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联储预计 2024 年 9 月的通胀率为 3.7%,这其中有哪些相关依据?
美国9月一年期通胀率预期4.6%,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美国9月一年期通胀率预期4.6%,这一数据说明了美国加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美联储还会进行新一轮的加息。进一步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间接促进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而加息将加速美元的回流,从而导致美元指数的上涨,从而削弱美国出口的竞争力。而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使进口价格上涨,进而传导至国内价格,从而加剧通胀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美元并大幅削减利率,这直接导致了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美元需求上升,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使美国出口商的竞争力下降,从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贸易逆差。这两方面都不利于美元的走势,进而进一步拖累美元指数,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
同时面对不确定的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国家会通过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价格居高不下。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特别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将对中国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中国的经济政策方面,美国减税计划将迫使中国进一步的税费改革。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相当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放缓。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小,而全球经济的萎缩,也使得全球商品市场的前景更加黯淡。美国不断加息,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是紧缩的。
总的来说,美国预期通胀4.6%,是加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结果。这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现在已经有金融机构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进行了大幅度的下调,甚至有人认为美国的经济衰退会提前到来。
美国经济连续负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首先是受通胀和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影响导致。商业投资、库存投资和住房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占美国经济70%左右的个人消费支出降温,增幅仅为1%,为新冠疫情复苏以来最小增幅。私营部门国内投资总额下降13.5%,非国防相关的联邦政府支出下降10.5%。美国通胀仍远高于目标,美联储的任务是应对总体通胀。他还否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其次实际经济情况高债务、高疫情、低增长导致。持续的高通胀是其经济陷入衰退的直接风险。尽管美联储今年在所有利率会议上都加息,加息幅度持续加大,但IMF仍预通胀将维持在7.7%的高位。除了货币超发因素外,当前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禁运、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对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反作用,而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正在推高美国的通胀,从而抑制美国的经济增长。
再者通货膨胀是给定货币的购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对购买力下降率的定量估计,反映在一段时间内选定的一篮子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上涨(CPI)。整体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钱一文不值。最常用的通货膨胀指数是CPI。大多数国家都以CPI作为衡量通胀变化的核心指标。
作为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关键晴雨表,美国失业率在过去四个月中一直稳定在3.6%的低位。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7.2万,明显高于预期。失业金人数减少5000人至25.6万人。下一个关键是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如果劳动力市场在通胀上升和加息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弹性,这将被视为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乐观迹象。相反,一旦创造的就业机会急剧下降,失业率开始攀升,就会被视为衰退的迹象。
美国9月CPI同比上涨8.2% 预估为8.1% ,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首先是说明了核心CPI同比上涨6.6%。核心CPI环比上涨0.6%,高于市场预期的0.4%,与前值持平。失业人数从21.9万上升至22.8万,高于市场预期的22.5万。美国失业率维持低位,重回长期失业率下降趋势。尽管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但从各项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的通胀CPI和PPI仍在疯狂推进,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其次是分解了美国通货膨胀的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贡献。研究发现,疫情发生后,供给因素对美国PCE通胀的贡献超过一半。需求因素对CPI通胀的贡献约为三分之一。宋进一步指出,占核心通胀70%的服务业通胀,面临着“劳动力供给结构性、持续性短缺”的问题,这也是的“不可控因素”。
再者是经济需要减速来冷却通货膨胀。他们降低了对经济的预测。预计2022年GDP年增长率仅为0.2%,2023年通胀率仅为1.2%。这些问题是由供应链问题驱动的,不仅限于商品,还有劳动力短缺。美国有超过1100万个职位空缺,而目前劳动力短缺的多达三分之一可能是由新冠肺炎后遗症造成的。目前的劳动参与率明显低于疫情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是环比0.4。如果保持这个增速,从明年同期来看就是5%。那么可以说CPI会从8%下降到5%。
要知道是美联储被迫提高容忍度。美国通胀的粘度和持续时间大概率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需要耐心等待指标的“均值回归”;美联储可能需要在某个时候被迫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包括将平均通胀目标从2%上调至3%,或将正常化回归周期延长至3至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