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公募零售端和外资的赎回率大幅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有那些?
一、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2)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3)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4)“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
a.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b. 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
b. 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三、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1.进一步坚定信心。经过长期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条件。各国宏观调控工具明显增多,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为增强,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手段。
2.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应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总体上的一致性、时效性、前瞻性。作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有效平台。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各项实质性合作,加快结构调整,稳定市场,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3.进一步推进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既是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环节,也是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4.进一步反对保护主义。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借刺激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5.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应该高度关注和尽量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克服困难,不断改善这些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参考资料:金融危机百度百科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创近十年新低公募医药持仓低迷超1年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已创2013年以来的近十年新低!而且,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意愿持续低迷已超一年!医药行业估值已不到25倍,处于行业近十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医药这个昔日被市场竞相追捧的黄金赛道,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回调,当下已被贴上了估值底、机构配置底等一系列标签。
与此同时,医药股的投资价值也被券商反复推荐给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4月以来的反弹,新能源势头凶猛,那么谁会成为其接棒者,会是医药吗?三季度,机构会加大配置医药股吗?我们是否该准备上车呢?
阴差阳错的创新药ETF坚守者
2020年4月10日,银华基金创新药ETF正式上市。当日开盘价1.043元,收盘价为1.028元,最低价为1.021元,全天成交超过12亿元。
投资者老王(化名)则是在当日小试牛刀,购入了上千份。
在老王的记忆里,那时的医药正是牛市,被不少忠实粉丝称为永远的机会,那时市场流行一句话:如果说医药板块是A股的黄金赛道,那么创新药就是黄金赛道中的核心资产。
不负所望,在随后的4个月,创新药ETF成交价格于当年8月6日触摸到了上市以来最高点1.638元。不过,老王并没有选择卖出,医药向来是牛股的集中营,还想等等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10日,4860只A股自上市以来股价涨幅排名前十五只股票中,共出现了云南白药、片仔癀、长春高新和恒瑞医药四只医药个股。
也许是买入的份额并不多,老王渐渐遗忘了账户中的创新药ETF,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持有创新药ETF两年多的坚守者。
截至2022年8月10日,创新药ETF的收盘价为0.975元,老王的这笔投资已产生了亏损。不过,面对医药股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调整,超过一年的创纪录低迷周期,面对当下医药股持有者的脆弱心态,坐了三波过山车的老王却并不担心。
除了当下热门赛道新能源外,我觉得长期看医药始终都是朝阳产业,只是现在并不是风口,老王告诉记者。
对于当下的创新药,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接受电话采访表示,创新药之前受到市场、机构的关注,主要是大家看到药企有明显的产出效应。但是,后面市场发现创新药也会受医保谈判降价的影响,此外,市场也担心创新药的持续研发、产出能力。现在市场对创新药的看法过于悲观,因为创新药从研发到产出,需要时间成本,但该有的成果总会有的。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在微信上表示,目前A股投资者正在第一次完整地经历创新药投资周期。过去,我们认为创新药行业可能不具备周期性,会延续迅猛向上的发展势头。比如,2017年中国加入ICH,也使我们对创新药投资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当时,我们预估中国创新药会在5-10年的时间里走向世界。
在张弘看来,基于上述预期,中国的创新药投资出现了两个发展周期,包括实业上的周期和投资上的周期。第一是实业上的周期,中国真正的创新药崛起需要一个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波折。第二是投资上的周期,鉴于创新药市场预期良好,导致短期的泡沫,2020年创新药市场泡沫到达顶点,2021年创新药投资开始回落,后面导致了市场情绪的悲观。在国内需求状态下,创新药投资依旧是大的趋势。只是目前创新药是一个周期成长股,正在经历一定幅度的回调。最近,全球的创新药资产都在缩水,美股创新药也经了历史上最大的回调。
公募配置医药比例已创近十年新低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TMT、金融地产和医药进入了主动偏股型基金减持的主力名单。从减持幅度来看,医药仅次于电子,成为减仓榜的第二位。
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整理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部基金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1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58个百分点、1.53个百分点。主题医药基金中医药股的持仓占比为96.95%;扣除医药基金后,市场整体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为6.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29、0.7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低点。
兴业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此前曾撰文表示,回顾来看,剔除医药基金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于2021Q4降到历史10年的底部水平,在2022Q1相对稳定后于Q2环比进一步下行。
毫无疑问,上述一连串的数据表明,医药板块总体处于超配,扣除医药基金后处于低配,远低于2014峰值持仓比例20%的水平。
确实,券商那边在提醒我们机构对医药的配置很低了。某公募基金经理电话中向记者表示。
而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医药板块基金持仓已达历史底部,疫情防控背景下相关热点领域与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CXO、医药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配置较为集中,但整体估值中枢同比已经大幅下移,处于近几年的估值最底部。
从个股来看,公募基金医药重仓持续聚焦龙头。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医药个股数为207只,较2022年一季度末减少41只。2022年二季度末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机构抱团现象依旧明显,超过10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共计13只,超过5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共计23只;持有市值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排名与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一致;从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来看,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三名股票分别为:九州药业、采纳股份、泰格医药。机构持有流通股比例较大的公司多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受国内政策变动影响较小、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型企业。
与此同时,选择减持医药股的还不仅仅是公募基金,北上资金也选择了一致的动作。来自兴业证券策略团队的研究发现,对比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和北上资金对各行业的加减仓比例来看,公募和外资均选择了同步减仓医药、银行、电子板块中的细分行业较多。
公募医药持仓低迷超1年
公募基金对医药股配置创出新低,背后是医药股的持续低迷。
众多机构偏爱的药明康德(SH603259,股价94.51元,市值2795亿元),自2021年7月1日股价在160元/股上方上演一日游后,开启了下跌模式,今年2月中旬最低逼近80元/股,区间最大跌幅超过了47%。截至2022年8月11日,该股的收盘价为94.51元/股。
千亿疫苗龙头智飞生物(SZ300122,股价99.02元,市值1584亿元),曾在2020年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大涨3.74倍,并于2021年5月17日盘中一度刷出了230.69元/股的历史新高。如今,尽管8月11日大涨6.55%,这只曾经的牛股当日收盘价也只有99.02元/股。
持续的回调也反映出机构对医药股不断减退的热情。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分析过去10年医药板块的机构持仓,配置意愿明显低迷的大概有4个时间段:一是2010Q3至2011Q1,二是2014Q1至2014Q4,三是2016Q3至2017Q3,四是2021Q2到当前。
那么,从上述时间段来看,2021年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意愿低迷已超一年,且持续的时间已超过前三次。
蒋秀蕾进一步分析称,总结来看,历史上前3次低配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大部分时候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基金经理蒋秀蕾看来,第一阶段为:2010Q3-2011Q1,基金配置意愿低主要因为双信封为代表的招标限价政策。在此之前,2009年医保目录扩容带来了医药板块业绩整体加速,同时伴随全基医药持仓从不足5%快速提升至接近15%。而2010Q3安徽双信封的执行,开启了制度化的招采降价,引发市场对医药行业盈利信心的受挫。
第二阶段为:2014Q1-2014Q4,主要原因是高持仓集中度背景下的市场风格切换。医药自2012年起经历了一轮明显的配置提升(主要原因是招标限价政策纠偏以及卫生部投资政策推动,医药板块业绩自2012Q1见底快速回升)之后,全基的医药持仓水平已经达到了17%左右的历史极高值,而此时大盘逐步进入牛市环境,医药在当时仍然属于防御型板块,配置偏好开始快速下降。另外,2014年针对医药领域的打击商业贿赂也可能有一定原因(由GSK商业贿赂引发)。
第三阶段为:2016Q3-2017Q3。这一阶段是系列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的阶段,同时叠加2015年以后医药板块利润增速边际有所下行。这期间的政策主要包括两票制、取消药品加成、一致性评价等等,对医药行业,尤其是流通、制药板块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同时,这期间也是周期股表现较好的阶段,医药配置水平持续下降。
第四阶段为:2021年的5月份至今。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前期整个医药板块涨得比较多,也需要消化涨得过快的估值;二是,这两年市场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新能源赛道上,医药行业的热度也有所降温;三是,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医药的行情,投资者对疫情常态化这一现象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博时基金权益三部基金经理张弘认为,2016年、2018年,医药板块经历了行情低迷的阶段。2016年的主要原因在于板块短期逻辑不清晰。经历了2015年的互联网医疗+精准医疗的行情之后,医药直到2017年才重新找到新逻辑mdash;mdash;创新升级。而2018年是由于医保局推行带量采购,市场对医药板块的长期空间出现争议。但市场在2019年马上聚焦于医疗创新+消费的大逻辑,板块重新回到上涨的趋势。
尚待东风:政策催化剂
而备受市场热议的是,除了机构底,医药股正在经历的还有估值底。
数据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申万医药整体板块估值中枢是37.62,最高值为2015年6月12日的74.37,最低值为2022年5月24日的22.66。
东莞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8月5日,SW医药生物行业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约24.6倍,低于行业2012年以来估值中枢,位于67%的分位;相对沪深300整体PE溢价率为115.2%,处于行业2012年以来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中枢的54%分位。目前估值处于行业近十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二级市场上,医药行业经历了2019和2020两年牛市后,2021年以及2022年1-7月医药指数涨跌幅均为负值,为-23.1%。就单月表现来看,2022年以来申万医药指数也是涨少跌多,6月申万医药指数有所回升后,7月申万医药指数下降7.5%。
某券商资深医药分析师在微信上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医药确实是属于一个比较低估的时候,可能缺一个比较明显政策催化剂,但是从绝对的股价来说,从估值,从机构配置的比例来看,都是比较低的。
上车往哪里开?
现在医药股身上叠加的是三重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准备上车了呢?如果可以上车,目的地又该驶向哪里?
东吴证券分析师朱国广认为,目前主流市场策略分析大都看好医药板块,主要原因是医药板块及其估值均处于近十年低位,宽基虽然有所加配医药板块,比例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消费医疗、科研服务板块估值较贵等。三季报行情与估值切换有望迎来共振。
蒋秀蕾则告诉记者,如果跟历史上做对比,从整个季度的维度来看,医药行业一共是有六次超配。六次超配主要的原因归属来自于行业整体的景气度的向上,还有自身的刚需属性带来的熊市避风港效应,比如说2008年的第二季度还有2015年的第二季度;第三个就是供给侧的大繁荣带来的高景气度和个股的增多。比如说2012年的第二季度和2019、2020年这两年。这六次超配也带来了行业自身的高估,但是医药行业跟消费品行业不同的是,有政策持续长期的影响因素。从现在往后看,医保局带量采购等政策对于国内医药行业影响越来越常态化。
纵观最近几年医药股牛市,投资者会发现其投资逻辑的主线,就是抓住主赛道的头部公司,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个股性价比显得更为重要。2022年6月开始,医药的修复过程似乎已经开启,但并不乐观。
未来医药投资可考虑四条主线,蒋秀蕾则是认为,第一条是政策,比如,中药,目前很多国企改革的标的集中在中药板块。过往,中药主要逻辑是提升估值,中药板块整体性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明显改善。现在来看,中药中的一些细分赛道出现了明确变化,比如中药配方颗粒、明星中药单品,未来业绩增速有望提升。
第二条是科技,目前反弹比较多的是小市值、大单品的公司。国内A股市场,创新药逐步从先前过于悲观的预期当中舒缓过来,目前已经出现了拐点。从中长期来看更关注,平台型、服务于创新药的公司、公司产品管线和大单品能够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公司。
第三条线是成长,也是最近医药反弹的主力,包括CXO、科研赛道眼科这样的耗材、医疗新基建。
第四条主线是复苏,比如流感疫苗、特色医疗服务、特色生物药等。这些品种先前估值比较低,有估值提升的需求。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也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大白马的新老变换带来了整个医药行业的活力,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张弘称,未来,我们认为医药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医疗消费,符合历史发展,包括中药消费品、个人护理等,符合中等收入群体普遍能消费得起的消费。此类消费的崛起同样会带来整个医药行业的机会;二是需要关注真正本土科技创新的含量,或者是一些国产替代配套的产业,比如中高端制造、精密制造等;三是中国医药制造优势,如CXO里面的CDMO,包括一些低端制造,像原料药和简单耗材等。
张弘预测,在这三个方向上很可能会出现好的公司,能找到符合投资预期的未来5年的白马股。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什么是资管新规?它对金融行业有哪些影响呢?
资管新规全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于去年11月发布。简单来说,宏观层面关系到国家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中观层面关系到百亿元规模的资管行业;微观层面关系到万千家机构未来生存转型之道,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终奖能拿多少。
新规下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银行了:
1.打破刚兑 实现净值化管理:
新规要求,对于非保本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而对于保本理财,目前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保本理财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差异,两者将清晰划分。
也就是说,再过渡期2年结束之后,将不再有保本理财产品,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将如何保留住那些喜欢保本理财的客户。
2.规范资金池 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新规要求,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这意味着,理财产品不能在期限错配,导致理财产品的周期会被拉长,使得金融机构将倾向于发型久期较长的产品。这也将导致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结果发生变化。
3,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
在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的要求下,银行将成立资管子公司进行专门运作资管产品,分离业务,隔离风险。
好处就是专项业务专项管理,有利于隔离风险,推动理财产品创新。但是对于信托行业来说,则意味着“去通道,去杠杆”,势必导致信托行业进入收入增长放缓、信托报酬率下滑的阶段。不过长期来看是促进信托行业转型,健康发展的。
近一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下降趋势;保本理财产品占比、3个月内短期理财占比出现下降;新增净值型理财逐渐增加、结构性存款增长明显;理财门槛降至1万元;目前,已有18家银行拟设立理财子公司。
未来,投资者能买到的理财产品种类将更加丰富,开放式、定开式产品将显著增多。
对券商资管,去通道趋势明显;从“逐量”到“提质”
根据资管新规,去通道是最为明确的一个信号。而券商资管作为去通道的首要对象,过去依靠牌照优势冲规模、获得收入的时代难以为继,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多位券商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规落地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执行,行业已经开始减少或停止增量通道业务,适应新的监管导向。
根据基金业协会日前公布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2018年年底)》,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0.5万亿元。这一规模,相较2017年年底的资管业务总规模缩水了5.78%。
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5629只,份额12.9万亿元,规模约13.0万亿元。这一年里,公募基金数量增加了16.28%,规模增长了12.07%。
此外,截至去年年底,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规模总计约24.9万亿元,相较17年年底规模减少了19.42%。其中,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37.55%。
在当前政策的引导下券商资管将实现从“逐量”到“提质”的转变。
对基金公司,利好净值型产品
新规打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使得这部分投资者重新选择投资方式。那么积累的专业主动管理能力和严格的风险控制能力,将是最有可能承接原银行理财投资者资金的机构。
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银行理财投资者的投资习惯还是停留在类保本、收益率稳定的资管产品上,货币基金更接近这类需求,同时在高流动性、类保本的安全性和免税的优势基础上还有一定的“无风险收益率”。但在基金流动性管理新规和风险准备金的要求下,货币基金规模仍会保持匀速发展。
对保险,保险列入资管行业
新规明确了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地位,指出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有保险资管人士点评,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险资管列入资管行业,使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在同一起点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改善了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地位。
保险行业可以跳过银行、直接赚取利差收益,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
对信托行业,迎来刚性转型期主动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托业难免经历转型的“阵痛”,但就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行业发展是利好。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资管新规对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转型不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托业实际已经全面进入刚性转型期,这意味着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不可逆转。“今年注定会成为信托公司刚性转型元年,任何冲规模、做通道的动作都可能是踩红线的动作,靠通道业务为支撑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26.25万亿,去通道、去杠杆背景下的信托业面临着行业收入增长放缓、信托报酬率下滑的挑战。
Pe是什么意思?
市盈率(PE)是股票市值和每股盈利之比,以股价是每股盈利的整数倍来表示。市盈率可以粗略反映股价的高低,表明投资者愿意用盈利的多少倍的货币来购买这只股票,是市场对该股票的评价。证券发行方式公募与私募优缺点各是什么?
一、公募:
1、优点:
(1)公募针对大众投资者,筹集资金数目多,适合于大量发行证券、筹大量的资金。
(2)公募发行投资者范围大,可避免证券被人恶意囤积或以后发展被少数人操纵。
(3)在公开发行的证券方,可以申请上市,这种发行方式可增强证券的流动性,有利于增强发行方的社会信誉。
2、缺点
登记核准所需时间较长,发行费用高,发行过程比较繁琐。
二、私募:
1、优势:
(1)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闭期间,合伙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封闭期限一般为5年至10年,故运作期稳定,无资金赎回的压力。
(2)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私募基金在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比较宽松,故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专业技巧性,收益回报通常较高。
(3)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基金管理人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故基金管理人的敬业心极强,并可用其独特有效的操作理念吸引到特定投资者,双方的合作基于一种信任和契约,故很少出现道德风险。
(4)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能为客户度身定做投资服务产品,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资要求。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除投资全球股市外,还大量投资外汇、期货等,创造了很高的收益率。
(5)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机制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自由度高。相对于组织机构复杂的官僚体制,在机会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私募基金竞争优势明显。
2、劣势:
(1)不公开发行的股票流动性差,不能公开在市场上转让出售;由于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准入门槛高,对象一般是少数特定投资者。 这样如果投资者撤资或者出现其他重大变动,风险也较大。
(2)同样由于对象是少数投资者,信息披露比较宽松,存在被杀价和控股的危险。
扩展资料:
私募的组织形式:
1、公司式:
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公司式私募基金在中国能够比较方便地成立。半开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比较方便地进行运作,不必接受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投资策略也就可以更加灵活。比如:
(1)设立某"投资公司",该"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有价证券投资;
(2)"投资公司"的股东数目不要多,出资额都要比较大,既保证私募性质,又要有较大的资金规模;
(3)"投资公司"的资金交由资金管理人管理,按国际惯例,管理人收取资金管理费与效益激励费,并打入"投资公司"的运营成本;
2、契约式:
契约式基金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1)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选取一家银行作为其托管人;
(2)募到一定数额的金额开始运作,每个月开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一次基金净值,办理一次基金赎回;
(3)为了吸引基金投资者,应尽量降低手续费,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业绩表现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缺点是其设立与运作很难回避证券管理部门的审批和监管。
3、虚拟式:
虚拟式私募基金表面看来像委托理财,但它实际上是按基金方式进行运作。比如,虚拟式私募基金在设立和扩募时,表面上是与每个客户签定委托理财协议,但这些委托理财帐户是合在一起进行基金式运作,在买入和赎回基金单元时,按基金净值进行结算。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1)每个基金持有人以其个人名义单独开立分帐户;
(2)基金持有人共同出资组建一个主帐户;
(3)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统一管理各帐户,所有帐户统一计算基金单位净值;
(4)证券公司尽量使每个帐户的实际市值与根据基金单位的净值计算的市值相等,如果二者不相等,在赎回时由主帐户与分帐户的资金差额划转平衡。
4、组合式:
为了发挥上述3种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可以设立一个基金组合,将几种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组合式基金有4种类型:
(1)公司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2)公司式与契约式的组合。
(3)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4)公司式、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5、有限合伙制:
有限合伙企业是美国私募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2007年6月1日,我国《合伙企业法》正式施行,一批有限合伙企业陆续组建,这些有限合伙企业主要集中在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领域,
6、信托制
通过信托计划,进行股权投资或者证券投资,也是阳光私募的典型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私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