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性质类比,房地产应该是水龙头,为什么很多人称房地产是蓄水池?
为什么房地产被称为资金“蓄水池”?
作为房地产行业,我们肯定都不陌生,我们在城市里住的楼啊,出去玩的商场啊都属于房地产行业,并且现在很多产业链都和房地产行业有关,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我们所看到的房地产是比较有实力的,就算是小的开发商也是比较有钱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很多人都投入到和地产相关的行业中,去做地产商,但是对于房地产而言,自己在做的时候会有一部分钱是在外面贷款的,然后才能去购买物资然后建房,直到最后出售的时候房子的价格其实是根据当时的价格出售,资金的回流让房地产成为资金的“蓄水池”。
每一家房地产多多少少都会欠着银行的钱,因为造房子的物料造价也是比较高的,如果是比较好的房地产商手里有资金或许不会,但是一些小的开发商手里没有资金就会向银行借款,这样的话银行的钱就会到开发商手里。
对于大多数的开发商而言,他们都是在房子还没有造好的时候预售房子,这样就造成了现阶段买房的人的首付的钱也在开发商手里,但是普通人买完房子之后还要陆续还贷款,这部分钱会通过银行再转到开发商手里,那么这些钱就相当于水流,但是开发商的话可能现在并不需要还银行的钱那么就形成了一个蓄水池一样的状态。
所有的资金在我们陆陆续续还款的时候最后的钱也都是回到了开发商手里,再由开发商去开发新的地方,然后去建造房子,循环往复之后,开发商手里的钱使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所投入的钱又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向银行借款,再还款,那么对于银行来说房地产开发商也相当于一个资金的被流入者。所以也相当于一个蓄水池。
房地产蓄水池原理
蓄水池的原理主要是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因为蓄水池的位置比较低,所以可以蓄水蓄水池并不是说只进不出,蓄水池的作用是用来减慢水的流水,之所以说楼市是蓄水池,是因为楼市可以减缓货币的流速,而不是简单的锁住货币,A去买房,货币转移到B手上,B在拿去花掉,所以说楼市锁住货币是站不住脚的。
蓄水池每秒流入3升水,每秒流出1升水,慢慢的水就蓄起来了,楼市就是这个作用,过去楼市持续上涨,让人们认为楼市会一直不断上涨,激发了人们有钱就去买房的欲望,那么就会把手上的货币就会攒起来拿去买房子。
由于大量的人们有这种想法,货币就会大量积攒起来,而不是流去实体行业、消费市场或者股市,也就是说资金就慢慢沉淀在楼市里面。
不断的上涨,资本回报率高于其他行业,资金大量流入楼市,而流出的资金远远少于流入,即使卖出了房子,因为资本回报率很高,获得到的资金依然还是在楼市里转,参与下一轮的买卖,这其中参与的信贷,房产抵押,泡沫越滚越大。
天涯上一篇讲中国经济政策的帖子,说股市和房地产都是抑制通胀的货币蓄水池的
1、先说股市:大量超发货币,股市是蓄水池,为了抑制消费,防止市场过多现金流冲击市场,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因为钱多货少。打压股市,滥发新股,大量吸收资金,掩盖超发货币,保证社会和经济稳定。 2、再说地产:同上。 3、目的是通过时间蒸发水分,洗劫社会财富。稳定了经济。 4、通过石油、水费、电费、电信涨价等筛子过滤百姓财富,让百姓除了生活,不敢把头抬起来,稳定了政治。 与其说蓄水池,不如说是两块海绵。把中国的前途,放在两块海绵上,掩盖真相,抛弃经济的规律,延长经济危机到来的时间,积累罪恶。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奴役历史,到头来不还是走了王八来个龟。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有多大?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当了货币蓄水池的功能,你说有没有泡沫?泡沫有多大,我们用数据说话。
截止2020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2000年中国广义货币M2为13.46万亿元,也就是说20年时间,货币增发了近16倍,2013年广义货币M2才100万亿元,几年时间货币增发超百亿人民币,这些钱都去哪了呢?货币投入市场,流入哪里,哪里一片繁荣,房地产恰逢蓬勃发展期,房价正是这几年时间飞速上涨。
倘若这些货币均匀的流入市场,那么就会反映在物价上,蔬菜,水果,家电,汽车等等价格都会相应走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汽车,家电等诸多产品不但没有涨价,反而降价,这就意味着有些领域涨价幅度更大,房地产就是典型的货币蓄水池,超发的货币涌入房地产,带来房价的迅速上涨,滋生泡沫和通胀。
货币环境越宽松,资本逐利,越容易产生热钱,大量的货币涌入房地产,造成泡沫虚高,有多大?据悉中国超七成以上的居民财富被房地产市场吸纳,一旦房地产市场有个风吹草动,势必会引起金融体系震荡。相对成熟社会体系,居民财富房地产占比和金融市场占比差不多,而国内房地产市场体量超过金融市场几倍甚至十几倍。
高额的房价令购房者望而却步,大多选择贷款购入,比如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元,贷款70万,这本身就是一种杠杆,居民负债率持续上涨,房贷占据信贷的大比例,可能你有一百万的房子,但是你还欠着银行110万的贷款,你说泡沫大吗?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令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就是前车之鉴。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