份正在实施从压缩机(组)业务到氢能源动力领域的产业延伸的计划,不断将氢能源领域的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进一步使得公司以氢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发展空间得到扩展,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以及产业布局。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雪人股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雪人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近些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我国机械设备行业在自主创新以及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助力下,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和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截至目前,我国机械行业水平在整体上已经处于国际的中上游水平,部分技术已经属于是国际先进水平了。随着国内机械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国产机械设备的国际竞争力也随之增强,给我国机械设备的出口创造了机会,因此,我国改变了对进口高端包装设备的依赖,引发了"替代进口"效应。
总体而言,在我看来,通用机械设备行业的优质企业当属雪人股份公司,在行业前景向好的背景下取得进一步发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雪人股份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雪人股份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雪人股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1-2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博格华纳Chris Lanker:乐观看待氢燃料汽车市场|汽车产经
【上海车展高端访谈】4月19日,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开幕。易车高端访谈间里,汽车产经采访了博格华纳排放热能涡轮增压系统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Chris Lanker。
以下为专访原文(汽车产经做部分删减):
汽车产经:您如何看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博格华纳最新的战略和使命是否准确反映了这些趋势?
Chris Lanker:随着全球化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严苛,主机厂也将不断推出电动平台和混合动力平台车型来满足节能和降低油耗方面的指标,新能源技术以及节能技术将是未来几年内各大整车制造商技术布局的重点。这也对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手上握有符合未来政策所鼓励的,客户所需的先进新能源产品,才可以在未来的新能源大潮中立足。
博格华纳今年调整了我们的使命及战略。我们的使命是:致力于提供创新可持续的车行方案。我们的战略是:蓄势·前行-加速引领电动出行时代。博格华纳的新使命和新战略完全符合目前行业电动化的趋势。
而在去年,博格华纳收购了德尔福科技,以及今年宣布收购Akasol,均以此来增强自身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方面的竞争力。
汽车产经:听闻博格华纳将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现在有什么样的进展?
Chris Lanker:首先:我们已经官宣到2030年电动车业务要占销售额的45%,随着电动车业务扩展和积极推进,对碳中和是最大的有力支持。博格华纳目前在电动车上拥有电驱+电能的产品线,包括三合一电驱动模块技术、800VSic逆变器技术、800V电机技术、电池包技术、电池热管理技术、充电桩技术、BMS、OBC、氢燃料空气供给系统等。
此外,在超额完成2020年的运营环境目标后,博格华纳未来的一个目标是到2030年将其碳排放强度降低50%(以2015年为基准)。为进一步支持该战略,博格华纳旗下的所有制造工厂均已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EMS)认证并建立了废物回收计划,其中一些已实现零废物填埋。六个分公司通过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认证,在本工厂和其他工厂均采取了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灯管在内的增效措施。
第三,我们还要求我们的供应商跟我们做同样的事情,共同实现碳中和目标。
汽车产经:希望在具体业务和技术上面介绍一下。
Chris Lanker:博格华纳有很全的产品,我们在新能源这一块有电驱+电能的解决方案。包括三合一电驱动模块技术、800VSic逆变器技术、800V电机技术、电池包技术、电池热管理技术、充电桩技术、BMS、OBC、氢燃料空气供给系统等。此外,博格华纳依靠本身在内燃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可以在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上大放异彩,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eBooster技术、eTurbo技术、正时链技术、EGR技术、燃油喷射技术、发动机控制技术、EHRS技术、SCR技术这些都可以在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上应用。在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上,博格华纳依靠自身在双离合变速器上的产品优势可以将产品进化成紧凑型P2并行混动,多模式混动。另外我们还有应用于各种混动构型的电机。
汽车产经:怎么看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
Chris Lanker:近年来,在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由于对高效清洁能源的需求,燃料电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我们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乐观发展态度。
燃料电池技术具有燃料多样化、排放清洁、噪声低、环境污染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好等优点。然而空气供给系统是保证燃料电池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空气压缩机作为其供气系统的关键设备,其研究也逐渐成为压缩机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汽车产经:您认为氢燃料电池的市场有多大?
Chris Lanker:目前整个市场我们预判偏保守,首先是基于中国对氢燃料应用市场非常大,我们对氢燃料应用市场保持乐观的需求。我们看到中国的政策有支持做100万台的氢燃料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前景比较乐观。
汽车产经:博格华纳在氢燃料电池产品有什么技术方面的优势吗?
Chris Lanker:氢燃料电池使用到空气供给系统也就是空压机,博格华纳在空压机的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很强的技术与发展历史,助力我们可以提供高效的空压机的产品。该空气供给系统的结构类似于传统的涡轮增压器,但也有些特殊的要求(如压比和质量流量等)。空压机的供气状况对燃料电池堆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燃料电池中,氢和氧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其中的氧可以使用纯氧或从空气中直接获得,而是用空气更方便、经济。在燃料电池测试系统中,空气的输送泵,常常都会需要一台直流电源进行供电测试,为燃料电池提供压力和流量的干净空气,提高燃料电池系统性能,并减小系统尺寸。
汽车产经:在电动车方面,在电池包的安全,包括续航里程以及电池的衰减,博格华纳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Chris Lanker:博格华纳针对电池有很好的热能管理产品,我们有高压的热管理产品和低压的热管理,空气加热和液体的加热这些对电池的热管理提供很好的帮助作用。
作为博格华纳电池和座舱加热产品家族中的一员,高压液体加热器(HVCH)采用最新的厚膜元件(TFE)技术,在单一设备中解决了快速增长的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两大痛点,既能在没有发动机热量的情况下保持座舱温暖,又可调节动力电池组的温度,确保其高效率运作。该技术的开发旨在满足迅速产生热量的高性能系统对于热管理的需求。当前和未来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将逐渐与内燃机分离,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大部分将脱离内燃机热量,直至在纯电动汽车中彻底分离。由于高压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元件完全浸没于冷却剂中,因而能实现最小的功率损耗。该技术通过在电池组及电池内部保持均衡的温度来提高电池能量表现。 高压液体加热器的热质量较低,因而具有极高的热功率密度和快速响应时间,电池耗用较少,从而延长汽车电池的续航里程。此外,该技术还支持直接温度感测功能。
高压液体加热器目前提供单板和双板加热器两种版本,两者都集成于坚固的铝制外壳中,具有出色的电磁屏蔽。单板加热器仅负责电池热管理或座舱加热功能之一,而双板加热器则可同时胜任两项任务,并且其传热表面比单板加热器大80%左右。高压液体加热器适用于电源电压为180-800伏的应用,功率范围为3-10 kW。 为防止设备过热,系统会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关闭。
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现代汽车集团有何答案?
随着电气化的推进,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燃油车一家独大的局面,越来越多新能源产品也开始占据主流。而目前大众消费者主要接触的新能源类型主要分为插电混动、增程式和纯电三种。
不过在讨论“谁才是未来汽车的终极能源”这类话题时,作为还不是非主流能源形式的氢燃料,却常常被提及。
而在近日,我受邀参观了现代汽车集团位于广州黄埔区的“HTWO广州”工厂,该工厂集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是现代汽车集团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多功能”基地。
在参观工厂期间,我们上了H-Class技术公开课,也学习了很多关于氢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
借此机会,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存在感不怎么强,却屡屡被提及的“氢燃料汽车”。
首先要知道的是,相比其它新能源形式,目前对氢燃料汽车有深入研究的车企并不多,真正能做出成绩的更是屈指可数。而现代汽车集团,在这块领域则属于早入行,并且算得上引领者的车企。
从1998年开始,现代在氢燃料领域已经深耕了20余年,并且拥有成熟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商业化经验。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现代汽车旗下氢能汽车销量在全球居首。
氢燃料汽车的优势是什么?
氢燃料汽车是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简单理解,电池中的液态氢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发电,驱动车辆行驶,排出物只有氢与氧燃烧形成的清洁水,具有无污染、无噪声的特点,被视为终极清洁能源汽车。
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拥有快速补能、燃料动力系统更高效的特点。例如我们在工厂内体验的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中国版,它的加氢仅需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550公里(CLTC-P工况)。
NEXO的名头可不小,去年可是荣登全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冠军。而NEXO中国版则是现代汽车集团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符合中国法规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2022年已经取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牌照并正式登录工信部《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七批)。
外界对氢燃料汽车的顾虑是否实际?
当然,除了明显的优势外,氢燃料汽车也有一些容易引发公众顾虑的地方,例如重中之重的安全问题,包括氢气爆炸,汽车挂氢弹等说法流传得很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氢气属于易燃气体,但氢气是比空气轻14倍的气体,具有较大的浮力和较强的扩散性,就算发生泄漏,氢气也会立即扩散到空气中。在空旷的地方,即便是在汽车起火的情况下,泄漏的氢气发生燃烧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至于车辆上储存氢气的储氢罐,它们采用的材料全部是复合碳纤维,例如现代Nexo中国版的储氢罐,其强度是钢铁材质的10倍,而且外部还采用了能长时间承受火焰的特殊涂层。
此外,现代集团也针对车辆做了火灾、枪击、跌落等试验,以验证突发状况下氢燃料储存装置的安全性。各种测试也已经证明,氢燃料汽车的安全性是可靠且有保障。
而本次我们参观的“HTWO广州”工厂,在安全方面也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例如在设计之初,它就将使用氢气的系统总装栋和不使用氢气的电极电堆栋分开构建,遵守中国消防法规的同时采用了实时监控等监测氢气泄漏的四重安全措施。
据悉,目前“HTWO广州”规划年产6,5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将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以商用车为主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也将为中国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以及船舶、轨道交通、发电等多个领域提供全球领先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氢燃料汽车需要应对什么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交流环节,我们还和现代集团的技术人员就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而其中我发现有两个挑战是比较凸显的,一个是氢燃料电池的价格,由于氢燃料产业链不成熟,当前氢燃料电池的造价普遍高,最终反映到整车价格上,相对就不那么接地气。
第二个挑战就是加氢站的普及,相比于加油站和充电桩,目前加氢站的数量还很少,在补能便利性方面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而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车企持续推进技术研发,降低电池造价成本;另一方面,各大产业链要协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而以上这些,正是现代汽车集团正在努力做的,包括我们参观的“HTWO广州”工厂。
写在最后
在本次对工厂的参观和技术交流中,除了学习到更多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知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现代汽车集团的工程师们,他们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有客观且全面的认知,并没有因为现代汽车在这块领域有领先性,就一味吹夸自己。他们保持理性,坦诚承认一些实际存在的难题,而他们也愿意去为之去钻研和克服,这种企业人文气息,实在让人倍有好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知行动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汽车之家行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沉寂多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正迎来一次产业小高潮。近两月来,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关规划。其中,广汽将在2020年内开展示范运营。多年来在商业化道路上缓速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小高潮”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次“挣”回了一些面子。
此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先发优势似乎都在国外企业。2014年12月,丰田汽车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丰田Mirai。彼时,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车开发负责人田中义和称,丰田之所以在2014年底将Mirai推向市场,与日欧美等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达成共识有关。同时,相比2008年,氢燃料汽车开发成本降低了95%。
2015年前后,日韩系和欧美系车企不断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严格来算,早在2013年12月,现代就推出量产现代ix35FCV车型;2016年本田推出CLARITY车型;2017年戴姆勒也推出全新氢燃料申池GLC-CELL概念车。
『丰田Mirai』
反观中国车企,则没有像丰田、现代和本田那样开展实质性进展。2014年上海车展,上汽亮相第四代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续航里程400km。2016年,奇瑞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示了一款艾瑞泽3燃料电池增程电动车,增程模式下可实现续航350km。不过,这仅是上汽和奇瑞的技术性展示。
2020年到来,中国车企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的不同以往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一波产业“小高潮”。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三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规划,并提出量产车型上市计划。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平台。“柠檬”平台车型将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驶里程可达1100km。根据规划,长城汽车首款氢燃料整车平台将在今年年内推出,并于2022年展示小批量氢能源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
『广汽新能源AionLXFuel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
广汽也紧随其后。7月28日,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LXFuel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而这款车型也不单纯是展示车,广汽计划在今年年内投入示范运营。
造车新势力中也有燃料电池技术的簇拥者。8月10日,爱驰汽车在山西高平举办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奠基仪式,旗下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基地正式动工。工厂投资额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万台/套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初步统计,包括海马、云度、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可以说,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布局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车企数量最多。这会是中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崛起的开始吗?
■为什么要搞燃料电池乘用车?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搞氢燃料电池汽车。
我们来看看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有几组数据:一、目前我国70%和4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都依赖进口;二、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29%;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约为14.86%,“三弃”(弃风、弃光、弃水)规模约为515亿度电;四、我国燃煤发电效率水平在38%-45%之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0.506吨标准煤/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中国曾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如何完成这个承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去碳的有效途径。当氢与氧发生反应之时,最终生成的便是水,无碳、无色、无味。
从大战略上来看,“去碳从氢”是未来必然趋势。当然,落实到具体产业,具备规模化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带动,中国要兑现2030年承诺,恐怕要打一个折扣。
再看看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CellVehicle,FCV),简而言之就是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为驱动力的新型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FCV具有对环境零污染,加氢只需几分钟,续航里程足以满足用户需求。仅从产品本身来看,FCV优势十分突出。
其实,中国车企也从来没有忽视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08年开始,中国车企就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不断投入。上汽、奇瑞、一汽、北汽、长城、爱驰等车企都展示过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先后出现20多款燃料电池乘用车。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如此解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发展商用车难度相对较小。乘用车对相关零部件技术成熟度要求更高,推进难度也更大。
另一个原因便在于国家政策导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集中公共交通、物流板块,这样国家管控难度较小,从补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操作。再加上地方政府力量的介入,公交车这样的区域性、公共属性强的产品,更成为重点支持的对象。
因此,有人认为我国乘用车更适合走纯电技术路线,大可不必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我们从商、乘车型占比来看,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7亿辆,其中载货汽车仅为2944万辆,即使再加上公交车辆,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也不高。
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仅拓展到商用车领域,那么整体市场容量将十分有限,这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度远远不够。其次,未来加氢站基础设施利用率也会偏低。再则,氢燃料电池技术能否经得起考验,也必须深入私人消费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成绩也有目共睹。2015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续上涨,2018-2019年期间更是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达到509.8%;2019年销量突破4000辆。日本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则在2017、2018年下滑后,2019年实现回升,2020年也将预计处于稳定回升趋势之中。
我们再以现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型销量数据为例,2018年,现代共计售出966辆Nexo;2019年达到了4987辆;2020年上半年销量为3292辆。现代汽车方面预计,该款车8月销量或将超过1万辆。
『现代Nexo将会是全球第二款销量过万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么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市场,虽然暂时还不能称之为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至少获得了一次经受市场检验的宝贵机会。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瓶颈在哪里?
当然,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非易事。
戴姆勒不久前就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计划。这意味着,这项自2013年起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戴姆勒放弃燃料电池项目,核心原因就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
横亘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第一道难题就在于成本。乘用车作为直面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是决定其购买的重要原因。有机构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造价进行了初步统计,一辆燃料电池车的价格是锂离子电动车的1.5倍到2倍,是燃油车的3-4倍。如果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未来也将很难有市场。
基础设施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临的第二道障碍。如果未来由于加氢站布局不足,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呢?截至目前,我国运营中的加氢站有59座,建设中的加氢站53座,规划建设中的加氢站20座,推动非常缓慢。
技术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马天才说,从产业链上看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展,整车水平、系统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不过越靠底层的关键材料越薄弱。
比如,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25%以上,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家;在催化剂领域,国内消耗量是国外3-5倍,且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小批量生产;此外,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都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供应。
不过,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迎来了春天。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琦把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阶段,包括丰田、本田、奔驰等乘用车企业牵头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很多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二个阶段为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阶段。过去三四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大家都把目标和未来逐渐看向了长续航、高重载的商用车方向。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2020年起,是燃料电池汽车新征程的开始。氢能应用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商业化的场景已逐渐实现落地,且在持续开拓过程中。
为什么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走向了新阶段?林琦从四个维度解释,第一个维度是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端企业进入氢能行业,着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维度是从产品端看,多家主流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也开始着手产品规划;第三个维度是从应用场景端看,越来越多氢能商业化公司也纷纷入局;第四个维度来自于政府政策和扶持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形势正在向好。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中就提及,广州市燃料电池乘用车将主要在出租车、租赁等公共出行领域进行投放,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百辆左右投放数量。
从近期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性运营,或者采用租赁形式进行推广,将是一个合理选择。长期来看,随着示范运营规模逐步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普通消费者,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氢燃料电池车概念股有哪些
氢能源龙头股如下:
第一只,潍柴动力,全球氢燃料电池的龙头公司,目前已经建成了两万套级产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电堆的生产线,是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制造基地,公司目前已经批量在交付燃料电池的客车,而且未来会加速推进这一块商业化的落地。
美锦能源,氢能的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上是最完善的,它涉及上游制氢,加氢,电堆,膜电极副产品,所有的东西它应有尽有,而且它控股国内最大的电堆企业,国鸿氢能。未来,美锦能源有望伴随氢能源的发展享受全产业链的发展果实。
亿华通,这是一支科创板的概念股,亿华通就是一门心思铆定在燃料电池业务,它下属的公司神力科技,是国内较早成立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电堆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说有一家公司能够成为氢能源领域的宁德时代的话,亿华通和潍柴动力是比较有概率的两家公司。
贵研铂业,锂电池我们需要用到锂,但是在氢能源里面我们可能要用到铂,主要是用来做氢能源电解的催化剂,作为中国氢能源贵金属龙头的贵研铂业,很有可能享受类似于锂电池里面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的待遇。
全柴动力,当前市场上的氢能源人气龙头,控股子公司从事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集成。这只股之所以纳入进来是因为它的市值相对来说较小,弹性最好。
注意:龙头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龙头股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龙头股是指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会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的涨跌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投资速报:度小满金融“定期盈”
定期盈是度小满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更多产品信息可以通过度小满金融APP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