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营结合金融的玩法?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储蓄的不断上升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虚拟经济则可以其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全社会的沉淀资本就由此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的资金需要。如银行系统通过储蓄存款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贷款、投资等方式让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满足其进一步发展之需。由于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的拓宽、融资技术的提高、融资成本的下降,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更通畅、更便捷,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金融业如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可行的做法如下:
1.首先,服务实体经济理念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形势,致使服务节奏落后。近年来,金融业无论在银行信贷上还是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都存在“重大轻小”、“重国企国轻民企”倾向,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展动态、状况及现实需要知之甚少,或不愿去了解,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2.其次,资金流动方向跟不上实体经济需求节拍,致使支持方向错位。金融机构由于受高利驱动,无论信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导致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加杠杆和高泡沫化倾向,使中央政府各种金融政策难以实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实体经济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动了中国产业经济泡沫的加剧。
3.再次,金融服务模式与实体经济运行客观现实脱节,致使服务有效性不足。这方面,银行机构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实体经济几乎都按大型国有企业要求,实行“全面”、“严格”的担保抵押贷款制度,过分强调防范自身风险,而实体经济多为民营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一些成长性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为此,大量中小微企业被挡在银行信贷大门之外,导致银行贷款难放和企业贷款难两难尴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银行信贷的有效性。
4.最后,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特点不相容,致使服务力度不准。目前,金融产品创新可谓日新月异,尤其中间业务理财产品多达几万个品种,平均每天都有数百个品种诞生,但仔细研究,针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不多,大都为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而“创新发明”;无论银行信贷市场的贷款品种、理财产品,还是资本市场融资规定,都有向大型国企倾斜迹象;且推出的中间业务或理财产品往往成本高,实体经济难以承担。如此,金融服务手段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也无法对实体经济实现精准扶持,最后使支持实体经济陷入“疲软无力”状态。
简述实体经济如何与金融业相互推动,更有效率更快速地发展。
【答案】:(1)金融业对市场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市场环境是决定实体经济发展的外因。 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外部诸多宏观与微观因素有关(社会资金总量、资金流通速率、融资困难程度等重要指标)都直接取决于金融业的发展,这些由金融业决定的外部要素会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企业的运营发展状况。 (2)实体经济的发展助推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而这些资金的规模通常是自有资金无法达到的,因此需要金融业为其提供支撑。 (3)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受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制约。 同时:金融发展也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1)金融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本的最初来源都是实体经济。 (2)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 (3)实体经济是金融市金融和实体经济是什么的关系
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实体经济指的是真实的物质生产和经营活动,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实际产出和就业的领域。金融则是指资金的流动、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活动,包括银行、证券市场和保险业等。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使企业能够进行生产和投资活动。通过金融市场的募资和融资功能,企业能够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例如贷款、股票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投资和降低风险。此外,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效运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金融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4月1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由新华网思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思客会在海南博鳌举办。其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力量展开了一场妙语频发、思想交锋不断的深度探讨。
实体经济在未来五到十年将有质的提升
“中国实体经济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内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李稻葵在思客会上表示。
李稻葵作出上述判断是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实体经济正处在回升的起点,美国、欧洲、新兴经济体国家都处在回升阶段,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全球实体经济有望保持相对稳健的回升态势,中国实体经济要抓住这个机遇;二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正在改变世界的投资面貌,虽然人工智能不能立马改变人们的生活,但以新科技为主题的投资会“蜂拥而至”,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第三个因素最重要,中国实体经济能实现质的提高就在于实体经济的布局,中国经济是当今世界实体经济布局最完善的经济,既生产草鞋,也生产上万元的高端皮鞋;既生产最简单的自行车,也生产复杂的高铁、火箭、发射卫星以及大飞机,如此完善的布局,这是全球经济没有的。
说到企业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提金融的力量,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机遇。李稻葵认为防控风险是未来五到十年金融领域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消灭、化解不良资产正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
目前金融监管常常用“堵渠道”的方法,但是“堵渠道”容易引发一些好企业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获得资金的问题,这样一来这些企业就要通过其他渠道借钱,资金压力也就随之转移到其他行业。
所以防范风险需要转变思路。李稻葵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不良资产是金融体系的肿瘤,现在要把这个肿瘤干掉。要消灭掉那些不断吸纳我们金融资产的坏的投资项目。该重组就重组,该关门就关门,该转给财政的就转给财政。这才是金融监管的根本,一定要把坏资产清理掉。”
吴晓求则聚焦了“在改革开放中管控金融风险”这一话题,他认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是必然的,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金融风险,但又不能在停止中静态地控制金融风险。随着整个市场的开放,整个金融行业结构和金融业态会发生变化,风险也会变化。现在的风险已由以机构为主,变成机构和市场风险并重,这个时候,市场风险的重要性骤然加大。
吴晓求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也赞同李稻葵“堵渠道”不是监管重点的观点。“因为金融风险发生了立体化的变化,所以光堵渠道是没有用的。”未来中国的金融风险是立体的、高度流动的、市场化的,甚至是有国际传递性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风险了。
张燕生: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防风险的关键是“去杠杆”。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是重中之重。张燕生指出,“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尤其是国有企业,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
张燕生认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其资本金问题,如何成为充分竞争市场中有效率的企业,如何对其非商业活动做一个更好的制度安排等,这些都需要全面的改革来实现。
快刀斩乱麻,加快金融监管改革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主战场。管清友指出,未来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核心在于制造业。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怎么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金融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几乎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力量。在这十年我们要完成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完成大量境外上市企业向境内市场的转变,要完成监管机构大框架的改革,要完成发行制度、交易制度的改革……这十年时间很紧张,我们需要快刀斩乱麻,要尽快完成这个转变,以便给“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提供金融力量。
管清友:未来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核心在于制造业。
境外上市企业怎么样能够大规模地转向境内上市?最近几个举措,比如独角兽回归A股,市场上也有非常多的评价,目前来看,管清友认为这个方式不足以解决所谓大量的中国企业在境内上市的问题。尽管现在已经形成了所谓大监管的格局,但是在很多具体业务上还面临着多头管理、监管缝隙过大的问题。什么叫监管缝隙?就是监管层自由裁量的余地太大,法治化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加快推进金融监管改革是十年窗口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改革,依托现在沪深两家交易所来完成这个使命是非常困难的。未来需要通过增量改革去倒逼存量的改革,这也解决了现在面临的大量企业境外上市,包括类似于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无法接纳的问题。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之一。李稻葵主张金融体系多元化,认为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我们金融体系太单薄,现在银行吸纳现金的量非常大,大量的贷款是经过银行出去的。银行是一个渠道,我们人为强迫很多贷款必须通过银行走,只要不通过银行,就好像你是歪门邪道,就是影子银行。从这个方面看,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打开渠道。”李稻葵强调,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企业家总觉得上市是唯一的成功标志。坦率地讲,不一定所有的企业
都适合上市,上市是美国市场经济的玩法,其他市场经济,比如德国,有大量的非上市企业长期都是家族或者投资者控制的,非常稳健,比如轮胎行业做得最好的是米其林,但是它不上市。所以企业应该把大量的资金用来搞研发,才能靠科技领先,变成全球品牌。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处在一种脱实向虚的局面,吴晓求认为不要把金融业态的创新视为金融脱虚向实的表现,业态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必然趋势,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金融有它自己的规则,当企业所在的领域信用非常差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为资金的价格和信用是相匹配的。除非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之后,发现虽然是小微企业但是信用也很好,那它融资贵的问题也能解决,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仅仅是提供融资,最重要的是财富管理,又被称之为风险管理。吴晓求表示金融还要为实体经济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这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现在人们的眼睛一直盯着金融要为企业提供投融资,而忽视了金融服务这个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