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3 年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58 亿元,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54亿元,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这一数据能够充分说明我国的经济在不断恢复至原有的发展水平,而且也能够体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且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能够让更多居民成为享受国家发展福利的人。
我国的消费需求旺盛,而且消费者也能够更加注重消费水平和质量。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不仅能够理性消费,而且也能为祖国做贡献。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54亿元,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这说明3点:
一、这说明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
这一数据的确能够更加契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够反映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这能够充分的说明我国能够不断提高经济水平,并且也能够加快发展的速度。正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才能够获得这么好的数据。
二、这说明居民的人均收入在不断增长。
我认为该数据也能够进一步说明我们的收入在不断提高,并且也能够拥有更幸福的生活。因为我们能够全方位消费,并且也能够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我们不仅能够减少消费的顾虑,而且也能够进一步满足自己的需求,能够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因此,这能够印证居民收入的提高。
三、这说明居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
我认为这一数据的确能够让我们感慨,而且也能够进一步体现居民的消费实况。因为我们不仅能够成为更加富裕的人,而且也能够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从而能够为消费总额作出贡献。当我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时,也就意味着社会总体实力有所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这组数据说明我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方针,而且也能够说明我国能够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转,并且加快经济恢复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这组数据能够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证明,而且也能够说明国家对人民的重视和保护。
经济发展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体现国内人民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即使是在特殊时期,我国仍然需要坚持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而且也需要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总体平稳,这值得深入剖析。
首先,这说明我国的发展方针合理、正确且行之有效。虽然我国并未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但这并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因为宏观的目标和正确的方针能够共同推动经济发展。既然我国经济能够实现开门红,那么也就意味着正确的方针必不可少,而我国稳中求进的发展策略也是极其合理且有效的。
其次,这说明我国经济的韧性强,潜力足。虽然疫情来势汹汹,我国仍然能够全力防控,并且加大防控的力度,进而构建一道道安全的防控屏障。虽然经济受到了疫情的负面影响,但我国经济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能够触底反弹。即使遭受重创,我国仍然能够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
最后,这说明我国能够共同防控疫情,并且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若要发展经济,做好疫情防控是必要举措,而且也是关乎祖国未来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经济一季度的总体局势较好,也就说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而我们能够在精准防控的政策指引下复工复产,并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经济。
从8组数字看1-2月中国经济,这数据中体现出了什么?
这组数据表示我们的经济活力非常强,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稳健。
在进入2022年之后,我们给全年的GDP增长目标定在了5.5%。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更加看重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因为很多城市出现了新冠疫情的反弹情况,有些人会担心新冠疫情影响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上:新冠疫情确实会导致消费需求萎靡,只要我们有效防控新冠疫情,我们的经济发展会趋于稳定。
一、我们的一二月经济数据已经出炉。
在进入3月份以后,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2022年一二月份的经济数据。总的来说,我们的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进一步加强,各行各业的经济正在逐渐恢复,有些行业甚至已经爆发出了强劲的经济活力。我们的出口情况变得越来越稳定,投资情况和消费情况再进一步增长。
二、这些数据表示我们的经济在持续恢复。
在进入2022年之后,我们的各项投资的经济数据普遍出现了5%以上的增长,市场的销售情况也有所回升。在我们越来越看重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时,我们的一二月份的经济表现已经显著高于预期。如果我们能够延续这种态势的话,全年5.5%的GDP增速基本上不在话下。
三、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
除了这些表面的数据之外,我们其实也需要更加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实体行业受到了一定的牵连,有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相对比较艰难。以我个人来看,我们需要给实体经济提出进一步的支持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实体经济稳健增长,我们需要把进一步看重关于实体经济的投资问题。
一季度“成绩单”公布,关键数据释放出哪些信号?
一季度“成绩单”公布,关键数据释放出以下信号:
【数据1】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稳
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相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两位数的经济增速,需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
——去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滑6.8%,客观上为今年设定了低基数。
——今年就地过年情况普遍,带来工作日增加,为经济增长带来不具可比性的动力。
总体来看,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仍然增长0.6%,两年平均增长5.0%。这说明,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拓展,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可以说开局良好。
【数据2】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总量压力、结构压力同时存在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4%,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有所显现,就业的总量压力、结构压力同时存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随着经济持续恢复,我们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的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通过保障就业服务,拓展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渠道,逐步解决就业领域面临的问题。
【数据3】财税金融:“钱袋子”回暖,支持实体经济政策“不急转弯”
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05亿元,同比增长18.7%,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运行更趋稳健。
今年以来,多项阶段性税费政策适当延长执行期限,继续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政策“不急转弯”。与此同时,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一季度,新增贷款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其中,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35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一季度我国贷款总量平稳合理,保持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更为难得的是,我国一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过度刺激。
【数据4】投资:稳步恢复,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2.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社会领域投资一季度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9.6%。
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了29.8%,两年平均下降2%。在刘爱华看来,这意味着目前制造业投资水平相当于疫情前的96%左右,制造业投资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随着经济整体恢复不断推进、企业效益不断好转,企业信心会慢慢增强,制造业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数据5】外贸:跟前三年相比均增长超过20%,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较多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跟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则分别增长25.3%和20.5%。从环比看,3月当月我国进出口增幅达到2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庄芮说,我国外贸稳健持续复苏,既得益于全球贸易回稳,也助力全球贸易复苏。要看到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仍面临海运运价高位徘徊、运力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难题,推动外贸稳中提质依然任重道远。
【数据6】外资:同比增长近四成,保持全球投资“引力场”
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263家,同比增长47.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24.7亿元,同比增长39.9%。与2019年同期相比,两项增速分别为6.7%和24.8%。
可以说,外资数据一如既往地亮眼。2020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FDI)几近“腰斩”,中国吸收外资却逆势增长4%,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一季度的表现足以证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非但没有减弱,而且在持续增强。随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一再“瘦身”、双边和多边投资协定持续推进,今年我国吸引外资有望持续向好。
【数据7】收入:同比增长13.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更快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
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12.4%、19.5%、17.0%、10.7%,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43,比上年同期缩小0.09,差距继续缩小。增速方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6.3%,高于城镇居民的12.2%。总体看,我国居民收入延续了去年同期以来逐季走高的趋势,保持稳定恢复性增长。
【数据8】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消费市场进一步复苏
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1至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28093亿元,同比增长29.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加、扩内需政策效应释放等因素推动了一季度消费市场的快速恢复,前期受到制约的住宿、餐饮等线下消费正逐步改善。
下一步,随着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政策持续显效,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恢复,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复苏。
【数据9】物价:CPI同比持平,全年有望保持在温和区间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其中,3月份由上月的同比下降0.2%转为上涨0.4%,涨势比较温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CPI同比持平,是经济较为健康的表现。3月份CPI温和上涨,主要受汽油柴油价格上涨带动,但我国工业产业体系完整,生产能力充足,宏观调控有力,工业消费品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食品价格领域,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猪肉价格连续下降。全年来看,CPI上涨压力不大,有望继续平稳,保持在温和的区间。
【数据10】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88.5%,坚持“房住不炒”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8%,两年平均增长9.9%;商品房销售额38378亿元,同比增长88.5%,两年平均增长19.1%。
针对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约谈了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等5个城市政府负责人,要求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中指研究院院长莫天全表示,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各地房地产调控将更加趋向目标精准、措施有力,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2022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3.24万亿元,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中国信息消费已成为一个快速增长、创新、辐射广泛的消费领域,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8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人民币3.24万亿元,同比增长6%。
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和降费成效显著,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2022年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总计1463亿GB,同比增长19.1%。信息消费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新模式加快涌现。2022年上半年,商业大数据监控的电商平台直播量超过6,000万场,观看人数超过5,170亿人次。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农村网络零售市场持续回暖。2022年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9,759.3亿元,同比增长2.5%。2021年,中国银行机构处理了超过1000亿笔网上支付,价值2354万亿元。
从用户数量来看,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为5.66亿人,5G手机用户为4.75亿人。2022年1 - 7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总量1463亿GB,同比增长19.1%。依托数字网络,网上购物、远程教育、智能家居等行业正在兴起。数字化加速了消费者行为的重构,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业态。信息消费的边界逐渐扩大,信息消费的新产品不断涌现,给人们带来了各种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对拉动内需、引领产业链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完善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将为信息消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提供现实保障。全社会正在抓住数字化升级新机遇,推动信息消费新模式,以更安全、更便捷、更丰富的信息消费改善民生,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平稳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