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古尔斯比称仍在观望是否还有其他信贷问题待解决,这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
俄媒:“雷曼时刻”或在美国重演,这一信息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首先揭露了美联储持续加息,国债和信贷成本高企,可能难以承受。短期内,国债利息支付仍可通过扩大新债发行来解决,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高昂的借贷成本是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普遍会减少投资,个人将被迫减少消费,过着吃紧的生活。在过度紧缩的背景下,破产企业和个人的数量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表明了利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将抑制通胀,但也会给家庭和企业带来一些痛苦。这些都是低通胀的不幸代价。但未能恢复价格稳定将意味着更多的痛苦。全球股指跌至一个月以来的最低点,美元指数创下测试以来的最高点,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最高值。债券抛售和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加深反转表明,随着货币和信贷政策收紧,经济衰退的预期有所增加。
再者是美元走软对人民币来说是一大利好,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已大大减弱。A股开始暴跌,而当时的重要触发因素是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现在情况并没有逆转,但至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近期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风险偏好有所增加。最直观的就是原油大涨和大宗商品的反弹。有色资源股集体上涨的背景是美元指数暴跌,对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构成直接利好刺激。
要知道的是受避险情绪和恐慌情绪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短期或将继续大幅震荡。预计俄罗斯股市和卢布可能再次大幅波动;欧洲主要股指短期内可能继续下跌;美国股票和美国债券可能会小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可能维持高位。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继续上涨,接近每桶105-110美元。金价可能继续小幅上涨,并维持高位震荡走势。国际铝价仍有上涨空间,涨幅可能在10%左右。
在进行贷款调查中,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基本特征,信息不对称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基本途径只能是尽可能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商业银行来说,必须想方设法提升银企信息对称程度,同时通过主动改善内部管理,积极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等手段减少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 全面了解客户,充分掌握有效信息 从实践来看,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客户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尽可能充分地掌握客户各方面的信息是信贷风险管控最重要的举措。 强化现场调查,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现场调查是贷款调查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可获得对企业最直观的了解,所收集的信息是银保监会表示房地产金融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这次扭转透露了哪些信息?
这一系列的救市,最终还是一个字贷,去救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方法是借给他更多钱,以债养
债,用汽油救火,如果救不活,可能会理解为给的汽油不够,加大汽油的力度,侧面也能反应房地
产才是真正的金融市场,房地产问题依旧是过度金融化,并且需要不断输血才能稳住。
所以现在房地产是系统性的金融问题,救这种旁氏信贷,靠官方的资金大概率是抱薪救火,期待吸
引民间投资和居民接盘才有可能盘活,但问题是后面人真的会接和接的住吗?
以往真正消化泡沫靠的是经济高增长和转移给居民口,包括15年的涨价去库存的杠杆向居民转移,
现在这两个基础不那么可靠了,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杠杆潜力见底,再怎么微操总是要有人吞下资
产泡沫的代价。消化泡沫的前提高增长不存在了,靠着左手倒右手,内部的风险转移并不会真的解决问题,
而只是把成本从一些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些人身上。或者说,现在消化泡沫是很难的,需要直面这些
经济泡沫了,而不是继续往未来转移风险。
一、产出速度放缓,居民收入在一次和多次分配中是否能够保障,任何经济体都有既得利益
者,我们自然也不例外,加上重劳动税反而轻资产税,分蛋糕不均相比其他经济体有过之而无不
及。以往的靠居民口分摊风险也很难发挥作用了,既要普通居民少拿蛋糕,又要多承担风险和债务
转移,个人破产制度缺失还是无限责任制,万事都是有代价的。
泡沫的体量已经不是中下层可以承担的了,向未来借了二三十年的钱来刺激短期的投资
和消费,居民储蓄的金山银山也吃空了。虽然上半年流入银行的储蓄还在大幅度上升,然而不是财
富结构中承担风险转移群体的财富,继续加杠杆也加不了多少了,这也是这两年各种货币政策和地
方政策拉动资产泡沫失效的原因。
个人觉得与其关注政策如何拉动资产泡沫和维系债务黑洞,不如换个思路。
二、把思考重点放在经济体
的泡沫如何出清,以及出清可能的表现形式上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后说说房地产的金融化泡沫化问题,不是政策扭转了房地产的金融化泡沫化,明眼人都能看到市
场在自发的出清,根本就没多少人接盘,70城数据就在那里。反过来是政策在阻碍房地产的去泡沫
化、去金融化,要不是今年政策的阻碍出清,或许现在很多城市的跌幅可就不是这点了。
扭转了泡沫,是在泡沫膨胀的过程中主动作为,平稳出清。泡沫崩了,是在泡沫膨胀过程中无所作
为,然后价值规律看不下去了,出面解决问题。
从结果上看都是泡沫消失,但从行为上来看,这完全是两码事。
现状究竟是主动扭转,还是泡沫自崩,所有人心里都有数。
上海的第三轮土拍最近刚刚开始,总计35块地卖出去了28块,其中有20块地因为只有一家企业参与
竞购,因此只能以底价成交,溢价成交的地只有4块。
上海的地都卖不出去了,其它地方不问可知。
三、这才是基本现状,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现状。
我们不能贪价值规律之功以为己有,这是不体面的。至于这点保交楼专项贷款,它和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相比实在是差距悬殊,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起
到一点杯水车薪的作用。最坏的结果,可能会重现90年代的三角债清欠故事,下面看到上头愿意兜
底,就可劲嗯造,最后越清越多,90年开始清理的时候全国三角债统计在册的有2000多亿,等
到1992年的时候因为越清越多而停止清欠,95年停止国家注资,等到时候,三角
债规模已经超过10000亿。
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实质性好转,恰恰相反,作为银行信贷从业人员,我认为泡沫化情况还在继续加
深,从我的视角提供以下论据仅供参考:
一是虚假按揭,按揭空转现象愈演愈烈。为快速回笼资金,房地产开发商有时会采取极端的假按揭
策略,具体操作为:让开发商自己的员工签署购房合同,够买自己开发的项目,并到银行使用房贷,
待贷款资金到位后,由开发商统一替员工还月供。目的就是为了在房子不好卖的时候,快速回笼资
金。
四、原来,只有部分资金紧张的小开发商采用这种办法,现在,具我观察,不论是全国性大开发
商,还是本地小开发商,甚至国有背景的开发商,都在大量的办理假按揭,套取银行资金。在部分
地区,假按揭金额甚至能占到新增住房贷款的4分之一到3分之一。
二是银行按揭审查越来越松,客户资质越来越差。现在在市场上,不论是本人所在银行还是金融同
业,基本上没有审查首付款来源的银行了。
不审查首付款来源,不校验实付款真实性,贷款年龄放
宽到75岁!收入流水真实性调查也是走过场,按揭贷款审查越来越松,基本上等同于"你敢来贷,
我就敢放"的情况,同样,客户资质也越来越差,抽查资料发现,甚至有不少60到65岁的客户来申
请房贷!除此之外,中债增进场救这些民营房企之后,也给了其他资金以信心,“既然国家队都来担保了,
那我就放心借给这些房企钱吧”,如此一来,就完成了少量资金甚至不用资金(用面子)就撬动大
量资金,解救濒死房企,保证楼盘交付的目的。